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張飛廟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張飛廟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張飛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飛廟(張飛廟)
張飛廟,始建于蜀漢末期,后經(jīng)歷代修葺擴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歷史。原址位于飛鳳山麓,廟內(nèi)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字畫碑刻,稀世文物200余件,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張飛廟先后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qū),是長江三峽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景點之一。
目錄重點廟宇其他廟宇張飛簡介相關(guān)信息收縮展開重點廟宇
重慶云陽
介紹 張飛廟,又名張桓侯廟, 位于長江南岸飛鳳山麓,離重慶市區(qū)382千米,與云陽縣城隔江相望,系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修建,始建于蜀漢末期,后經(jīng)歷代修葺擴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歷史。相傳勇毅剛直的 張飛急于為義兄關(guān)羽報仇,被部將張達、范疆所害,其頭顱被拋于江中。有漁人夜得張飛托夢,到江中打撈張飛頭顱,意外撈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張飛廟。據(jù)史載,張飛廟始建于蜀漢末年,后經(jīng)宋、元、明、清歷代擴建,已有1700多年歷史。 廟前臨江石壁上書有“江上風清”四個大字,字體雄勁秀逸。廟內(nèi)塑有張飛像,珍藏有漢唐以來的大量詩文碑刻書畫及其他文物數(shù)百件,多為稀世珍品。素有“三絕”(文章絕世,書法絕世,鐫刻絕世)之盛譽,號稱“文藻勝地”、“巴渝一勝境”。三峽大壩建成以后,此廟將會被淹沒。屆時將在南岸仿原廟建筑,修建一座新張飛廟。 歷史傳說 據(jù)傳張飛在閬中被部將范疆張達暗害后,二人取其首級投奔東吳,行至云陽,聞?wù)f吳蜀講和,便將其首級拋棄江中,為一漁翁捕魚時打撈上岸,埋葬于飛鳳山麓,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故有張飛“頭在云陽,身在閬中”之說。張飛大義大勇,為人民敬仰,歷年來農(nóng)歷八月廿八其生辰各地群眾紛紛前來舉行祭祀民俗活動,頗具一定規(guī)模與影響。 建筑特色 張飛廟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座巖臨江,山水園林與廟祠建筑渾然一體,相互襯托。廟外黃桷梯道、石橋澗流、瀑潭藤蘿、臨溪茅亭、峻巖古木等景場,秀美清幽。廟內(nèi)結(jié)義樓、書畫廊、正殿、助風閣、望云軒、杜鵑亭、聽濤亭等古建筑,布局嚴謹、層迭錯落、獨具一格,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氣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質(zhì)韻,更有園林點染、竹木掩映、曲徑通幽。因此張飛廟素有“巴蜀勝境”的美稱。 張飛廟面江背山,依山取勢,由一組匠心獨運的古建筑群組成,氣勢宏偉壯麗。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結(jié)義樓、望云軒、助風閣、杜鵑亭和得月亭等7座。前5個建筑為紀念張飛廟而建,后兩個建筑為紀念唐代詩人杜甫在此客居兩年而建,是難得的文武合廟。 張飛廟還收藏漢唐以來的石刻、木刻、字畫六百余件及新石器時期以來的其它文物千余件。尤其是字畫碑刻,名家圣手,流派紛呈,各領(lǐng)風騷,不少為國內(nèi)外所罕見,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shù)和科研價值,如漢《張表碑》、梁《天臨碑》、黃庭堅書《幽蘭賦》、蘇軾書《前后赤壁賦》、岳飛書《前后出師表》等,因而早有“張祠金石,甲于蜀東”的說法。所以張飛廟又有“文藻勝地”之盛譽。 由于張飛廟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較高價值,1980年被定為四川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三峽庫區(qū)內(nèi)重慶市唯一全淹全遷的重點風景名勝古跡。近些年來,它更為世人矚目,中央領(lǐng)導(dǎo)、專家學者、中外游客都慕名前來考察游覽,成為長江沿線一處主要旅游熱點。 