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父母要幫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鑰匙”
(南京市第六中學校長 潘春雷)
盼子成才是每個父母的期盼和心愿,葉北溟、夏天的父母都是如此。然而孩子的發(fā)展卻不按照他們預(yù)先的設(shè)想。在一句句“都是為了你好”、“還不是為了你的前途?”的背后,很多家長都很茫然:自己全身心的付出,怎么換來的是這樣的結(jié)局?
不要異化了“為孩子好”
從事教育這么多年,看到了很多北溟的父母、夏天的父母。六中就是美術(shù)特色學校,但作為校長的我卻常常看到有天賦的孩子父母卻不愿意讓他們走藝術(shù)道路,而也有些父母為了能讓孩子考上大學,逼迫從未對藝術(shù)有興趣的孩子端坐在畫室里學美術(shù)。這些父母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為孩子好”的教育方式不僅傷害了自己,更是深深傷害了自己的孩子,因為教育已經(jīng)被這些父母“異化”了——教育成了父母達成自己理想和目標的工具,成了父母期盼孩子日后進入他們的認為體面階層的唯一手段。在這種曠日持久的“才能”開發(fā)中,許多家長不顧孩子的興趣和特長,耗盡了孩子的學習激情,孩子的潛能也倍受摧殘。與父母自己的“美好心愿”相比,孩子的天賦、才能又算得了什么呢?孩子的興趣、探索自己世界的激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關(guān)注孩子的優(yōu)勢智能
我想每位父母都可以反思這樣三個問題:什么是教育?教育孩子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還是促進孩子的發(fā)展?怎樣才能促進孩子的發(fā)展?很多時候,教育是孩子本身的問題還是我們的評價標準出了問題?是執(zhí)著追求于家長自己的目標還是因材施教促進孩子的成長?
教育是為了孩子的未來美好生活做準備的,這個想法絕對沒有錯,問題是一切按父母的模式去設(shè)計的生活,孩子自己會覺得幸福嗎?不管不顧孩子的心愿、興趣和特長,孩子能快樂嗎?當孩子沒有達到家長預(yù)期的目標時,家長就覺得孩子出了太多的問題,父母憤怒了,或是責罵我們的孩子,或是語重心長“控訴”我們的孩子。孩子沉默了,孩子愧疚了,孩子自卑了……很多時候孩子就是在這樣看不見的教育暴力中失去了成長的快樂和發(fā)展的潛能。
按照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而每種智能都是有價值的,因而每個受教育者都是獨特的。每個教育者包括家長都要重視孩子的個體差異,充分考慮孩子的優(yōu)勢智能,注重學生興趣和個性的培養(yǎng),幫助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鑰匙”。
【父母要幫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鑰匙”】相關(guān)文章:
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04-28
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04-28
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作文02-11
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作文12-25
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作文03-13
(合集)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作文12-30
(合集)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作文01-09
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_650字04-29
[必備]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作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