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打孩子,打出心理偏差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時沖動,但卻會使孩子產生不良的心態(tài)和心理偏差。這一點,迄今尚未引起廣大家長的重視。作為一個兒童心理醫(yī)生,總結這些年的工作經驗,我認為經常挨打的孩子,會出現(xiàn)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tài)和心理偏差——說謊:有的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事就打,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瞞得過就瞞,騙得過就騙,騙過一次,就可減少一次“災難”?墒呛⒆诱f謊,往往站不住腳,易被家長發(fā)現(xiàn)。為了
懲罰孩子說謊,家長態(tài)度更加強硬。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更要說謊,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懦弱:如果孩子經常挨打,時間一久,這種孩子一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種孩子往往會唯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
孤獨: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認為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頭來,于是這種孩子往往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愿意與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顯得孤獨。
固執(zhí):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反抗,你要東,他偏要西,存心讓家長生氣。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犟勁越大,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zhí)。
粗暴: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實際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別的孩子的作用。
怪癖:有的家長打了孩子以后,還硬要孩子“認錯”,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傾向加劇。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抵觸情緒很大。在被打之后,他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怪癖。
喜怒無常:有的家長打過孩子以后,又覺得心痛后悔,即去撫摸孩子挨打的痛處,甚至抱著孩子痛哭,并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孩子也就習以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變得喜怒無常了。
焦慮不安: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超過了孩子的實際能力,就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使孩子焦慮不安。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不是細心幫助孩子找原因,而是簡單地痛打一頓,使孩子整天提心吊膽,擔心記不住外語單詞,擔心背不出算術口訣,擔心……總之,他們總擔心自己不能使父母滿意而又要挨打,異常緊張、焦慮不安。結果,離父母的要求反而更遠。
犯罪:有一個孩子,父母自幼就盼望他能成材,可他貪玩,成績差。有一次曠課看電影,班主任家訪,被父親知道,狠揍了他一頓。他認錯了,父親還不住手。被打之后,他一肚子委屈,恨父親,恨班主任。他暗暗下決心:父親越打,我越玩。慢慢地,他走上流竄、偷竊的犯罪道路。從這個孩子的變化說明,家長粗暴的打罵對孩子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
提醒:家長期望通過“打”來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錯誤的。“打”,只會造成孩子種種不良的心態(tài)和心理偏差,絕對不能獲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打孩子,打出心理偏差】相關文章:
如何對抗你心理的偏差08-01
問題少年心理偏差的成因及對策04-27
體育分層教學中學生心理偏差的成因及對策04-29
垂線偏差的確定方法04-30
幸存者偏差作文08-22
群體歸因偏差及矯正策略04-29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作文11-06
防靜電地板·什么是極限偏差04-26
R/S統(tǒng)計量的中偏差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