唐代詩人杜甫客居云陽時寫下了“云安有杜鵑”的詩句,杜鵑鳥歷來是重情重義的象征,云陽人民更為重情重義,遠方的客人請到云陽來,張飛廟正向您張開熱情的雙臂。重慶云陽張飛廟門票價格:20.00元/人 當?shù)貧夂?云陽處于北回歸線以北的東南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區(qū),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初夏雨量充沛,盛夏炎熱多伏旱,秋多綿雨,冬少日照。年平均氣溫18.4℃。1月平均氣溫7.2℃。7月平均氣溫29.1℃。年平均日照數(shù)1484.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00.1毫米。無霜期304天。 交通線路 到重慶市,距市區(qū)約23公里,從機場至市內(nèi),公共汽車車程不到1小時。重慶火車站和重慶汽車站都位于長江大橋西側(cè)約3公里處的菜園壩,這里也是重慶往來旅客最集中的地方,約有20對火車與全國各主要城市相通。汽車則以通向成都的成渝高速公路為主動脈,到成都的班車很多,車程不足4小時。各汽車站到周邊區(qū)市縣的汽車班次也有很多 。 在朝天門交通廣場汽車站乘坐長途汽車或在朝天門碼頭乘快艇5小時即抵達云陽縣,然后在云陽縣蓮花車站可坐到盤石的車到云陽長江大橋下車。之后可步行或乘摩托車前往。 最佳旅游時間 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冬季氣溫平均在6-8℃,夏季氣溫平均在27℃—38℃之間,最高極限氣溫可達43.8℃。。 重慶終年少霜雪、多云霧、冬暖、夏熱、春早、秋短,雨量充沛,夏秋之交夜雨更多,歷代詩人對“巴山夜雨”多有吟詠。 前往重慶旅游的最佳時間在春、冬兩季,夏季酷熱,秋季多雨,都不適合旅游。 三大看點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桓侯廟俗稱張飛廟,它位于重慶市云陽縣老縣城長江南岸的飛鳳山麓,是當?shù)厝嗣駷榱思o念三國蜀將張飛所建。相傳最初建于三國,實物資料最早見于宋,元、明、清均有修葺和擴建,匯集了歷代建筑之精華。三峽工程蓄水后,張飛廟所在位置淹沒于水下。為保存這一重要人文景觀,國家投入資金4000萬元,把這一古建筑群整體搬遷到長江上游距老廟32公里處。新的張飛廟有三大看點: 一看奇特的建筑藝術(shù)。張飛廟是一組完美的古建筑群。這座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廟宇,充分利用了三峽庫區(qū)地形的高差變化,依山取勢,坐巖臨江,形成“品”字結(jié)構(gòu)。云陽縣文館所所長陳源林告訴筆者,現(xiàn)存的張飛廟是經(jīng)過歷代整修留下來的,它基本上匯集了歷代建筑的精華。游客在這里可以看到諸多朝代川東的建筑風格和藝術(shù)。結(jié)義樓、得月亭、正殿等10多處獨具特色的古建筑匯集在這里,構(gòu)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立體畫,有“巴蜀勝景”之美譽。 二看瑰麗的書法藝術(shù)。張飛廟內(nèi)現(xiàn)存著大量的書法珍品。遠至漢唐,近至明清,無數(shù)名人墨客在這里揮毫抒情,賦詩留聯(lián),F(xiàn)在館內(nèi)收藏的碑刻、楹聯(lián)、匾額、字畫等800多件,流派眾多,風格各異。在字畫廊、碑室、助風閣、《出師表》展室等亭閣里,筆者看到琳瑯滿目的題刻匯集了各種書畫珍品。它們或縱橫磅礴、蒼勁挺拔,或溫潤雋秀、綿里藏針。既有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等的手跡,還有岳飛潑墨揮毫的前后《出師表》,鄭板橋清雅的竹、石、蘭等,廟內(nèi)彌漫著一股濃濃的書卷氣。也正是這些,成就了張飛廟“文藻勝地”的地位。 三看深蘊的歷史文化。張飛廟是當?shù)乩习傩諡榱思o念三國猛將張飛而修建的,里面用雕塑再現(xiàn)了張飛的英雄事跡。游客來到這里,不僅可以在解說員的娓娓道來中了解張飛耿直豪爽的性格,而且可以回顧悠久的三國文化和歷史。陳源林告訴筆者,除此之外,新張飛廟還將建設(shè)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館,專門陳列云陽縣境內(nèi)出土的地下文物,包括從舉世聞名的李家壩巴人遺址中發(fā)掘出來的文物。 整體搬遷 搬遷背景 因三峽工程建設(shè),張飛廟作為庫區(qū)唯一一個遠距離整體搬遷的文物單位,于2002年10月8日閉館拆遷,溯江而上30公里,從原云陽老縣城對岸的飛鳳山搬遷至盤石鎮(zhèn)龍安村,2003年7月19日“搬舊如舊”的新張飛廟正式開館!皬堬w”的搬遷經(jīng)費及規(guī)格都堪稱三峽庫區(qū)最大的“移民”。 搬遷后的廟宇 遷建后的張飛廟與云陽新縣城隔江相望,相映增輝。張飛廟整體西移了32公里,廟內(nèi)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結(jié)義樓、助風閣、杜鵑亭等,構(gòu)成一組宏偉壯觀、獨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廟外有許多上書“張”字大旗,迎風獵獵起舞。走入廟內(nèi),一樓入目皆為名人字畫木刻。廟中不但建筑獨特,收藏的書、畫、雕、刻亦有“三絕”之譽:文絕世、書法絕世,雕刻絕世。
