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凈,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記》。在書中也稱黃婆,土母、刀圭,五行屬土,俗稱沙和尚、沙僧。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后經(jīng)觀音點化,賜法號悟凈,一心歸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又稱唐三藏或唐僧,俗名陳)西天拜佛求取真經(jīng)。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的西游記沙僧形象分析,供大家參考。
西游記沙僧形象分析 [篇1]
《西游記》取經(jīng)集團中最不引起人們注意的人物就是沙僧。有關(guān)沙僧的專題論文更是屈指可數(shù), 許多人都認為沙僧是個性蒼白的藝術(shù)形象,認為他缺乏個性,但不知,其無個性即是個性。
從《西游記》全書可以看到: 唐僧是取經(jīng)隊伍中的精神領(lǐng)袖, 西游故事是圍繞唐僧遇到八十一難進行的, 取經(jīng)隊伍的真正統(tǒng)帥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 豬八戒和沙僧是孫悟空的左右手, 一個主要充當前鋒孫悟空降妖伏怪的幫手, 一個主要擔任后衛(wèi)唐僧的貼身隨從, 行李、白馬的看護者。師徒四人, 雖有主次之分, 但無論缺少誰, 都是斷然無法完成取經(jīng)大業(yè)的。
一 沙僧的人物形象
《西游記》中對沙僧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的描寫不在大段的細膩文字上,而在于生動的情節(jié)描寫中。
第一,沙僧是一個穩(wěn)重踏實、任勞任怨的人。在唐僧的三個徒弟中,他一直踏踏實實,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像悟空那樣好名,也不想八戒那樣貪財好色。在漫長的取經(jīng)路上,沙僧最大的職責就是照顧唐僧,牽馬挑擔,這些事情雖然平凡瑣碎,但他依然任勞任怨,每件事都能夠處理的有條不紊。遇到妖魔鬼怪時, 他一般都是看守行李、馬匹, 但一旦直接參加戰(zhàn)斗, 就絕不象八戒那樣臨陣脫逃!八氖ピ嚩U心”時, 唐僧要他留下招贅, 他表示“寧死也要往西天去, 決不干此欺心之事”。所以,八戒常常說自己“老實”,“ 若論老實,象師兄就擺一隊,也不如我”。而實際上,取經(jīng)隊伍真正的老實人卻是沙僧。
第二,沙僧是一個秉性善良、逆來順受的人。唐僧雖然也十分善良, 但他的
善良多表現(xiàn)為是非不分,人妖不辨,總給人做作的感覺,只有沙僧的善良,才是發(fā)自性情的真情實感。八戒貪色,做了一夜“繃巴吊拷女婿”,“沙僧見了,老大不忍,放了行李,上前解了繩索救下”。悟空被三昧真火燒得火氣攻心,是沙僧跳進水中救出悟空,見到悟空“渾身上下冷如冰”,他便不由得“滿眼垂淚”,痛哭失聲。唐僧被妖怪變成了猛虎,又受到悟空的“揭挑”,是沙僧“近前跪下”,懇請悟空“萬望救他一救”這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不可偽裝的善良。其次,沙僧是即逆來順受, 不會反抗。在第一百回沙僧取得正果, 被封為金身羅漢, 居于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之后。雖然豬八戒叫囂著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沙僧, 他只是默默地領(lǐng)受, 這是因為他已經(jīng)習慣了逆來順受。他會安慰自己, 覺得自己不如孫悟空來得神通廣大, 也不似唐僧是注定成佛, 對取經(jīng)的貢獻也不比豬八戒來得突出。沙僧的這種表現(xiàn)與他的身世背景是分不開的。他原是凡人, 后遇見真人, 受到幫助, 歷盡千辛萬苦修滿“三千功德”,才“見天顏”,“受封卷簾大將”。這得來不易的榮譽他當然十分珍惜, 卻沒料到會因失手打破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比起豬八戒的調(diào)戲嫦娥,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沙僧只是犯了點小錯,但他所受的苦難卻是最多的。對此, 他認為是理所當然,并且毫無怨言,默默承受。
這是由于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身份: 原為凡人,即使成仙做了卷簾大將也不過就是個玉皇大帝的奴仆。
