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地理
地理(地理)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huán)境中各種自然現(xiàn)象和人文現(xiàn)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人們學習了地理,便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地球的構造以及各地區(qū)的環(huán)境差異。
目錄 解釋 內(nèi)容 專家 解釋(1)學科名,見“地理學”。同“地理學”定義: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結構、格局、過程、地域分異與人地關系等,是一門復雜學科體系的總稱,并在各層次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許多學者把經(jīng)濟地理從人文地理中分離出來,這樣地理學就分為三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經(jīng)濟地理。 (2)古代“風水學”的別稱,是古代學者研究“天人合一”之道作用于地球表面或地球內(nèi)在系統(tǒng)的理論。目前有大量古書傳世,皆名為“地理”,《地理琢玉斧》、《地理啖蔗錄》、《地理五訣》、《地理四彈子》、《地理囊金》等等古書皆是風水名著,此處的"地理"皆是風水的別稱。
東方
在我們祖先留下的文獻中,最早出現(xiàn)“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4世紀成文的《易經(jīng)·系辭》,里面有“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東漢思想家王充對天文、地理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釋是:“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 中國古代詞義概念上的“地理”與今天的“地理”概念完全不同,中國古代的“地理”概念包含了大量的風水學內(nèi)容,風水學內(nèi)容的書籍常常使用“地理”的名字。而以現(xiàn)代觀念中的“地理”概念來看,古代較早描述相關內(nèi)容的書籍包括了《尚書-禹貢》和《山海經(jīng)》等,且主要探索關于地球形狀、大小和有關地球數(shù)據(jù)的測量方法,或?qū)σ阎牡貐^(qū)和國家進行描述,且這樣的書籍中并不會使用“地理”這一詞匯。
西方
在西方,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學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geo+graphica)這個術語,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記述”,并寫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專著《地理學》。
內(nèi)容分類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同人類相關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的關系。地理學對人地關系的研究著重于其空間關系。 地球表面(包括生物圈,可以和生物掛鉤,從而更好地認識地理):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大氣圈底部-巖石圈表層-水圈-生物圈-人類圈-陸地-海洋-山脈-大陸架-氣候-植被。 人類生活:鄉(xiāng)村-集鎮(zhèn)-城市-人種。 地圖(包括中國地圖和地理,還有氣候地圖,地形圖,經(jīng)濟社會地圖,自然地圖,地勢圖等) 作用:地理知識探究。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 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qū)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lián)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jīng)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jīng)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方面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tǒng)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qū)系樣式,利用數(shù)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屬性
綜合性 o 綜合自然地理學 o 古地理學 *部門性 地質(zhì)學、地貌學、巖層學、礦物學、氣象學、氣候?qū)W 、 水文地理學 、 土壤地理學 、 生物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 化學地理學 、 醫(yī)學地理學 、冰川學 、凍土學、 物候?qū)W 、火山學 、地震學。 人文方面 人文地理學更注重地理學中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xiàn)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文化方面 1 人種地理學 2 人口地理學 3 聚落地理學 4 社會地理學 5 文化地理學 6 宗教地理學 7 語言地理學 8 旅游地理學 經(jīng)濟方面 1 農(nóng)業(yè)地理學 2 工業(yè)地理學 3 商業(yè)地理學 4 交通運輸?shù)乩韺W 5 旅游地理學 6 公司地理學(企業(yè)地理學) 7 區(qū)域經(jīng)濟學 政治方面 1 軍事地理學 2 城市地理學 分支學科 歷史地理學-區(qū)域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方志學-理論地理學-應用地理學-地理數(shù)量方法-生物地理學-計量地理學-景觀生態(tài)學-地理信息系統(tǒng),其中地圖學-地理數(shù)量方法-計量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tǒng)-地理實察方法,可合稱為地理技術方法學門。
專家中國
