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所見古詩_所見袁枚
所見古詩_所見袁枚
《所見》
作者: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jìn)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注釋: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3、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4、欲:想要。
5、捕:捉。
6、鳴:叫。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賞析:
野外林陰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么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只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一手呢!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寫進(jìn)詩中。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廳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jīng)]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所見古詩_所見袁枚】相關(guān)文章:
夜書所見古詩07-07
古詩夜書所見教學(xué)設(shè)計07-05
所見的詩意08-03
《夜書所見》教學(xué)設(shè)計05-19
端午節(jié)之我所見作文09-12
牧童古詩09-23
鹿柴古詩07-04
霜降古詩07-21
詠物的古詩精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