- 相關(guān)推薦
《宋書·陶潛傳》原文及翻譯
《宋書·陶潛傳》原文及翻譯1
原文:
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逼渥孕蛉绱,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fù)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で捕洁]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奔慈战庥【R去職,賦《歸去來》。義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①之間要之。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shè)。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逼湔媛嗜绱。
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fù)著之。少年來好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嘗言五六月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元嘉四年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jié)先生。
。ㄟx自《宋書·陶潛傳》,有刪改)
【注】①栗里,地方名。
譯文:
陶潛字淵明,也有人說淵明字元亮,是潯陽柴桑人(陶淵明),曾祖陶侃是晉朝的大司馬。他少年時心懷高尚的情趣。曾經(jīng)作《五柳先生傳》來形容自己,說: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所以就用它作為自己的號(或所以就以此為號)。清閑安靜少說話,不愛慕虛榮實利。喜歡讀書,卻不去窮根究底的解釋,一旦對書的內(nèi)容有所感悟,就高興得忘了吃飯。本性愛喝酒,可是家里窮不能一直得到。親朋故舊知道這樣,有時就置辦酒招他過來,他去飲酒一定會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點也不收斂情緒。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陽擋雨,舊衣衫十分破爛,盛飯的容器經(jīng)常空著,也不在意。經(jīng)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很能顯示自己的志向,不計較得失,用這來結(jié)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這樣,當(dāng)世人說是實錄。
因為他親人年邁家里貧窮,任用他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沒幾天就辭職,自己回家了。州里征召他為主簿,不去就職,自己種田來養(yǎng)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他又做鎮(zhèn)軍、建威參軍,對親戚朋友說:“姑且想做個文官,把這作為補貼家用的資本。”管這些事的人聽說了,任用他為彭澤令。在縣里,公田全部命令種秫谷(可釀酒),妻子和孩子堅持請求種粳米。于是命令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米?だ锱汕捕洁]到他的縣,他的下屬說應(yīng)該束上帶子(穿正裝)見督郵,陶潛嘆息說:“我怎么能為五斗米(這些俸祿)彎腰(喪失尊嚴(yán)),小心謹(jǐn)慎的`為鄉(xiāng)下的小人做事啊!”當(dāng)天將印綬交還辭職,于是作了《歸去來兮辭》。義熙末年,征召為著作郎,不去就職。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認(rèn)識他,但是卻不能叫他來(指叫陶潛來他府上)。陶潛曾經(jīng)去廬山,王弘命令陶潛的老熟人龐通之?dāng)y帶著酒肉,在他前往廬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請他。曾經(jīng)九月九日走出宅邊菊叢中坐著,很久,滿手拿著菊花。忽碰上王弘送酒來,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潛不通曉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張質(zhì)樸的琴,沒有琴弦,每喝酒恰到好處時,就撫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無論尊貴和卑微的人來拜訪他,有酒就設(shè)宴。陶潛如果先喝醉,就告訴客人說:“我喝醉了,想去睡覺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這樣。
郡將(官職名)看望陶潛時,正趕上他釀的酒熟了,(陶潛)就用頭上葛布制的頭巾過濾酒液,過濾完了又把頭巾戴在頭上。(陶潛)從幼年起就喜愛讀書,只喜歡清靜寡欲,讀書有所獲得就高興得忘了吃飯。曾經(jīng)說在五六月間,高臥在北窗之下,碰到清風(fēng)突然撲面吹來,說自己像羲皇。(陶潛)在元嘉四年去世,時年六十三歲。
《宋書·陶潛傳》原文及翻譯2
宋書陶潛傳
【原文】
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
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fù)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で捕洁]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辜慈战庥【R去職。賦《歸去來》,其詞曰:
歸去來兮,園田荒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停尊。引壺觴而自酌,盼庭柯以怡顏。倚南窗而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而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忄妻,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其將入,撫孤松以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而絕游,世與我以相遺,復(fù)駕言兮焉求。說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上春,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扁舟。既窈窕以窮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奚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義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弘令潛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尋陽,與潛情款。后為始安郡,經(jīng)過,日日造潛,每往必酣飲致醉。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歸。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shè),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逼湔媛嗜绱。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fù)著之。
