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臘八節(jié)的來歷
民俗民風臘八節(jié),文化傳承最熱烈。各種雜糧一鍋熬,撒上一把辣椒葉。紅汁辣粥暖身體,全身冒汗寒氣離。不懼嚴寒傲風雪,渾身是勁無病疾。愿臘八節(jié)吉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月二龍?zhí)ь^長輩祝福寄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臘八節(jié)的來歷 篇1
臘八節(jié)
臘八節(jié),俗稱“臘八” ,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tǒng),一些地區(qū)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jié)”,是佛教盛大的節(jié)日之一。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jié)又謂之“佛成道節(jié)”,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歷史簡介
自先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jù)《祀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毕拇Q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后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tǒng)文化把臘八節(jié)定為佛成道日。后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jié)”。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后三戌日臘祭百神!笨梢姡梁蟮谌齻戌日曾是臘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jié),農歷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jù)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xiàn)。
說起臘八節(jié)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若是講起臘八節(jié)的`來歷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數(shù)了。
臘八節(jié)的來歷 篇2
臘八節(jié)來歷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傳統(tǒng)的臘八節(jié)。這一天,古稱“臘日”,從先秦起,都是當作“年節(jié)”來過的。
我國傳統(tǒng)的“臘八節(jié)”是怎樣來的呢?
原來,“臘八”起源于“措八”,這是古代的措祭。措祭,在夏代稱為“清祀”,殷商曰“嘉平”,周代稱“措”,秦代改稱“臘”。古時候,每年農事完畢,人們就舉行措祭,所祭祀的對象是:農神、百谷種子、田間道路與草棚、貓、虎、堤壩、水溝、昆蟲。因為它們一年中對農事耕耘盡了力,如貓、虎吃了田鼠,保護了莊稼;堤壩、水溝保住田地不漬水;等等。祭祀時,女巫化裝成貓、虎、蟲、農神等,居于主位享受祭祀。因為措祭共祭八位神祗,故名“措八”。到了秦代改“措”為“臘”,“措八”就成為“臘八”。又因為秦代當時以十二月為“臘月”,于是確定“臘八節(jié)”為十二月初八。臘八節(jié)的正式固定?則是在南北朝。
我國民間過臘八節(jié),差不多都是將古睹日和佛祖成道日融合在一起。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一頓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含有喜慶豐收和預祝來年五谷豐登之意。
“臘八”這天,也是佛祖成道之日。在前面的浴佛節(jié)一章中,我們已談到了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情況,這里,再談談他修煉成道的情形。卻說釋迦牟尼出生后,見到眾生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八苦所煎熬逼迫,于是在他29歲那年,毅然舍棄王位而獨坐菩提樹下,潛心修煉,尋求人生的真諦。他還游遍了印度的名川大山。一天,他來到比哈樂邦的尼連河附近,因勞累饑餓過度,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看見了,便把身邊帶的雜糧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乳糜狀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這粥后,頓覺精神振奮,就在尼連河里洗了個澡,然后靜坐在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從此以后,每到這天,寺院的僧侶都取清新谷果,滌凈器皿,熬成熟粥,用以供奉佛祖并群僧集會,喝“臘八粥”,以示紀念。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在我國某些地區(qū),還流傳著另一個關于“臘八粥”的故事。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放牛,經常挨餓。一天,他在一間小屋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老鼠洞,想從中找點什么充饑,便伸手掏了下去,挖到深處,發(fā)現(xiàn)里面竟是一個“小糧倉”,有大米、芋艿、玉米、豆子等東西。于是,他把這些糧食煮成一鍋粥,吃時感到十分香甜。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每天山珍海味,吃得厭極了。在臘月初八這天,他忽然想起舊事,于是傳命御廚以各色玉米雜糧煮粥進食,吃后大悅,因此將這粥賜名為“臘八粥”。
“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東京夢華錄》卷10“十二月”條中云:“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敝苊艿腵《武林舊事諍中談得更具體:“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苯袢藯钣郎壬摹吨型饷耖g節(jié)日》一書中,講到臘八粥的傳統(tǒng)制法是:先將大麥米、白云豆、赤小豆、綠豆等揀好洗凈,煮成半熟,然后加進稻米、小米、黃米,先用旺火,再用文火熬,使粥稀稠適中,吃時加糖,并拌和預先煮熟的紅棗、栗子等。更講究的,粥里還有蓮子、薏米、菱角米、白果、桂圓等,做到了集豆米果晶之大成,別具風味,“臘八粥”不僅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因而人們頗為喜食。
粥,是我國人民的一道主食。宋代詩人陸游寫有一首《食粥》詩說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他將吃粥作為益壽延年之法,實為經驗之談。一般說來,粥稀軟柔和,有利于消化,有和胃、補脾、通便之功效。
古人臘八除了吃粥外,還有戴假面具巡行逐疫的活動!肚G楚歲時記》云:“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并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笨磥,祛邪逐疫,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的重頭戲。
臘八節(jié)的民間諺語