四川閬中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qū)西街。距今有1700 多年歷史,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 劉備平定益州后,派張飛為巴西太守,領(lǐng)軍駐守閬中。張飛在此鎮(zhèn)守七年,章武元年,后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張飛死后追謚為桓侯,葬于閬中,故名之。漢桓侯祠主體建筑均沿中軸線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門,敵萬樓及左右牌坊、東西廂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及墓后園林組成。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祠內(nèi)還有眾多的歷代名人碑刻匾聯(lián),陳列有武后銅鐘等1000余件歷史文物,展示了閬中幾千年厚重的文化積淀。漢桓侯祠布局嚴謹,構(gòu)造別致,既有雄偉壯觀的氣勢,又幽雅精美,是一處重要的三國文化遺跡,游客絡(luò)繹不絕。 2007年又擴建了張飛主題展廳,主要展示張飛生平事跡、家族史及傳說等;同時還修復(fù)了1300多平方米供游客休息的祠前廣場。 四川閬中市張桓侯廟又名張飛廟,始建于蜀漢末年,其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可上溯到北宋宣和年間。根據(jù)四川省文物局提供的情況,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張飛廟整個建筑傾斜;墻體嚴重開裂、垮塌;屋脊斷裂、塌陷;屋面瓦大面積脫落。
河北涿州
涿州古稱范陽,是劉備、張飛的故鄉(xiāng)。傳說古時劉備、關(guān)羽、張飛曾結(jié)義于此。從京石高速公路驅(qū)車到涿州出口,就會見到醒目的交通標志:“張飛廟距此14公里”。穿涿州城過,見到107國道左轉(zhuǎn),往涿州城南行,大約在66公里標志過后不遠,路右邊便會看到“張飛故里”的宣傳畫。從畫前混凝土小路穿過京廣鐵路下的涵洞,就是“結(jié)義路”,沿路直行過了西皋村就到了張飛故里忠義店,張飛廟即坐落于此。忠義店最早叫“桃莊”,因后來出了位婦孺皆知的桃園三結(jié)義的張翼德,便稱作了“張飛店”。到清末,有一位涿州知州覺得直呼張桓侯姓名似有不敬,遂令改為“忠義店”。 這座張桓侯廟,多年荒蕪后于1991年重新復(fù)建。五十多畝的廟宇,依次排開山門、馬殿、正殿、享堂和墓冢等建筑。馬殿里塑一匹彪悍的烏騅馬,回廊抱廈的正殿大門懸一塊乾隆帝題的“萬古流芳”匾額。廊柱上一幅楹聯(lián)據(jù)說也是乾隆御筆:“雄赳赳嚇碎老曹肝膽 眼睜睜看定漢室江山”,似乎有些直白了。 相傳,當年鎮(zhèn)守閬中、急于復(fù)東吳之仇的張飛為部將范疆、張達刺殺。奔逃?xùn)|吳的范、張半路聽東吳主意有變,便將所攜張飛頭顱拋入長江。后被撈起葬于云陽對岸的鳳凰山,并修了最早的張飛廟。自此,有了張飛“身葬閬中,頭葬云陽”的傳說。 據(jù)說,河北涿州忠義店的張飛墓冢取了閬中和云陽的一些張飛墓土,也算是一種象征、魂歸故里吧!這墓冢之外,倒是廟里的明、清兩代碑刻,應(yīng)視為珍物;负顝R之南,有一處“桃園三結(jié)義故里”,郁蔥蔥一片桃園。文物牌上寫道:“……近于桓侯故里發(fā)現(xiàn)古碑殘半,原題書失離不詳。尋老者告之:漢昭烈帝結(jié)盟故里。桃園里有一口“張飛古井”和飲馬槽,旁立漢昭烈帝結(jié)盟故里、張桓侯古井碑刻。使君乃天下英雄,誼同骨肉; 壽侯為人中神圣,美并勛名。 ——方葆巖題河北省涿州張飛廟
其他廟宇
其實,張飛廟遠不止這三家。據(jù)《(雍正)四川通志·卷二十八上》!埃ㄖ貞c府)張桓侯廟在長壽縣西……各州縣多有之;(保寧府)桓侯廟在府東侯嘗鎮(zhèn),閬中各州縣多祀之;“(夔州府)張桓侯廟,在巫山縣西北,云陽縣亦有之”,(龍安府)張桓侯廟在府北;(嘉定直隸州)張桓侯廟在關(guān)廟后!笨上КF(xiàn)在大多難覓蹤跡了。
張飛簡介
張飛,字翼德,東漢涿郡涿縣人,故里在涿州城南張飛店(現(xiàn)名忠義店)。為三國蜀漢大將,與劉備、關(guān)羽結(jié)為異姓兄弟,共同收復(fù)漢室江山,以成霸業(yè),后人為紀念漢桓侯張飛而建立張飛廟。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御筆親題:“雄赳赳嚇碎老曹肝膽,眼睜睜看定漢室江山!鼻О倌陙戆葜]者絡(luò)繹不絕。 史載,張桓侯年輕時以賣肉為業(yè),常將肉放在井內(nèi)儲存。傳說有一次張飛將井口蓋上大石,并旁書:“如有搬起大石者,送肉十斤!币蝗,張飛賣肉歸來,見石移動儲肉已沒,追至城內(nèi),遂與關(guān)羽較力,遇到劉備勸解,遂結(jié)拜為兄弟,F(xiàn)存古井石碑為清康熙年間涿州知州所立,正面書“桓侯古井”四字。 張飛,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州)人。