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史記·蔡澤傳》原文及翻譯
《史記·蔡澤傳》原文及翻譯1
史記
原文:
蔡澤者,燕人也,游學(xué)干諸侯小大甚眾,不遇。去之趙,見逐。之韓、魏,遇奪釜鬲①于途,蔡澤乃西入秦。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澤,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奪君之位!狈饿侣,使人召之。蔡澤入,則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見之,又倨。范雎讓之曰:“子嘗宣言欲代我相秦,寧有之乎?請聞其說!”蔡澤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然亦可愿與?”范雎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復(fù)謬曰:“何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義之至之,忠之節(jié)也。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惟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蔡澤曰:“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豈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豈不期于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稱善。乃延入坐,為上客。
后數(shù)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見蔡澤,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范雎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新說蔡澤,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蔡澤相秦數(shù)月,人或惡之,俱誅,乃謝病歸相印,號為綱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卒事始皇帝。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zhì)于秦。
太史公曰:韓非子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信哉是言也!蔡澤等世所謂一切辯士,然游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說力少也。及羈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強(qiáng)弱之勢異也。然士亦有偶合,賢者多如此子,不得盡意,豈要勝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惡能激乎!(《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注釋:①釜鬲:行廚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吳起、大夫種,他們都是功成被殺。
譯文:
蔡澤,燕國人。游學(xué)四方,向所在諸侯求取官位,(都沒有獲得機(jī)會。)到趙國,被驅(qū)逐。又前往韓,魏,在路上,所帶行廚炊具又都給別人搶去了,于是蔡澤只好向西到秦國。蔡澤準(zhǔn)備去見秦昭王,就(用計)先派人揚言,用以激怒秦國宰相范雎,說:"燕人蔡澤,是天下見識高超,口辯厲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見秦王,秦王一定會使你窘迫而(蔡澤)定會奪取你的相位。"范雎聽說后,派人召蔡澤來見。蔡澤進(jìn)見,卻只長揖之禮而不下拜,本來早就(惹得)范雎不高興。等到接見后,蔡澤的態(tài)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責(zé)備他說:你曾經(jīng)揚言要取代我做秦國宰相,難道有件事嗎請允許我聽聽你的說法!"蔡澤說:"假使像商君,吳起,大夫種那樣的結(jié)局,也可以作為祈向的愿望嗎"范雎料到蔡澤故意引用這三人之事,是要用這些說辭來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詭辯地回答說:"為什么不可以!像這三個人,本來就是仁義的極致,忠誠的標(biāo)準(zhǔn)。因此君子為保持節(jié)義可以以身殉難,視死如歸;钪苋铔],還不如為節(jié)義死去而榮耀。士人本來就有殺身成名的,只要仁義所在,即便死也無所怨恨,為什么不可以!"蔡澤說:"商君,吳起,大夫種作為人臣,做得對;但那些君主,卻錯了。所以,世人稱這三人盡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報,難道羨慕他們那樣不得好報而白死么人們建功立業(yè),難道不期望成全嗎!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卻失去的,這就次一等了;性命雖得茍全,但聲名卻蒙受污辱,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聽到這里,范雎稱許蔡澤的話。于是請他入座,待為上賓。
過后幾天,范雎上朝,把蔡澤的情況向秦昭王作了稟報。秦昭王召見蔡澤,同他談話,大為喜悅,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于是托言有病情昭王允話他歸還相印。秦召王新寵蔡澤,于是授予蔡澤宰相之位,并在他的輔佐下滅了東周。蔡澤做秦相幾個月后,有人說他的.壞話,中傷他,蔡澤害怕被殺,于是就托言有病歸還相印,秦昭王封他為綱成君。在秦國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澤作為秦國使者出使燕國,在燕國三年,就讓太子丹被送入秦國當(dāng)了人質(zhì)。
太史公評論說:韓非子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這句話說的真對啊。蔡澤等世上的一切辯士,雖然游說諸侯,但(大都是)到了頭白也沒有入仕的機(jī)會。這并非他們的計策拙劣,而是因為游說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是(游說力度)強(qiáng)弱形勢本來就不一樣,憑藉不同罷了。辯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機(jī)會的;天下有很多象蔡澤一樣的賢能之人,卻沒有遇到好機(jī)會,所以就不能盡展他們的才能,(這樣的事)又哪能一一數(shù)得盡呢!然而,蔡澤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勵自奮呢!
