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幸福感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幸福感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守護孩子的幸福感》序言 有的父母過分關注孩子現(xiàn)時的快樂,殊不知這不但影響孩子關心他人的能力,長遠來看甚至還危及孩子自身的幸福感。有些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學業(yè)成績,殊不知這不僅增加了孩子的壓力,也影響到孩子的品格成長。有的父母出于情感的需要過分依賴子女,將自己的需求與孩子的需求混為一談,殊不知這不僅妨礙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正常溝通,還嚴重危害了孩子的道德成長。(美)韋斯伯德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道德是幸福感形成的源泉 《格林童話》中有這樣一則故事:爺爺老了,吃飯時飯菜常從嘴里漏出來,兒子兒媳便不讓他上桌吃飯。有一回爺爺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兒媳婦破口大罵,說以后要用木盆給老人盛飯。有一天,夫妻倆看見兒子在地上擺弄一堆小木片。父親問兒子在做什么,兒子回答說:“我在做木盆呢,等你和媽老了的時候,我用這只木盆給你們盛飯!狈蚱迋z聽后十分慚愧,他們重新把老人請上桌吃飯,并細心照顧。 故事的喻意很明顯:作為孩子的養(yǎng)育者,父母對孩子的品格影響巨大,是孩子品格教育成敗的主要責任人。 在《守護孩子的幸福感》中,我們再次聽到了這個故事。作者理查德·韋斯伯德告訴我們:幸福感比成績更重要,而道德是幸福感形成的源泉。道德成長、道德完善將貫穿人的一生;為了培養(yǎng)品格健全的孩子,成人在道德成長方面應進行終身學習。 韋斯伯德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教育學院的著名兒童心理學家。他在1997年出版的《脆弱的孩子》一書中,深入剖析了美國兒童所面臨的種種社會問題,引起全社會對兒童問題的關注。 時隔12年,韋斯伯德再次向世人奉獻了這本充滿人性關懷的著作。作者和他的團隊,在波士頓的3所學校進行了長期的觀察、訪談,對于兒童道德形成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作為3個孩子的父親,作者對于自己家庭教育的實踐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書中的許多故事來自他的親身體驗?梢哉f,這本書是充滿思想和智慧的實踐指南。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護孩子的幸福感 作者認為,關愛他人、富有責任感等美好品格是孩子幸福人生的保障。人們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養(yǎng)育實踐,以免繼續(xù)妨礙孩子的品格發(fā)展卻不自知。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在努力守護著孩子的幸福感的時候,由于缺乏某些方面的知識和修養(yǎng),恰恰成為絞殺孩子幸福感的劊子手。韋斯伯德發(fā)現(xiàn),許多父母及肩負教育重任的成年人在教育方面持有錯誤觀念,他們意圖良好,但無意中卻阻礙了孩子關鍵品質的發(fā)展。如有的父母過分關注孩子現(xiàn)時的快樂,殊不知這不但影響孩子關心他人的能力,長遠來看甚至還危及孩子自身的幸福感。有些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學業(yè)成績,殊不知這不僅增加了孩子的壓力,也威脅了孩子的品格成長。有的父母出于情感的需要過分依賴子女,將自己的需求與孩子的需求混為一談,殊不知這不僅妨礙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正常溝通,還嚴重危害了孩子的道德成長。 在美國,同樣有許多家長將孩子的優(yōu)秀成績視為養(yǎng)育的主要任務。韋斯伯德認為,這個目標可能讓孩子感到痛苦,并威脅他們自我意識中某些品質的發(fā)展,而這些品質正是欣賞他人、誠實待人與關愛他人的基礎。“有些父母以更隱蔽、往往未經(jīng)權衡的方式狂熱追求孩子的優(yōu)異成績,他們對孩子造成的損害更為普遍!