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歸氏二賢傳原文
【原文】
歸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賤,獨其宗親鄰里知之,于是思以廣其傳焉。
孝子諱鉞,字汝威。早喪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愛,父提孝子,輒索大杖與之,曰:“毋徒手,傷乃力也!奔邑,食不足以贍,飯將熟,即諓諓 罪過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飽食。孝子數(shù)困,匍匐道中。比歸,父母相與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賊耳?”又復(fù)杖之,屢瀕于死。方孝子依依戶外,欲入不敢,俯首竊淚下,鄰里莫不憐也。父卒,母獨與其子居,孝子擯不見。因販鹽市中,時私其弟,問母飲食,致甘鮮焉。正德庚午大饑,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內(nèi)自慚,終感孝子誠懇,從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饑色,弟尋死,終身怡然。孝子少饑餓,面黃而體瘠小,族人呼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無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終不言其后母事也。
繡字華伯,孝子之族子,亦販鹽以養(yǎng)母,己又坐市舍中賣麻。與弟紋、緯友愛無間。緯以事坐系華伯力為營救緯又不自檢犯者數(shù)四華伯所轉(zhuǎn)賣者計常終歲無他故才給蔬食一經(jīng)吏卒過門輒耗終始無慍容。華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襲,令兄弟均平,曰:“二叔無室,豈可使君獨被完潔耶?”叔某亡,妻有遺子,撫受之如己出。然華伯,人見之以為市人也。
贊曰:二孝子出沒市販之間,生平不識詩書,而能以純懿之行,自飭于無人之地,遭罹屯變,無恒產(chǎn)以自潤,而不困折,斯以難矣!華伯夫婦如鼓瑟,汝威卒變頑嚚,考其終,皆有以自達。由是言之,士之獨行而憂寡和者,視此可愧也!
【注釋】
①乘(shèng):春秋時晉國史書稱“乘”,后用“乘”稱史書
、谡愓悾╦iàn):巧言善辯
③罹(lí):遭遇。屯(zhūn):艱難
④嚚(yín):愚蠢而頑固
【翻譯】
歸氏家族有兩位孝子,我已經(jīng)把他們寫在家族史里了,因為他們的行為高尚而身份低賤,只有他們的親族鄰居知道他們的事跡,于是想擴大他們的名聲。
孝子名諱歸鉞,字汝威。早年喪母,父親又娶了后妻,生個兒子,孝子從此失去父愛。父親拉住孝子,后妻總是索取大棍子給他說:“不要空手打,傷了你的力氣。”家中貧窮,飯食不夠充足,飯將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語數(shù)說孝子的過錯,父親大怒,趕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機飽吃一頓。孝子屢次遭到困擾,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親和繼母一起說道:“有兒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賊嗎?”又用棍子打,屢次近于打死。正當(dāng)孝子在門外留戀不舍,想進屋又不敢,低著頭私下流淚的時候,鄰居沒有不憐憫他的。父親死去,后母只和他親兒子居住,把孝子趕出門不見面。孝子就在集市上賣鹽,時常偷偷地見他的弟弟,詢問繼母的飲食,送給他們甘甜鮮美的食物。正德五年發(fā)生嚴(yán)重饑荒,繼母不能養(yǎng)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淚哭泣恭敬地接她。繼母內(nèi)心自感慚愧,終于被孝子的誠懇感化,跟隨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給繼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餓的臉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悅。孝子小時候挨餓,臉色發(fā)黃身體瘦小,族人叫他是“菜大人”。嘉靖十一年,孝子歸鉞無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將死,但始終不說后母的事。
歸繡字華伯,孝子歸鉞的同族之子,也賣鹽來奉養(yǎng)母親,自己又坐在店鋪中賣麻。和弟弟歸紋、歸緯友愛沒有隔閡。歸緯因事犯罪被拘捕,華伯拼力為他營救。歸緯又不約束自己,犯罪多次。華伯販賣的收入,計算一下常常整年沒有其他事故,才夠供應(yīng)粗劣飲食,一經(jīng)差役上門勒索就要耗費,但始終沒有惱怒的臉色。華伯的妻子朱氏,每做衣服一定三件,讓兄弟平均,說:“二位小叔子沒有家室,難道可以讓您獨自穿得完好潔凈嗎?”有個小叔子死去,他妻子留下個男駭,朱氏撫養(yǎng)愛護他如同自己生下的。然而華伯,人們見到他只認(rèn)為他是城中普通居民。
贊曰:兩位孝子奔走于集市之間,一生不認(rèn)識詩書,而能用純真美好的品行,在無人之處約束自己,遭遇艱難變故,沒有固定的財產(chǎn)來資助自已,卻不被難倒,這已經(jīng)很難了。華伯夫婦如同鐘鼓琴瑟一樣和諧,汝威終究使頑固愚蠢的人轉(zhuǎn)變,考察他們的一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胸懷寬廣的品格。由此說來,獨特行事而擔(dān)憂很少響應(yīng)的士人,看到這樣的孝子應(yīng)當(dāng)感到慚愧。
【歸氏二賢傳原文】相關(guān)文章:
《墨子·尚賢上》原文及翻譯12-26
暮歸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歸雁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阮郎歸·初夏原文及翻譯03-03
墨翁傳原文12-26
蘇武傳節(jié)選原文05-18
察傳原文及翻譯04-08
察傳原文及翻譯07-20
馬文升傳原文12-26
歲暮歸南山歸故園作歸終南山的原文及賞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