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貼秋膘要吃什么好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023立秋貼秋膘要吃什么好2篇【集合】
2023立秋貼秋膘要吃什么好1
2023立秋貼秋膘要吃什么好
1、發(fā)酵類的食物
高溫天氣時不節(jié)制地喝冰鎮(zhèn)飲料、飲食方面貪涼等,可減弱胃腸道消化功能,所以秋季應多吃營養(yǎng)價值較高、利于消化吸收的食物,發(fā)酵類食品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酸奶、豆豉和發(fā)酵類的饅頭等。食物經(jīng)過發(fā)酵后,由于微生物作用而增加B族維生素含量,使得活性物質以及其他營養(yǎng)易被吸收利用。
2、蛋類
雖然雞蛋、鴨蛋或鵝蛋中含有膽固醇,但利大于弊。蛋類中含有優(yōu)質蛋白質,吸收利用率能達到98%以上;同時也含有大量卵磷脂、多種維生素以及脂肪酸等,能為身體提供所需營養(yǎng)。蛋類最好的烹調方式是水煮或清蒸,能減輕胃腸道消化負擔,適合每個年齡段的人群。通常一天吃一個雞蛋就行,又或是一星期吃5個雞蛋,并不會造成膽固醇升高。
3、深色蔬菜
沒有及時補充維生素A,易造成眼睛和皮膚干澀、夜晚時視力下降以及呼吸道感染。秋季應多吃深色蔬菜比如西紅柿和南瓜、胡蘿卜以及菠菜等。
貼秋膘怎么進補最好?
增加潤肺食物攝入
隨著氣溫轉涼,人們常會感到口干舌燥,因此應多攝入具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物。中醫(yī)推薦的百合、蓮子、杏仁等食物,都有很好的潤肺效果,可以幫助緩解秋季干燥的問題。
超重肥胖者需謹慎
肥胖本身是一種疾病,并且還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因此,超重肥胖者不應盲目貼秋膘。而體重偏低的人可以適量貼秋膘。合適的薯類食品,如山藥、芋頭等,可以代替精米白面,預防肥胖和多種慢性病。此外,多食用魚類,魚肉的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有助于維持體重,秋季的鰱魚、鮭魚口感鮮美又營養(yǎng)豐富。
立秋節(jié)氣必吃的傳統(tǒng)食物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nóng)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nóng)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柜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fā)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4、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范意識。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鼻鍟r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jù)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7、南京“啃秋”
立秋是夏至后第三個節(jié)點。在老南京立秋節(jié)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于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立秋后天氣還熱多久
立秋后天氣還會熱半個月左右,不同地區(qū)具體時間不一樣。
一般立秋只是代表天文上秋天的到來,并沒有到氣象意義上的秋天,但是立秋后我國的北方地區(qū)氣溫會明顯下降。
在我國西部及東北等地會感到秋風送爽,中部地區(qū)會在8月下旬會感受到絲絲涼意,浙江、江蘇地區(qū)進入10月才會感到有秋風吹入,廣州及海南等地11月上半旬才會感受到秋意的來臨。
在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下降到22C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而我國地域廣大、幅員遼闊,緯度、海拔跨度都很大,這就決定了全國各地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
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散,秋陽肆虐,一時暑氣難消,故民間古來就有“秋老虎”之說。
氣象資料顯示,這種炎熱的氣候,一般要持續(xù)到9月的中下旬,天氣才開始真正涼爽起來。雖說立秋之后,暑氣余威仍在,但總的趨勢是天氣漸漸涼爽。氣溫的日較差變化開始明顯,通常是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
立秋后的氣候特點
1、早晚溫差大
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當然,由于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
2、天氣逐漸轉涼
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jù)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立秋節(jié)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2023立秋貼秋膘要吃什么好2
2023立秋貼秋膘要吃什么好
吃秋梨
梨因鮮嫩多汁被稱為“天然礦泉水”。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的作用。對肺、支氣管及上呼吸道有相當?shù)淖虧櫣π,還可幫助消化、促進食欲,并有良的解熱利尿作用。
吃葡萄
葡萄全身都是寶,尤其是葡萄籽中富含的花青素,其抗氧化的功效比維生素C高出18倍之多。葡萄還富含礦物質和類黃酮,可抗衰老,并清除體內自由基,防止健康細胞癌變,阻止癌細胞擴散。
吃菜花
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維生素A的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百克可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桔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醫(yī)素來有“色白入肺”之說。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發(fā)季節(jié),潔白的菜花無疑是一種適時的保健蔬菜。
吃豆芽
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鐵、磷、鈣等人體必需的元素,生芽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質,而且增加了維生素B1、B2、B12和C的含量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其中含水量豐富的天門冬氨酸,能使機體大大減少乳酸的堆積,從而有利于消除疲勞。中醫(yī)認為,豆芽味甘性菠菜中胡蘿涼,有清熱解毒、利濕通下等作用。
立秋節(jié)氣必吃的傳統(tǒng)食物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nóng)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nóng)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柜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fā)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4、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范意識。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鼻鍟r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jù)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7、南京“啃秋”
立秋是夏至后第三個節(jié)點。在老南京立秋節(jié)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于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立秋的意思是什么?
立秋,七月節(jié),“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斂也。
立秋,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
立秋預示著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后雖然暑氣一時難消,并且會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稱為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起來。由于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
立秋以后,我國中部地區(qū)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fā)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氣。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qū)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立秋為什么還是這么熱
立秋是一個重要的時空分界點。此時,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度,北斗星指向西南方。中國人說,“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但對很多人來說,如果他們不是敏感的作家,不是時刻關心農(nóng)事的農(nóng)民,那么,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并不大。
夏伏的暑氣在立秋后并未馬上消失,“秋老虎”的余威甚于夏熱,立秋因此又稱交秋,只是交代了秋天的來臨。對中國的很多地區(qū)來說,節(jié)氣上的“立秋”并不代表本地真正入秋。氣象學家認為,只有“連續(xù)五天日均氣溫低于22℃”的地區(qū)方可斷為入秋。
三伏天立秋有什么說法?
立秋一過,氣溫就開始逐漸下降。俗語說“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之后,雖然白天的氣溫可能跟之前差不多,但每天早晚能明顯感覺到?jīng)鏊。但是立秋,并不表明天氣馬上涼快了,因為立秋還在三伏天中,三伏天是全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入伏”時間依據(jù)節(jié)氣日期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推算,要從“庚日”開始算起。
我國傳統(tǒng)的推算方法規(guī)定,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之始,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之始,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之始,即秋后還有一伏,這段時間肯定是炎熱的。其實,三伏天出伏之后,天氣也未必能涼快,因為還有“秋老虎”,秋老虎就是秋后高溫炎熱天氣,所以即使立秋了,我們還是要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
【立秋貼秋膘要吃什么好】相關文章:
2023立秋貼秋膘要吃什么好01-31
立秋貼秋膘的意思10-30
立秋貼秋膘的誤區(qū)與推薦08-23
立秋為什么要吃餃子12-18
冬季養(yǎng)生要吃什么水果好08-11
立秋養(yǎng)生吃什么好08-20
防曬黑要吃什么07-10
大寒養(yǎng)生要吃什么潤肺07-06
大寒時節(jié)為什么要吃蘿卜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