少時即與關(guān)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guān)與關(guān)羽、劉備一起迎戰(zhàn)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guān)夜戰(zhàn)馬超,巴西大戰(zhàn)嚴顏,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后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xiāng)侯。公元二二一年為替二哥關(guān)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后人有詩嘆道: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 虎牢關(guān)上聲先震,長坂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郃定中州。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張飛廟門票:40元/人
相關(guān)信息
對廟宇的誤解 咸陽本無張飛廟,人們將忠顯王祠誤認了張飛廟.忠顯王祠在老街南街,明朝初年建廟.當時廟門向南,從城墻開洞為門. 明正德十三年(1518)上任的縣令底蘊,為保安全而封了忠顯王祠的南門改向北開.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與清道光七年(1828)兩次修葺.忠顯王是唐玄宗時將軍張巡的封號.張巡原為真源(今河南祀縣附近)縣令.安祿山叛兵逼近,張巡不愿投降,招募了一千多壯士奮力抵抗.用草人借箭的辦法解決了圍困缺箭的危機,終退敵兵,后來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屢立戰(zhàn)功,被封為忠顯王.據(jù)《陜西通志》記:“王,敕封水神,邑人以城臨岸,故祀焉!蔽羧瘴妓(jīng)常泛濫,成為咸陽城一大隱患。張巡被封為水神,咸陽人禁廟祭祀借以鎮(zhèn)渭,以保咸陽無虞。這便是建忠顯王祠的起因。因〈三國演義〉小說廣為流傳,張飛之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其名聲遠大于了張巡。據(jù)說在清末重修忠顯王祠時,因無知或是其它原因,在祠內(nèi)塑立了張飛及其兒子張苞的塑像,又制作了一條又大又長的張飛鞭。從此以后,忠顯王祠便成了張飛廟,老百姓尊稱其為“張飛廟”,并由此引出了不少關(guān)于張飛鞭鎮(zhèn)住渭水泛濫的傳說故事,“水淹咸陽,有我老張一面承當”,其實這些都是老百姓希望治理渭水的美好愿望的寄托。張飛乃三國時蜀國大將,被劉備封為巴西太守(郡治閬中,在今四川省北部),與“忠顯王”乃風馬牛不相及也。
張飛廟
張飛廟是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在中國有多處地點建有張飛廟。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張飛廟:
1. 河北涿州張飛廟:位于張飛故里忠義店,廟內(nèi)有飲馬槽等古跡,以及復(fù)建的張桓侯廟。這里還有“桃園三結(jié)義故里”,保留著一片郁郁蔥蔥的桃園和一口“張飛古井”。
2. 重慶云陽張飛廟:又名張桓侯廟,位于重慶市云陽縣盤石鎮(zhèn)龍寶村獅子巖下,始建于蜀漢末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這座廟宇依山而建,內(nèi)有豐富的碑刻書畫,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張飛廟經(jīng)過歷代擴建,現(xiàn)存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是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重慶長壽張飛廟:位于重慶市長壽區(qū),建于明英宗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據(jù)《長壽縣志》記載,張飛在攻打劉璋時曾駐兵于此,后人因此立廟以紀念。
4. 四川閬中張飛廟:俗稱漢桓侯祠,位于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qū)西街,是紀念張飛的祠廟。因張飛死后追謚為桓侯,故得名。這座廟宇歷經(jīng)兩次修葺,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
這些張飛廟不僅是紀念歷史人物的場所,也成為了當?shù)氐奈幕糜尉包c,吸引著眾多歷史愛好者和游客前往參觀。每座張飛廟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建筑特色,反映了當?shù)厝嗣駥@位三國時期英雄的敬仰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