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所謂論文
所謂論文劉英團 據(jù)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猷先生調查統(tǒng)計,5年來我國42萬科研人員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據(jù)已達到66萬篇左右,平均每人發(fā)表1.5篇,可謂碩果累累。但是,這66萬篇學術論文可被別人引用比較多的僅有2.1萬篇,可謂觸目驚心。學術研究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作為一把尺子、一個標準、一種導向,不單單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而且還可以促進科學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很多地方都在鼓勵進行科學探索、理論研究,鼓勵多發(fā)表文章,而且和晉職、評先、獎勵、福利、待遇等相掛鉤。世俗名利超越精神追求的大趨勢使不少“學人”競相尋找捷徑,剽竊、抄襲之風盛行,被媒體隔三差五曝光的學術腐敗事件其實也只是冰山的一角,何況當事人還振振有辭,毫不慚愧,名流照做,學科帶頭人照當,榮譽和光環(huán)照戴。毫無疑問,這是學術的良知和理智向滾滾紅塵“投降繳械”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學術淪落成金錢奴隸的悲哀,也是部分科研工作者學術道德淪喪的結果。毫無疑問,學術刊物,尤其是人文社科刊物,更應把傳播先進文明和理想道義作為其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潔身自好地屹立于社會世俗名利之外,不以流俗的是非為是非,不以流俗的價值標準取代自身的精神價值追求,有所為有所不為。然而,由于現(xiàn)在除了正式的科研人員,成千上萬的在讀研究生、博士生每年需要發(fā)表一定數(shù)量的論文外,還有很多地方鼓勵發(fā)表論文,數(shù)量呈幾何級數(shù)遞增,致使學術刊物這個社會的最后一個精神堡壘也被浮躁、喧囂、功利的社會同化了。有需求就有市場,各種刊物就利用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公開地叫賣版面,文章質量不夠,拿錢補足就行。學術論文的撰寫作為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研究,一項相當復雜的智力成果,本來應由一個人去完成。但是,現(xiàn)今學術刊物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的作者很少是一個人,最為可笑的是一篇文章有的竟有七八個作者署名。難道七八個人會在共同的時刻產生共同的思想。不甘寂寞的核心期刊拋棄了斯文,成立了文化傳播公司或者委托社會中介機構來運作“學術論文”,每篇文章多少字多少版,全部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一些既無學術又無思想,讀起來如同嚼蠟,讓人昏昏欲睡的文章登上了核心刊物的版面,為一批“學人”裝光撐面子,也為報刊雜志社掘得一盆金,可謂雙贏。更有甚者,一些出版社、報刊雜志社在媒體上大做宣傳,廣泛征稿,打探選題信息,盜取選題、剽竊論文,做一些雞鳴狗盜之能事,移花接木,花幾個小錢雇幾個無恥的寫手把著作權人的心血進行“刀砍斧劈”之后,署上出錢購買版面“學人”的名字,真可謂皆大歡喜。再者,出版社、雜志社現(xiàn)在都流行租用信箱,連個地址也沒有。豪門深院,高深莫測,行蹤不定!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侵權就是維權,可也總得考慮考慮維權成本吧!所以,剽竊、抄襲之風盛行,學術腐敗時有發(fā)生,揭露了一個學術不端正行為,又一個學術不端正行為出現(xiàn)了,更多的學術不端正行為正隱藏在冰川之下。近些年來,學術界丑聞不斷,致力于學術規(guī)范的學術批評網(wǎng)創(chuàng)辦人楊玉圣教授,以自己的真實姓名批評了自己所在高校的一位教授抄襲別人的文章,卻得罪了領導、同事、好友……其實,出現(xiàn)論文的數(shù)量與質量成反比的最根本的原因正如科技部信息研究所總工程師武夷山分析的那樣:“學術和政治不分”。學術成功的標志是得到同行的認可,而政治上成功的標志是得到領導的認可,尤其是主管部門領導的認可。兩者的評判標準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應該是一致的。但是,主管領導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學者,他們所能評判的也只能從量上去衡量一個人的學術水平和能力。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方面,應進行適當?shù)胤艡、放手,培育學術生態(tài),凈化學術環(huán)境,建立專家學者信用制度,否則,妄談學術規(guī)范,提高學術質量,都是空想,無謂的空想。規(guī)范科學的評價體系,不論是對學術本身,還是規(guī)范學術行為,都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術在自己的殿堂上恢復它的尊嚴。來源:學術批評網(wǎng)(www.acriticism.com)2008年12月15日【所謂論文】相關文章:
所謂平靜作文03-07
所謂生活作文01-09
所謂朋友作文02-22
所謂朋友作文02-22
所謂個人總結04-28
所謂母愛作文03-14
無所謂說說10-23
所謂妥協(xié)作文07-31
無所謂作文07-16
無所謂的說說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