(1)古代地理學家 中國古代地理學家眾多,體現(xiàn)在旅游、方志、建筑、測量測繪、天文學等多個方面。例如:酈道元、沈括、徐霞客、張衡、一行、南宮說、郭守敬、裴秀、徐光啟、樂史、羅洪先、賈耽、朱思本、晏謨、王士性、何秋濤、嚴如煜、顧炎武、徐繼畬、楊守敬、于欽 等等。 另外有一些人物,也對古代地理學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作用,例如:張騫父子、班超父子、法顯(晉代高僧)、玄奘(唐代高僧)、鄭和等。 (2)近代地理學家 中國近代地理學發(fā)展迅速,涌現(xiàn)出一批著名地理學家。20世紀的100年,是中國地理學從常識型向科學型轉(zhuǎn)變的100年,是中國地理學從表象描述為主向深層認識為主的100年,也是中國地理學更加融入國家建設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100年。 原《地理知識》編輯部從1986年起,開辟了“當代中國地理學家專訪” 欄目,采訪和記錄我國老一輩地理學家的治學之道和所從事的事業(yè)。2002年,學苑出版社將部分內(nèi)容整理出版了《中國現(xiàn)代地理學家的足跡》(劉紀遠主編)。該書列舉了中國老一輩地理學家的平生事跡,包括: 20世紀我國第一位地理學家——張相文 我國地理學界的表率——竺可楨教授 芻議竺可楨成功之路——以他的代表作為例 征途處處樂無垠——自然地理學家林超教授 中國綜合自然地理區(qū)劃的奠基者——黃秉維院士的道路與奉獻 第三次沖鋒——訪人口地理學家胡煥庸教授 雪后青松更蒼勁——訪人文地理學家李旭旦教授 情滿山!锌圃涸菏康乩韺W泰斗任美鍔的故事 三個第一流——訪區(qū)域地理學家李春芬教授 獻身地理科學堅持理論研究——訪經(jīng)濟地理學家曹廷藩教授 無止境的實踐與探索——記中國國情研究專家周立三院士 業(yè)精于勤鍥而不舍——訪地圖制圖學家曾世英教授 開創(chuàng)中國地理學史研究的新篇章——訪地理學史專家王成組教授 中國現(xiàn)代冰川學的開拓者——訪冰川學家施雅風院士 從沿革地理學向歷史地理學的飛躍——訪現(xiàn)代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教授 足跡——訪北京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院士 中國新生代古地理研究的帶頭人——訪古地理學家周廷儒院士 在地理學上默默耕耘——記自然地理學家羅開富教授 一位地理學家的求索——訪遙感地理學家陳述彭院士 為了中國地理學的騰飛——訪經(jīng)濟地理學家吳傳鈞院士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訪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院士 為發(fā)展我國政治地理學作貢獻——訪政治地理學家鮑覺民教授 經(jīng)艱險跋涉考察邊疆地理——訪邊疆地理學家嚴德一教授 溯源而進——訪地理學理論與實踐專家沈玉昌教授 良師益友——記地貌學家王乃梁教授 編輯甘苦一夕談——訪著名地理編輯學家高泳源教授 從學者到所長——訪氣候?qū)W家左大康教授 我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的先行者——記環(huán)境學家劉培桐教授 沼澤學領域里探索——訪沼澤學家黃錫疇教授 愿作沙漠科學事業(yè)的鋪路石——記沙漠學家朱震達教授 獻身環(huán)境科學的戰(zhàn)士——訪環(huán)境學家章申院士
外國
斐迪南·麥哲倫(全名費迪南德·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 de Magalhães;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他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519年-1521年率領船隊首次環(huán)航地球,死于菲律賓的部族沖突中。雖然他沒有親自環(huán)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繼續(xù)向西航行,回到歐洲。證實了地球是圓形的說法。 埃拉托斯特尼(276BC - 194BC) - 計算地球大小。 托勒密(c.90–c.168) - 編譯希臘及羅馬知識而成著作《地理學》(Geographia)。 吉哈德斯·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 (1512-1594) - 創(chuàng)新的地圖學家制作了麥卡托投影法。 亞歷山大·馮·洪堡(1769–1859) - 被視為現(xiàn)代地理學之父之一,出版了《宇宙》(Kosmos)及創(chuàng)立了地理學的分支。 卡爾·李特爾(Carl Ritter) (1779-1859) - 被視為現(xiàn)代地理學之父之一。穩(wěn)占柏林洪堡大學第一把交椅。 阿諾德·亨利·蓋奧特(Arnold Henry Guyot) (1807-1884) - 在冰川結構、冰川運動,特別是快速冰流(ice flow)的高度認識享譽盛名。 威廉·莫里斯·戴維斯(William Morris Davis) (1850-1934) - 美國地理學之父及侵蝕循環(huán)(cycle of erosion)的發(fā)展者。 韋達·白蘭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 (1845-1918) - 法國地質(zhì)政治學學校創(chuàng)辦人及提出人文地理學原則。 麥金德爵士 (1861-1947) - 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的共同創(chuàng)辦人,之后幫助創(chuàng)立了英國地理協(xié)(GeographicalAssociation),并成為英國地理協(xié)會會長。 雷丁·尤里文斯迪(Reading University) 《歷史的地理樞紐》(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及《心臟地帶(Heartland)理論》作者。 阿爾弗雷格·魏格納(1880-1930) 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 瓦爾特·克里斯塔勒 (1893-1969) 人文地理學家及中心地理論發(fā)明者。 段義孚(Yi-Fu Tuan) (1930-)美籍華人學者,開展人性地理學(Humanistic Geography)作為一個學科。 大衛(wèi).哈維(David Harvey) (1935-) 馬克思主義地理學(Marxist geography)家,空間及城市地理學理論作者。 邁克爾·弗蘭克斯·古特柴爾德(Michael Frank Goodchild) (1944-) - 著名地理信息系統(tǒng)學者及在2003年獲頒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創(chuàng)會獎項。 奈杰爾·思瑞夫特(Nigel Thrift) (1949-) 非表象理論(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發(fā)起人。
【地理】相關文章:
地理05-01
地理教案04-25
邊疆地理04-29
地理的教案12-12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地理教案01-12
尋找地理學科的地理性05-02
《地理環(huán)境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地理教案08-28
地理教案地理環(huán)境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08-26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區(qū)域地理教案11-03
從《地理哲學》看白眉初的地理觀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