表f斯伯德認為,這一切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是父母沒有理解幸福感背后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他提出,“情感就像失控的巴士,而價值觀則是掌控方向盤的司機”。如果因為追求成績,而讓孩子失去了幸福感,孩子的人生就會充滿陰霾。 教師和父母的道德指導作用應當相互促進 韋斯伯德認為,雖然學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對青少年的品格教育負有重要職責,但是,教師和父母的道德指導作用能否相互促進卻是問題的關鍵!叭艚處熀透改改軌騾f(xié)力合作,那將大有裨益;反之則存在巨大風險!彼,他主張營造出能激勵教師從事道德指導工作的校園文化,可以采取更多措施讓各類家長參與進來,包括難以相處的父母。 韋斯伯德指出:“盡管對于任何教師或管理人員來說,與偏執(zhí)或令人討厭的父母打交道都非易事,但只要學校真正重視道德發(fā)展,就不可能將這些父母拒之門外,因為正是他們的孩子存在著更大的道德風險。”他認為,學校沒有必要刻意從根本上改變這些父母,但校方可以為教師提供不間斷的支持和指導來幫助他們與父母進行溝通,包括避免教師動輒受到指責或代人受過,以及幫助處理班級偏見。教師必須認識到,在表面的傲慢和權利之下,父母往往忍受著內心的擔憂與孤立,他們可能害怕將孩子交付給一個陌生人,或是害怕失去對孩子的控制。所以,韋斯伯德提出,無論哪種類型的學校,都應該設法讓父母參與到一個道德團體中,參與到學校生活中,如作為課堂志愿者、加入家長委員會或作為某個具體項目小組的成員等。這也有助于父母不僅關心自己的孩子,而且關注其他的孩子;不僅關心學習成績,而且關注道德發(fā)展。 培養(yǎng)高尚道德需要有意識且持續(xù)的努力 關于道德發(fā)展的價值,是這本書的重要主題,也是韋斯伯德花費筆墨最多的內容。他一再指出:“太多父母在促進孩子學業(yè)成績方面過于積極,而在引導其道德生活方面則顯得過于被動。對于之前幾乎每代父母都了然于胸的一個事實我們卻視而不見,那就是培養(yǎng)高尚道德需要有意識且持續(xù)的努力。”他告誡父母:雖然我們知道應該追求自己本性中善良的一面,但面對削弱自己指導作用的障礙時,我們卻并未采取任何措施,也看不見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真正的道德潛力。而我們在這些方面的失敗將使孩子付出昂貴的代價。 在該書的最后,韋斯伯德充滿激情地寫下了讓我們非常感動的一段話:“我們完全有能力將孩子培養(yǎng)成情感豐富并負責任的人,培養(yǎng)成正直守諾的人。并不是說要讓孩子過偽善的、自命清高的、苦行僧式的生活,相反,我們要讓孩子們成人后能夠感受到對道德問題進行質疑、與人們共建合乎道德規(guī)范的世界觀的必要性,讓他們感受到這一過程的奇妙和生動,讓他們成為關注、追求道德復雜性的人,成為探究、追尋自己最高人性標準的人,成為能與親友建立活躍的愛的關系的人。我們要讓孩子們成為能夠敏感于他人痛苦的人,成為能夠意識到自己對不同階層、種族或背景的人均負有責任的人,成為愿意以某種方式對世界作出貢獻的人——因為這些孩子肩負著將先輩們最高尚的道德原則傳承下去的使命、肩負著保護子孫后代福祉的使命。我們必須對孩子有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相互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幸福源自道德。我想,這不僅是韋斯伯德對美國的家長們說的,也是對中國的家長們說的。如何守護我們孩子的幸福感,在今天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文系朱永新為《守護孩子的幸福感》所寫序言)【幸福感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相關文章:
2000版ISO9000族標準更通用更適用更簡練更協(xié)調04-27
學習成績檢討書04-01
廣深鐵路-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適、更和諧04-29
學習成績保證書01-06
學習成績的保證書11-14
學習成績不好保證書12-14
幸福感言句子11-09
幸福感恩作文04-14
結婚幸福感言12-18
幸福感悟作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