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近體詩釋義及指導
概念
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詩體名。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同古體詩相對而言。句數(shù)、字數(shù)和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guī)定。近體詩這一叫法在中國明代就已經(jīng)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應詩集序》:“今秋,伯應(袁可立子袁樞)自睢陽寄近體詩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屬余序!
類別
觀點一:近體詩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絕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詩。排律則是律詩的延長)。
觀點二:近體詩包括絕句(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律詩(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則稱為長律或排律。)。
特點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押韻和對仗(絕句不要求對仗)幾個方面,主要有三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lián)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nèi)相間,聯(lián)內(nèi)相對,聯(lián)間相粘”;
2、除首尾二聯(lián)外,中間幾聯(lián)必須對仗;
3、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
判斷近體詩的幾大妙法
近體詩只押平聲韻,凡是不押平聲韻的或者換韻的詩歌都不是近體詩。例如:《春曉》一詩,押上聲韻,非近體詩;《春江花月夜》換韻,非近體詩。 看題目。凡是詩題的最后一個字為“操”“引”“曲”“辭”“歌”“行”,表明這種詩體就是“操”“引”“曲”“辭”“歌”“行”,屬于古體詩。 看每句字數(shù)。近體詩的句式非常整齊,要么每句五言,要么每句七言。其他字數(shù)的詩歌類型都不是近體詩。
近體詩與古體詩之別
從格律來說,中國古典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何為古體詩?不符合近體詩格律要求的就是古體詩。從時間上來說,近體詩形成于初唐,所以唐以前的詩歌都是古體詩。但是唐以后的詩歌不都是近體詩,有古體詩也有近體詩。
近體詩與吟誦
近體詩的吟誦規(guī)則有:依字行腔、依義行調(diào)、平長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韻長、文讀語音,腔音唱法。
[近體詩釋義及指導]
【近體詩釋義及指導】相關文章:
繾綣釋義及造句08-30
雨傘的英文釋義08-20
帽子的英文釋義10-10
家人的英文釋義10-12
鑒賞釋義及造句示例10-11
描寫風的成語(釋義)08-28
潛心貫注釋義及造句08-29
表達內(nèi)心希望的成語(釋義)10-21
帶蛇字的成語及釋義10-27
永垂不朽釋義及造句示例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