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菩提讀后感(一)
第一次讀林清玄的作品,有種清新、安靜的感覺,需要靜下心來慢慢讀,于是乎,我從網(wǎng)上買了兩本林清玄的作品《心的菩提》《情的菩提》,自己的書,可以慢慢讀,細細品味,可以勾勾畫畫,以記下印記再反復重讀。
懷著一顆菩提心,懷著一顆慈悲的心,細讀每一篇散文,尋找心靈的安寧,在這個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能夠有如此讓人寧心靜氣的文字,真的很少見。
也許作者是學佛的緣故,每一篇文字都會歸結(jié)到心靈,周圍的人和事,周圍的一草一木,周圍的一切的變化,都會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最深刻理解。
在作者看來,人生的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思是說又感性的胸懷,見到西風里凋零的碧樹心有所感,在內(nèi)心里有理想的抱負與未來的追尋,所有孤獨與蒼茫之感,但有遠見,對生命有遼闊的視野。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意識是說不只要有追求理想的熱情與勇氣,還要有堅持、有執(zhí)著,去實現(xiàn)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即使人變消瘦了來了,衣帶漸寬了,也能百折不悔。
第三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珊闌處”。意思是說經(jīng)過長久的努力追尋,飽受人生的滄桑,到后來猛然回首,那要追尋的卻在自己走過的道路上,燈火闌珊處。
對生命的真正意義的深刻理解,只有作者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許多歷程之后,才會有如此的體會與感悟。只有內(nèi)心的最深刻的體悟,才能走向生命的大美。
對生命的化妝,只有體會到對生命最深層次的化妝,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心之菩提讀后感(二)
《 心的菩提》是一本散文作品集,文章意境清凈淡泊,語句含蓄內(nèi)斂,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人世,不斷地觀照、感悟,不斷豐富自我。《生命的化妝》是我喜歡一篇文章;瘖y一直是女性渴望改變長相的一個聰明而又無奈的選擇。文中說“化妝”有三個境界,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他說:“化妝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無妝”,也就是說精心化過的妝是應該真實自然的,讓人根本看不出有人工雕琢的痕跡。讀到這里,我們有了更深的感悟,表相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nèi)在意義。那么,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而是要從內(nèi)在里改革。我們需要臉上的化妝,但我們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妝,用智慧和知識讓自己青春永駐。唯有多讀書,多思考,學會欣賞,學會接近自然,讓自己的心靈敏銳而清靜,方能讓自己呈現(xiàn)給世人一個平和的表相,一個自然的表相,一個優(yōu)美的表象,其實做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林清玄的作品字里行間透露著 清雅和娓娓道來的散淡以及那種充滿禪意的心境, 最讓我感動的是《柔軟心》,“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的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
林清玄運用富有禪意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一顆細膩的柔軟心。作為人師,擁有一顆柔軟心是何其重要。我們要用這樣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那一顆顆水晶般的心靈,去寬容,去愛護。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葉子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軟心的人,即使面對的是草木,也能將心比心,也能與草木至誠地相見。
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后,潛下心來,認真的讀讀林清玄的散文,這無疑是對我們的情感與心靈世界的一次雨露滋潤。讀完他的散文確實有一種心靈得到凈化,情緒得以安寧的感覺。
心之菩提讀后感(三)
《心的菩提》是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選集,是作者思想和風格形成的代表作。全書共收集了散文66篇。讀完本書給人的感觸頗多:對生命的感觸,對佛教的覺悟。
對生命的感想,如作者表述:心若能持平,清凈如水,裝在圓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河大海之中,又有什么損傷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為水性永遠不二。但如水的心,要保持在溫暖的狀態(tài)才可起作用心若寒冷,則結(jié)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凍結(jié)世界。心若燥熱,則化成煙氣消逝,不能再覓甚至燙傷自己,燃燒世界。一株花如果不用全心來凋謝,就沒有足夠的養(yǎng)分長出樹葉;一粒種子如果不全心地來消失,就不會從內(nèi)在最深處長出芽來。因此,我們的生命不能打折!(www.szmdbiao.com)
書中精采的話語還有:佛寺里的木魚有兩種,一種是整條挺直的魚,與一般魚沒有兩樣,掛在庫堂,用粥飯時擊之,另一種是圓形的魚,連魚鱗也是圓形,放在佛案,誦經(jīng)時敲之。這兩種不同形的魚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與身體不成比例,有的木魚,魚眼大如拳頭。問了寺里的法師。法師說:“魚是永遠不閉眼睛的,晝夜長醒,用木魚做法器是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唇霰長醒。
感想最多的文章則是:《生命的化妝》。寫的是作者通過與一位知名的化妝師的對話,感觸生命的意義。化妝師說,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上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尤如寫文章,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妝,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是的,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不是獨立自存的,要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從內(nèi)在里改革。
菩提是佛教中覺悟的境界。面對世事紛亂,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養(yǎng)化作美好心情,把讀者的心燈點燃。使那些命運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氣躁的人們重新充滿希望和信心,如撥云見日把讀者的心底照亮。
書中文章內(nèi)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練優(yōu)美,風格清新雋永。追求超凡脫俗,淡泊清凈,充滿著禪境的喜悅,引領(lǐng)著人們進入一種質(zhì)樸尋常、自主尊嚴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