1、臘八臘八,凍掉下巴
2、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3、臘月,年終月,臘八,忙碌節(jié)
4、臘八吃冰,吃不壞人
5、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
6、臘七臘八,凍死寒鴉
臘八節(jié)的傳說
一、臘八節(jié)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據(jù)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jiān)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jiān)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jié),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二、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芭D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三、臘八節(jié)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信,害怕鬼,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臘八節(jié)的來歷 篇3
臘八節(jié)的由來
佛教說法據(jù)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釋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棄位出家,經過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麥,漸漸身體變得極度瘦弱。終于覺悟到:世間的人們追逐物欲,忱迷于聲色犬馬之中,過份享樂,固然無法達到解脫;而一味的執(zhí)著于苦行,只是使肉體上受苦,也是徒增對于身的執(zhí)著,也是沒有辦法證悟的;只有舍棄苦樂二邊,才能進趨大徹大悟的菩提大道。
于是,重新調整修行的方法,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凈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尼連河邊有兩名牧牛女子,一名難陀,一名波羅,素日里看見釋迦牟尼如此虔誠苦修,心中甚是感動敬佩。這時見釋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選擇肥壯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凈,擠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滿碗,捧到他面前,禮拜奉獻。
釋迦牟尼接受了供養(yǎng),發(fā)愿說:“今食飲食,得充氣力,以保留智慧年壽,為度眾生。”遂即服食。自此,釋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獻乳糜。一月之后,體力強健,已回復了昔日的壯實,他又去尼連河中沐浴洗衣,更覺得遍體清涼,光彩煥發(fā)。之后,來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畢波羅樹(又譯菩提樹,即無花果樹)下金剛座上,端坐思惟,發(fā)下誓愿:“我如果不圓成正等正覺的佛果,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
如此,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趺坐四十八天,時至臘月初七日。這天晚上,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釋迦牟尼默坐金剛座上,示現(xiàn)種種禪定境界,遍觀十方無量世界和過去世、現(xiàn)世、未來一切事情,洞見三界因果。臘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現(xiàn)天上,他豁然大悟,得無上大道,成為圓滿正等正覺的佛陀。
從此,臘月初八,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為佛教的一個盛大、隆重的紀念日,臘八節(jié)既由此而來。佛經上說,釋迦牟尼成佛之時,大地震動,諸天神人齊贊,地獄餓鬼畜生三道的許多苦厄,一時休息,天鼓齊鳴,發(fā)出妙響,天雨曼陀羅花,曼殊沙花、金花、銀花、琉璃花、寶花、七寶蓮花等。
臘八節(jié)的寓意
臘八節(jié),俗稱“臘八”,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jié)日食俗。(每天都有新的文章更新,希望能給您帶去舒心和指導,謝謝支持和閱讀……)
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jié)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jié)日,后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tǒng)文化把臘八節(jié)定為佛成道日。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jié)又謂之“佛成道節(jié)”,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臘八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
風俗一: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風俗二: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風俗三: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風俗四: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jù)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風俗五: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后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qū)很隆重
風俗六: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節(jié)的來歷 篇4
臘八節(jié)由來
臘八節(jié),節(jié)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節(jié)是佛教盛大的節(jié)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fā)現(xiàn)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后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弊詮姆鸾虃魅胫袊魉略憾加孟愎群凸麑嵶龀芍鄟碣浰徒o門徒和善男信女們。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
“臘八”本為佛教節(jié)日,后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jié)日。
臘八節(jié)“臘”的含義
1、“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2、“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臘八粥