《史記·蔡澤傳》原文及翻譯2
史記
原文:
蔡澤者,燕人也,游學(xué)于諸侯小大甚眾,不遇。去之趙,見逐。之韓、魏,遇奪釜鬲於途。聞應(yīng)侯任鄭安平、王稽,皆負(fù)重罪於秦,應(yīng)侯內(nèi)慚,蔡澤乃西入秦。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應(yīng)侯曰:“燕客蔡澤,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奪君之位!睉(yīng)侯聞,使人召蔡澤。入,則揖。應(yīng)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因讓之曰:“子嘗宣言代我相秦,豈有此乎?”對曰:“然!睉(yīng)侯曰:“請聞其說!辈虧稍唬骸氨雀芍叶荒艽嬉螅玉阒嵌荒芡陞,申生孝而晉國亂。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國家滅亂者,何也?無明君賢父以聽之,故天下以其君父為僇辱而憐其臣子。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豈慕不遇世死乎?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yè)而一其俗勸民耕農(nóng)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xí)戰(zhàn)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功已成矣,而逐以車裂。吳起為楚悼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諸侯。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種為越王深謀遠(yuǎn)計,免會稽之危,以亡為存,因辱為榮。卒擒勁吳,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踐終負(fù)而殺之。此所謂信而不能詘,往而不能返者也,范蠡知之,超然辟世。今君相秦,計不下席,坐制諸侯。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賢者而授之,退而巖居川觀,必有伯夷之廉,長為應(yīng)侯。愿君孰計之!”應(yīng)侯曰:“善!焙髷(shù)日,入朝,曰:“客新有從山東來者曰蔡澤,足以寄秦國之政,敢以聞。”王召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應(yīng)侯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逐拜為秦相,東收周室。相秦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為綱成君。
譯文:
蔡澤,燕國人。游學(xué)四方,向所在諸侯求取官位,(都沒有獲得機(jī)會。)到趙國,被驅(qū)逐。又前往韓、魏,在路上所帶行廚炊具又都給別人搶去了。他打聽到在秦國宰相范雎因為自己保薦的鄭安平、王稽都犯下重罪而心感慚愧,便向西來到秦國。蔡澤準(zhǔn)備去見秦昭王,就(用計)先派人揚言,用以激怒秦國宰相應(yīng)侯,說:“燕人蔡澤,是天下見識高超、口辯厲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見秦王,秦王一定會使你窘迫而(蔡澤)定會奪取你的相位!狈饿侣犝f后,派人召蔡澤來見。蔡澤進(jìn)見,卻只長揖之禮而不下拜,本來早就(惹得)范雎不高興。等到接見后,蔡澤的態(tài)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責(zé)備他說:你曾經(jīng)揚言要取代我做秦國宰相,難道有件事嗎?蔡澤回答說:有啊。范雎說:“請允許我聽聽你的說法!”蔡澤說:“比干忠心耿耿卻不能保住殷商,伍子胥多謀卻不能保全吳國,申生孝順卻讓晉國大亂。這些都是忠誠的'臣子、孝順的兒子,反而讓國家禍亂滅亡,為什么呢?是因為沒有明智的國君和賢能的父親聽取他們的聲音,因此天下人都認(rèn)為這樣的國君和父親是可恥的,而憐惜同情他們這些臣子和兒子。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作為人臣,他們是正確的;他們的國君,是錯誤的。所以,世人稱說這三個人盡了忠孝之功卻沒有蒙受恩德,您難道還羨慕他們不遇明主而無辜死去嗎?商鞅為秦孝公制法令昭示全國,禁止奸邪的根源,消除了井田制,來安定百姓的事業(yè),統(tǒng)一百姓的習(xí)俗,鼓勵百姓耕作,使土地發(fā)揮效益,一家不操二業(yè),努力種田積貯糧食,平時演練軍事戰(zhàn)陣,因此軍隊發(fā)動就能擴(kuò)展領(lǐng)土,軍隊休整就可使國家富足,功業(yè)告成,結(jié)果身遭車裂而死。吳起為楚悼王制定法令,兵力震動天下,威勢令各諸侯國臣服。功業(yè)告成,可是最后慘遭肢解而死。大夫文種替越王做長遠(yuǎn)打算,解除了會稽的危難,轉(zhuǎn)亡為存,轉(zhuǎn)辱為榮(采用屈降計策來圖謀生存,借著君臣受辱而求得復(fù)國的光榮),終于滅掉了強(qiáng)勁的吳國,使越國成為霸主,功業(yè)彰明而獲得信任,可是勾踐最終忘恩負(fù)義把他殺了。這就是所說的只能伸直而不能屈曲(能伸不能屈),只知前進(jìn)而不知后退的人,范蠡明白這個道理,超然避世,F(xiàn)在您任秦國相國,出計不必離開座位,坐而指揮即可控制諸侯。您為什么不在這個時候送回相印,把它讓給賢能的人,自己隱退而隱居山林觀覽流水,一定有伯夷正直廉潔的美名,長享應(yīng)侯爵位。希望你仔細(xì)考慮這個問題!”應(yīng)侯說:“好的。”幾天之后,應(yīng)侯上朝,對秦昭王進(jìn)言說:“有一個剛從崤山以東來的客人叫蔡澤,完全可以將秦國的政事寄托在他身上,我冒昧地向您稟報!鼻卣淹醣阏僖娏瞬虧桑勗捄,很喜歡他,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趁機(jī)托言有病請昭王允許他歸還相印。秦昭王新寵蔡澤,于是授予蔡澤宰相之位,向東滅掉了周朝。蔡澤在秦國做了幾個月的相國,就有人說他的壞話,中傷他,蔡澤害怕被殺,于是就托言有病歸還相印,秦昭王封他為綱成君。
【《史記·蔡澤傳》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史記·郭解傳》原文及翻譯04-17
《史記·季布傳》原文及翻譯02-28
《史記·張儀傳》原文及翻譯03-15
《蔡澤》的閱讀習(xí)題08-13
史記《陳平之用》原文及翻譯12-18
察傳原文及翻譯07-20
察傳原文及翻譯04-08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及翻譯10-12
傳是樓記原文及翻譯03-04
讀孟嘗君傳原文及翻譯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