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三分鐘的演講稿匯總四篇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dá)使用的文稿。在當(dāng)下社會,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分鐘的演講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1
時間的齒輪永不停止。
生活,對不起。我沒有珍惜你,讓你消失在這茫茫人海中。安東尼說,不要走得太快,所以花還沒開;不要走得太慢,因為花已經(jīng)死了。我的花也是謝,摔成碎片。
幸福,對不起。我可以讓你變得有價值,讓你的靈魂帶走你。你應(yīng)該在一個美好的家庭里,和他們一起度過晚年。可惜你走錯了路,沒有退路,沒有盡頭。
做夢,對不起。我沒意識到你。都怪我。我太單純太天真了。本來可以拿著畢業(yè)證去該去的大學(xué)。但是我拋棄了你,我知道這太難,太難,太難沒有方向,太難放棄目標(biāo)。
未來,對不起。我對你很殘忍,對你也很慘,不知道該怎么辦。世界太現(xiàn)實了,看不到未來,又該怎么走。我真的堅持不住了。我打破了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再也無法修復(fù)。
現(xiàn)實,抱歉。你以為我會說謝謝,其實我不會。因為我知道我的選擇是錯的';太不對了。但我知道你想把我的成長放在最后考驗,但我放棄了。因為我真的很累。人們說你殘忍是因為你太殘忍了。很難給別人留有余地,你不想這樣,但沒人愿意這樣。
生活,對不起。你應(yīng)該很聰明,但我沒有機會讓你失望。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卻糾結(jié)于現(xiàn)實和夢想,不知何去何從。
一切。我很抱歉。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xué):
大家好,我叫xxx,是爸爸媽媽把我?guī)У搅诉@個世界,給了我生命,給了我一個快樂成長的環(huán)境。當(dāng)我第一次說話時,當(dāng)我第一次邁步時,當(dāng)我寫第一個字時,是爸爸媽媽牽引著我;當(dāng)我受到委屈的時候,當(dāng)我生病的.時候,是爸爸媽媽陪伴著我。
爸爸媽媽是大海,我是海中的一滴水;爸爸媽媽是屋檐,我是屋檐下避雨的燕子;爸爸媽媽是荷葉,我是受荷葉保護(hù)的荷花;爸爸媽媽是春光,我是受春光滋潤的小草…… 不管爸爸媽媽是不是有體面的工作,不管爸爸媽媽是不是很有錢,爸爸媽媽都是值得我永遠(yuǎn)去愛的人。
我要做一個乖孩子,少讓爸爸媽媽操心。一個開心的擁抱,一張?zhí)鹈赖男δ,一杯濃濃的熱茶,給他們捶捶背,洗洗腳……都會讓爸爸媽媽感到幸福和安慰。
親愛的同學(xué)們,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對父母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謝謝大家!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3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頭驢,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長日久,驢漸漸厭倦了這種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尋思,要是能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該有多好啊!
不久,機會終于來了,有個僧人帶著驢下山去馱東西,他興奮不已。
來到山下,僧人把東西放在驢背上,然后返回寺院。沒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驢時,都虔誠地跪在兩旁,對它頂禮膜拜。
一開始,驢大惑不解,不知道人們?yōu)楹我獙ψ约哼殿^跪拜,慌忙躲閃?梢宦飞隙际侨绱,驢不禁飄飄然起來,原來人們?nèi)绱顺绨菸。?dāng)它再看見有人路過時,就會趾高氣揚地停在馬路中間,心安理得地接受人們的.跪拜。
回到寺院里,驢認(rèn)為自己身份高貴,死活也不肯拉磨了。
僧人無奈,只好放它下山。
驢剛下山,就遠(yuǎn)遠(yuǎn)看見一伙人敲鑼打鼓迎面而來,心想,一定是人們前來歡迎我,于是大搖大擺地站在馬路中間。那是一隊迎親的隊伍,卻被一頭驢攔住了去路,人們憤怒不已,棍棒交加……驢倉皇逃回到寺里,已經(jīng)奄奄一息,臨死前,它憤憤地告訴僧人:“原來人心險惡啊,第一次下山時,人們對我頂禮膜拜,可是今天他們竟對我狠下毒手!
僧人嘆息一聲:“果真是一頭蠢驢!那天,人們跪拜的,是你背上馱的佛像啊!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4
大家下午好!
情況不同是這樣一個故事:
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guān)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他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是要我的命的. ? ”
立場不同、所處環(huán)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zāi)樂禍,而應(yīng)要有關(guān)懷、了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三分鐘的演講稿】相關(guān)文章:
三分鐘演講稿02-28
三分鐘的演講稿03-15
三分鐘演講稿01-10
經(jīng)典三分鐘的演講稿12-13
三分鐘的演講稿01-10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03-10
三分鐘夢想演講稿06-02
三分鐘簡短演講稿01-08
讀書的三分鐘演講稿10-12
英語三分鐘演講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