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盤點冬至各地飲食習俗
本文導讀: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在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混沌的飲食習俗,而在南方地區(qū)有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飲食習俗。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冬至全國各地的飲食習俗。
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發(fā)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y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于是發(fā)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給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后渾身發(fā)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xù)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并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后,“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里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xiàn)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南方冬至吃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岸翀F”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然后用肉塊壘于盤中祭祖。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diào)料,湯滾開后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xiàn)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潮汕地區(qū)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區(qū),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jié)日。在這一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圍桌共餐。在沿海地區(qū),則要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祭拜祖先,為漁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歸來。
潮汕有“吃了冬節(jié)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jié)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qū)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qū)。在很久以前,這些甜丸不僅是用來吃,人們還將甜丸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梁之上,一來是這甜丸圓圓的,預示明年豐收、全家團圓,二來是為了答謝老鼠給農(nóng)民送來五谷種子。如今人們也不在貼甜丸,不過冬至節(jié)吃湯圓的習俗依舊流傳至今。
江南水鄉(xiāng)冬至節(jié)吃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xiāng),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盤點冬至各地飲食習俗]
【盤點冬至各地飲食習俗】相關文章:
冬至各地飲食習俗10-19
冬至各地飲食風俗08-16
各地中元節(jié)飲食習俗08-30
盤點各地吃臘八粥的習俗10-28
二月二飲食習俗大盤點07-14
臘八各地習俗09-22
各地不同的圣誕習俗10-27
各地奇葩端午習俗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