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鱈
江鱈
江鱈(江鱈)
江鱈(Lota lota)屬鱈形目,鱈科,江鱈屬。俗稱:山鱈,山鯰魚,鯰魚。英文名:Burbot 。為鱈科(Gadidae)魚,學名Lota lota。僅有的淡水種類,體長,生活于歐、亞及北美的冷水江河及湖泊中。
目錄 簡介 生物特征 習性 所屬分類 收縮展開 簡介江鱈學名:Lota lota,二名法:Lota lota(Linnaeus, 1758)。江鱈屬鱈形目,鱈科,江鱈屬,俗稱鯰魚,為淡水冷水性底棲兇猛性魚類,在中國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及額爾齊斯河流域。江鱈肉質細嫩,無脊間刺,味道鮮美。江鱈肝臟占其體重的6-9%,食用極佳。江鱈也是制造魚肝油唯一的鱈科淡水魚,故為重要經(jīng)濟魚類。江鱈的自然產(chǎn)量很低,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對江鱈的人工繁育研究工作迅猛展開。 江鱈是鱈科魚類中唯一的淡水種類,也是中國冷水魚類的珍稀物種,主要分布于額爾齊斯河流域和烏江上游,是世界搶救性開發(fā)的品種之一,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藥用價值和特殊的科學研究價值,在國際上屬于高端消費品種。江鱈全人工養(yǎng)殖是作為世界性研究課題。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shù)據(jù)庫--
生物特征體長,前部圓筒狀,后部側扁,形似鯰魚。頭大,稍平扁;吻稍圓鈍?谇拔。下頜突出,稍長于上頜;上下頜及犁骨均具絨毛狀齒。眼小。鼻前有1對小須;頤須1根,其長大于眼徑2倍。鰓孔大,鰓蓋膜分離,不與峽部相連。體鱗細小,橢圓形,埋于富有粘液腺的皮膚下;頭部無鱗。側線前部較高,后部側中位,且常不完整。背鰭2個,第一背鰭短小,第2背鰭與臀鰭很長,并相對。胸鰭與腹鰭均小,腹鰭喉位,第1-2鰭條略延長呈絲狀;尾鰭橢圓形。體色變化很大,通常背側為暗褐色或灰褐色,秋季為灰綠色;腹側較淡;體側和鰭上常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斑與黃斑,鰭邊緣黑色。 底棲,可下潛210公尺(700呎)。體色淡綠或褐色,具斑紋。體長可達1.1公尺。鱗很小,嵌入皮下;具一頦須,一長臀鰭和二背鰭,在一些地區(qū)是頗受重視的食用魚。
習性生活
喜棲居于水質清澈的沙底或有水草生長的河灣等處,習慣于在密草中穿梭游行,營單獨生活。幼魚多生活在岸邊,成魚多在水深處。夏季時因水溫增高,則游往山澗溪流水溫較低的地方,活動降低,多呈休眠狀態(tài),此時營養(yǎng)差,體色也變得灰褐;到秋季又恢復活躍,從山溪洄游到大江深處越冬。成魚晝伏夜出,日間隱蔽在石峰洞穴或陡巖下,不大活動;夜間較活躍,到處覓食。
棲息環(huán)境
喜棲居于水質清澈的沙底或有水草生長的河灣等處。在額爾齊斯河流域,江鱈魚多分布在多亂石、亂樹根、有洞穴的石崖、陡岸下,
食性
江鱈以小白鮭、鯽、鮈亞科、胡瓜魚、鱖、鱸塘鱧、七鰓鰻等魚類為食,也吃各類魚卵和幼魚,以及同種幼魚和卵,有時食少量水生昆蟲的幼蟲、底棲動物及蛙等。冬季的食量比夏季要大,夏季幾乎不攝食。 兇猛肉食性魚類,且是夜食者。體長50毫米的幼魚以浮游類、毛翅類、雙翅類等的幼蟲為食。成魚以小魚為主食。也吃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在食物缺乏時相互殘食。
繁殖
3-4齡魚達到性成熟,產(chǎn)卵期為11月至翌年3月。產(chǎn)卵季節(jié)當水溫接近0℃時,成魚常集群游向產(chǎn)卵場,于水深2米的沙質底處產(chǎn)卵。懷卵量5-300萬粒;卵呈黃色,直徑1毫米左右,無粘性,透明而富有脂肪,卵漂浮或附著于其它物體上。 通常為300-500毫米,前4年生長快,后4年即減緩。壽命較長。已知的最高年齡為22齡,性成熟較遲,最小成熟年齡3齡。產(chǎn)卵期為12月至翌年1月,產(chǎn)卵時水溫2℃左右。產(chǎn)卵時選擇在冰下1-3米的沙質或砂礫質的河灘進行, 棲息于湖泊的江鱈也洄游到河道中產(chǎn)卵。產(chǎn)卵時,雄魚首先達到產(chǎn)卵場,經(jīng)3-4天雌魚才來,雄魚多轉圈追逐雌魚,轉圈后雌雄魚分別顫動身體產(chǎn)卵排精,產(chǎn)卵活動多在夜間進行。懷卵量隨魚體的大小相差懸殊,體長340毫米懷卵量5.7萬粒,體長870毫米懷300萬粒,仔魚的孵化期長,約60天,初孵仔體長3.8-4.3毫米。
所屬分類北半球北部典型冷水性淡水魚類之一。
【江鱈】相關文章:
江,江李益,江的意思,江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江,江李嶠,江的意思,江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江鼉(江鼉)05-29
江氣(江氣)06-06
羅剎江(羅剎江)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