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忽略真能管用嗎
摘自:《學前教育》2006年10月文/劉嘉宣
小小班的一次音樂活動,老師要教唱新歌《小小蛋兒把門開》。為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歌詞,老師特意畫了一幅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雞破殼而出的畫。就在老師邊指圖邊朗誦歌詞時.一個孩子忽然喊道:“老師,小雞死了!”老師似乎沒聽見,仍然笑容滿面很“鎮(zhèn)定”地繼續(xù)教學。這個孩子又大聲地說:“老師,很多小雞死了,要把它們扔掉!”這回老師應該是確切地聽到了,但仍然沒有回應。隨后的時間里,這個孩子努力地尋找一切機會告訴老師“小雞死了”,無奈每次都被老師忽略過去
事后.我們談論起這件事,執(zhí)教老師說,第一次聽到孩子說“小雞死了”,以為是隨口說說而已,沒在意;第二次弦子說“很多小雞死了,要把它們扔掉”時,才想起某天散步,孩子剛好看到清潔工在清理凍死的小雞尸體!拔耶敃r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決定當沒聽見算了。心想他說一說就好了,沒想到堅持那么長時間!
上述情境對于我們來說一點兒都不陌生,這種尷尬局面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也常見,甚至大家都有點見慣不怪了。為什么老師喜歡采用忽略策略?或許我們可以從老師的話里找到原因:一是覺得孩子只是“隨口說說而已”,沒有什么意義,根本不屑理睬;二是覺得孩子“說一說就好了”,與其為了他而打亂教學計劃,不如“當沒聽見”,屬于不敢理睬。正是由于這種“不屑”與“不敢”導致了忽略。
其實,很多時候,忽略并不能如教師所期望的那樣——說一說就好。相反,孩子會因為“心結”一直沒打開而對所想到的事情念念不忘、喋喋不休。因此,與其采取忽略來逃避.不如使用“移情”來面對。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痹O身處地、感同身受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驗一下孩子的情感,就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話并不是信口胡言。試想,毛茸茸、胖乎乎、嘰嘰歡唱的小雞曾給孩子們帶來過多少歡樂啊,有一天親眼目睹小雞僵直的尸體被清理,確實是一件挺傷感的事情。再次學習、演唱關于小雞的歌曲,并看到栩栩如生的小雞的圖畫,激起了孩子對小雞的哀悼、思念之情,孩子急于把自己的情感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是很正常的呀。我們就不能騰出一些時間讓孩子說說他的感受,講講他所經歷的故事嗎?或許這些“干擾因素”會打斷我們原有的教學思路,但是,有碰撞才有共鳴,如果我們敢于與孩子的“不和諧聲音”進行有效的“撞擊”,可能就會使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使活動的開展更加深入,使看問題的角度更加多樣化。像上述案例。如果老師能對孩子說:“xx小朋友還在為死去的小雞傷心呢。你們知道小雞為什么會死嗎......對,因為小雞剛從溫暖的殼兒里鉆出來,身上的絨毛還是短短的,經受不住嚴寒。以后,我們在冬天可要注意給小雞保暖哦。”這樣,既安撫了孩子的情緒,又扣緊了教學的主題,還萌發(fā)了幼兒愛護、關心小動物的情感,一舉三得。
要想案例中的故事不再重演,首先要認識到孩子脫口而出的一些“無厘頭”的話或者是冷不丁冒出來的稀奇古怪的念頭,一般是因為受到當前教學情境的刺激而聯(lián)想起了他經歷過的某個事件,不應該隨意或故意地忽略孩子的“不和諧聲音”;其次,要騰出一些時間、空間,給孩子釋放、表達情感,并用心去聆聽、感受和體驗,再根據情況作出安撫或回應,以盡快地幫助弦子擺脫原有情緒的困擾,重新投入到活動中來。
【忽略真能管用嗎】相關文章:
益智玩具真能使孩子更聰明嗎?05-02
基金定投真能創(chuàng)造100萬奇跡嗎[1]04-30
忽略04-30
忽略的作文07-19
被忽略的作文11-26
忽略的作文05-30
被忽略的溫暖12-07
這個人真能作文10-02
忽略優(yōu)秀作文03-02
關于被忽略的說說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