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史記里的故事:遠交近攻
導讀:遠交近攻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指聯(lián)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時戰(zhàn)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資策略。后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戰(zhàn)國末期,七雄爭霸。
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后,勢力發(fā)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并六國,獨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范睢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占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
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繼續(xù)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后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tǒng)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后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zhàn)十年,終于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
【史記里的故事:遠交近攻】相關文章:
《史記》里的故事:劉邦記仇07-05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08-14
照片里的故事 作文07-15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08-15
寓言故事—我生命里的天使10-02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07-15
HR寓言小故事里的管理啟示(2)07-01
畢業(yè)照片里的故事作文600字(精選44篇)09-14
《史記》讀書筆記600精選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