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fù)屈身后代,自高祖王業(yè)漸隆,不復(fù)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與子書以言其志,并為訓(xùn)戒曰:
天地賦命,有往必終,自古賢圣,誰能獨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彼挠阎,親受音旨,發(fā)斯談?wù),豈非窮達(dá)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邪。吾年過五十,而窮苦荼毒,家貧弊,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僶俛辭世,使汝幼而饑寒耳。常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罔罔。
少年來好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廕,時鳥變聲,亦復(fù)歡爾有喜。嘗言五六月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陋,日月遂往,緬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恨汝輩稚小,家貧無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雖不同生,當(dāng)思四海皆弟兄之義。鮑叔、敬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共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濟(jì)北氾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对姟吩疲骸父呱窖鲋,景行行止。」汝其慎哉!吾復(fù)何言。
又為《命子詩》以貽之曰: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為虞賓,歷世垂光。御龍勤夏,豕韋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紛紜戰(zhàn)國,漠漠衰周。鳳隱于林,幽人在丘。逸虬撓云,奔鯨駭流。天集有漢,眷予愍侯。于赫愍侯,運當(dāng)攀龍。撫劍夙邁,顯茲武功。參誓山河,啟土開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蹤。渾渾長源,蔚蔚洪柯。群川載導(dǎo),眾條載羅。時有默語,運固隆污。在我中晉,業(yè)融長沙;富搁L沙,伊勛伊德。天子疇我,專征南國。功遂辭歸,臨寵不惑。孰謂斯心,而可近得。肅矣我祖,慎終如始。直方二臺,惠和千里。于皇仁考,淡焉虛止。寄跡夙運,冥茲慍喜。嗟余寡陋,瞻望靡及。顧慚華鬢,負(fù)景只立。三千之罪,無后其急。我誠念哉,呱聞爾泣。卜云嘉日,占爾良時。名爾曰儼,字爾求思。溫恭朝夕,念茲在茲。尚想孔伋,庶其企而。厲夜生子,遽而求火。凡百有心,奚待于我。既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日居月諸,漸免于孩。福不虛至,禍亦易來。夙興夜寐,愿爾斯才。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潛元嘉四年卒,時年六十三。
【譯文】
陶潛(陶淵明),字元亮,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時心懷高尚,知識淵博善于做文章,灑脫大方不拘謹(jǐn),自得于真性情,被鄉(xiāng)里鄰居所看重。曾經(jīng)作《五柳先生傳》來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所以就用它作為自己的號(或所以就以此為號)。清閑安靜少說話,不愛慕虛榮實利。喜歡讀書,卻不去窮根究底的解釋,一旦對書的內(nèi)容有所感悟,就高興得忘了吃飯。本性愛喝酒,可是家里窮不能一直得到。親朋故舊知道這樣,有時就置辦酒招他過來,他去飲酒一定會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點也不收斂情緒。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陽擋雨,舊衣衫十分破爛,盛飯的容器經(jīng)?罩膊辉谝。經(jīng)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很能顯示自己的志向,不計較得失,用這來結(jié)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這樣,當(dāng)世人說是實錄。
因為他親人年邁家里貧窮,任用他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這個職務(wù),沒幾天就自己辭職回家了。州里聘用他為主簿,不去,自己種田來養(yǎng)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鎮(zhèn)軍、建威參軍,彭澤令。在縣里,公田全部命令種秫谷,說:讓我一直醉酒就夠了。向來簡樸自愛,不諂媚長官?だ锱汕捕洁]到他的`縣,他的下屬說應(yīng)該束上帶子(穿正裝)見督郵,陶潛嘆息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彎腰,小心謹(jǐn)慎的為鄉(xiāng)下的小人做事!義熙二年,將印綬交還離開了彭澤縣,于是作了《歸去來》。
不久,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沒有去任職。既拒絕了州里和郡里的人前來拜見,也就從未去拜訪過這些人,所去過的地方只是田里和家里,以及到廬山游覽觀光而已。
刺史王弘很欽佩仰慕他,至于(陶潛的)酒啊米啊,用光的時候,(王弘)也會經(jīng)常供給他 他的親朋好友,有時帶著酒菜前往陶潛住處,他也從不推辭,每喝醉一次,就感覺很舒適。他不經(jīng)營生意,家務(wù)事都委托給兒子仆人。從沒有生氣的時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時不喝酒,也不停止寫詩詠嘆。他曾經(jīng)說,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閑時,高臥在北窗之下,清風(fēng)突然撲面而來,感覺自己象羲皇。陶潛不懂音樂,但卻存有一張琴,琴沒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撫琴和著琴音說: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勞煩音樂。陶潛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歲,文集流傳于世上。
【《宋書·陶潛傳》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宋書 謝景仁傳》原文12-18
察傳原文及翻譯07-20
察傳原文及翻譯04-08
傳是樓記原文及翻譯03-04
讀孟嘗君傳原文及翻譯04-20
《史記·郭解傳》原文及翻譯04-17
(精選)五柳先生傳原文及翻譯09-02
《伶官傳序》原文與翻譯12-17
《史記·季布傳》原文及翻譯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