3、“臘者,逐疫迎春”。
臘八節(jié)因臘日而來,是農歷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
臘八節(jié)傳說
傳說一
傳說臘八節(jié)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二
臘八節(jié)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傳說起源于元末明初,據(jù)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jiān)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jiān)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jié),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三
傳說臘八節(jié)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值數(shù)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四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五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jié)儉,省下一筆大家業(yè),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yè),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边@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yōu)榱艘源私逃柧婧笕硕嘌氐摹?/p>
臘八節(jié)的意義
1、養(yǎng)生
華夏飲食文化中有秋冬進補的風俗,秋冬季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很多都與養(yǎng)生和滋補有關。中國人認為,粥是第一養(yǎng)人之物,以粥養(yǎng)生已經成為民族的重要飲食傳統(tǒng)。臘八節(jié)正值數(shù)九寒冬,食粥就成為了一種很好的節(jié)日飲食方式。臘八粥的由來傳說眾多,但老百姓是最實際的,不管哪種傳說,都不過是給人們一個以粥滋補養(yǎng)生的理由罷了。歲著文化的變遷,傳說淡去了,但粥還是同樣滾燙香甜。這其中折射出一個很重要的現(xiàn)象,那就是華夏人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是始終不渝的。臘八節(jié)的復興,或者說,這種節(jié)日文化記憶的喚起,將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理念,重營養(yǎng)、重健康、以食養(yǎng)生、強健身體,這是臘八節(jié)很值得繼承和弘揚的健康生活精神。
2、節(jié)儉
臘八節(jié)成為一個“節(jié)儉日”,這是一種很好的節(jié)日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思路。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議,將臘八設為節(jié)儉日。首先,臘八節(jié)的所有傳說,都反映一個問題,不要小看一碗粥的作用,在關鍵時刻,能夠救人一命或成全大事,可見節(jié)約每一粒糧食的重要;其次,從做臘八粥習俗本身,也是讓人節(jié)儉生活,清理倉庫里的谷子,煮到一起吃,不浪費一粒糧食,避免大吃大喝;再次,只有節(jié)儉,才能減少人類對資源需求的壓力,保護大自然,繼承我國傳統(tǒng)的生態(tài)保護理念?梢哉f,節(jié)儉是孝敬人類母親地球一個最好的方式。將臘八設為節(jié)儉日,可使臘八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臘八距春節(jié)不遠,在這個時候強調節(jié)儉,對防止人們春節(jié)期間浪費很有必要。讓人們不要忘記,我國還有生活貧困的群眾,還有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特別是還有一些遭受災害身處困厄中的人們。
一碗粥雖“小”,但“小粥”也可以“大作”,提煉出既尊重文化傳統(tǒng)、又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節(jié)日文化要素。
3、儺文化
臘八前一日或當日舉行驅儺儀式,這就給儺文化這一華夏多元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契機。利用臘八節(jié)保存和展示豐富多彩的中國儺文化,對這一世界級的人類文化遺產的有效存續(xù)是很有益的。全國各地各種形式的儺文化活動種類繁多,伴隨著儺文化的申遺,在臘八節(jié)開展各種儺文化的表演和欣賞活動不失為一種極好的節(jié)日文化活動。
4、宗教文化
臘八節(jié)最著名的傳說,聯(lián)系著佛這一宗教文化現(xiàn)象。因此,臘八節(jié)也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文化的感受日。忙碌疲憊的人們可以在節(jié)日食粥之余,借此參觀各種宗教文化場所,感受和體驗宗教文化歷史的久遠和內涵的豐富。
臘八粥是臘八節(jié)的主要特色
舊時,每逢農歷十二月初八,人們總愛煮上一鍋美味可口的臘八粥。這個臘八節(jié)的來歷風俗已和元宵吃圓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沿襲至今。
臘八粥,是由農歷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而得名!芭D”本是古代的一個祭器名。早在《史記·秦本紀》中,就有“惠文君十二年初臘”的記載。因古代常在十二月間進行“臘祭”,十二月便叫“臘月”了。
相傳,臘月初八,是佛教開山祖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因此,古代各寺院在“臘八”這天,用蔬果和米煮粥,供奉神佛,并被尊為“佛粥”,供佛之后,再將粥分施給貧民。隨著佛教的流傳,吃臘八粥就慢慢地成了民間的一種習俗。到了南宋,“臘八粥”除了供佛外,它又是民間一種盛行的食品,作為相互饋贈的禮物。大詩人陸游的詩句:“今朝佛粥便相陵,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授是一個佐證。
臘八粥究竟由哪些材料煮成的呢?
這在各地并不一樣。有的用青菜、芋艿、蠶豆,荸薺、白果、果子,黃豆等七種菜蔬干果,摻入桂皮,茴香等調味品和以大米煮成。因而,它又有“五香七寶粥”的別名。這大概和江南名點“八寶飯”的來歷是一樣道理。但是,許多地方并不拘泥于七種蔬果,而是多多益善,隨各人所好。
臘八粥有甜有咸。通常,北方人愛用糯米(或小米),赤豆,蜜棗、米仁,黃豆、桂圓、蓮子、胡桃、松子等煮成甜味的;而南方人則喜以大米加入各種時令蔬果煨成成味的。
臘八粥煮起來方便,材料也比較好買,甜咸皆宜,色香俱全,而且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不愧為冬令應時佳品。
【臘八節(jié)的來歷】相關文章:
臘八豆腐的來歷故事01-18
臘八粥的故事及來歷01-18
重陽節(jié)來歷10-15
端午節(jié)來歷06-06
清明節(jié)的來歷04-03
臘八節(jié)的諺語01-18
經典的臘八節(jié)對聯(lián)01-19
臘八節(jié)的對聯(lián)01-18
關于中元節(jié)的來歷和禁忌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