第三,沙僧是一個精明世故、明哲保身的人。沙僧個性中穩(wěn)重踏實、細心周全等性格是受人肯定的一面,同時他又是精明世故的。首先,沙僧是精明世故的。在西游記第四十回,孫悟空要與紅孩兒認親,沙僧笑到: “哥啊, 常言道: 三年不上門, 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返杯酒,又沒有個節(jié)禮相邀,他那里與你認什么親耶?”結(jié)果果真如沙僧所言,紅孩兒壓根兒不買孫悟空的賬。沙僧對取經(jīng)集團內(nèi)部矛盾曾起到調(diào)解作用,促進了取經(jīng)集團的團結(jié),但當矛盾激化的時候, 卻又常常緘口不言, 明哲保身。唐僧數(shù)次念《緊箍咒》, 沙僧除了在號山“ 苦勸”過一次外, 其余都是“ 唯師是尊”。特別是唐僧兩次驅(qū)趕悟空, 沙僧竟然連一句公正話都沒有。悟空就對此十分不滿, 責備他說:“你這個沙尼! 師-父念《緊箍兒咒》,可肯替我方便一聲?”五圣成真,八戒被授為凈壇使者,還當面表示不滿,可是,沙僧僅僅被授予金身羅漢,卻默默接受,沒有絲毫爭辯的意思。 盡管沙僧這個形象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 我仍然認為它基本上是成功的。人
們談起沙僧,很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他忠厚、善良、老實的品格和勤勤懇懇、埋頭苦干的精神。他的性格特征一下子就被讀者抓住了, 這就說明沙僧這個形象已經(jīng)在讀者心中占據(jù)了相當?shù)牡匚弧?/p>
二 沙僧在《西游記》中的地位
從《西游記》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上來看, 《西游記》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并不是普通的神話人物, 作者也不是簡單的通過人物的性格或者活動來展演或推動故事情節(jié)。而是每設(shè)計一個人物就賦予每一個人物一種直接的目的。作為主要人物之一的沙僧,在《西游記》中也同樣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 沙僧是取經(jīng)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段饔斡洝分谐3霈F(xiàn)“心猿’、“意馬”、“元神”等似佛似道的宗教學術(shù)語言,從這些用語及文章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上,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將宗教方面“五位一體”的結(jié)構(gòu)引入文中:孫悟空寓為“心猿”,白龍馬寓為“意馬”,唐僧寓為“ 元神”,豬八戒寓為“清”,而沙僧則寓為“性”。這“心猿”“意馬”“元神”“性”“情” 其實是一個人身上的五個重要方面, 把它們分開, 可以外化為一個個有個性的人物形象, 各人有各人的表現(xiàn)形式, 合起來又是一個整體, 成為一個人的各個部分, 構(gòu)成一個人的整體。作者這種五位一體的設(shè)計, 主要來自于佛家修煉的五個法門, 即心神意情性,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一心向佛, 只有元神賦予的一種志向、一種追求還不行, 還必須磨煉自身的心、意、情和性, 使它們和一心向佛的元神保持一致, 修佛才能成功。這同時也寓意著他們五個人是一個整體, 沙僧是這個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種五位一體的人物設(shè)計模式在小說藝術(shù)塑造上是非常新穎而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 第二, 沙僧在取經(jīng)隊伍中起著后勤保障的作用。唐僧師徒取經(jīng)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內(nèi)外矛盾不斷交織的過程。在對外方面, 主要是指取經(jīng)集團與外界的妖、神以及自然災(zāi)害之間的抗爭。在這方面, 沙僧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保護唐僧, 看護行李馬匹的作用。孫悟空是降妖伏怪的主將, 豬八戒, 是開路先鋒以及孫悟空的幫手。而取經(jīng)集團的核心人物唐僧, 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凡夫俗子, 經(jīng)常自身難保, 更別提看守行李馬匹了。但是他又是極為重要的人物, 沒有了唐僧, 就無所謂取經(jīng)了,這時就需要一個人來保護唐僧,看守行李馬匹。沙僧就是這樣一個甘當后勤人員的人物形象。他做事細心而穩(wěn)重,不似豬八戒的粗枝大葉,也不似孫悟空的暴躁任性,他一心向佛對取經(jīng)抱著一顆堅定虔誠的心,不似豬八戒常嚷著散伙,
也不似孫悟空叛逆妄為。由沙僧這樣一個人物來照顧保護唐僧、看守行李馬匹是再適合不過的了。沙僧的存在使唐僧這個取經(jīng)的核心人物處于更加安全的地位, 同時也使得孫悟空能后顧無憂的去大展拳腳,斬妖除魔。
第三, 沙僧是取經(jīng)隊伍的調(diào)和劑,調(diào)和了各方的矛盾。西行取經(jīng)是漫長的旅程,而取經(jīng)集團內(nèi)部每個人又各有性格,摩擦是難免的,其中以唐僧與孫悟空之間的矛盾最為突出激烈。唐僧是取經(jīng)集團的核心人物,他時刻以佛門弟-子為警戒, 以身作則,嚴于自律。而孫悟空則是不服約束,自由自在,任性妄為的,因此矛盾經(jīng)常由兩人引起,有時激烈程度甚至大于外界矛盾。豬八戒在二人起沖突時除了落井下石,火上潑油,別的就沒有了。而沙僧可以視為本事不大但對團隊的價值觀強烈認同的人, 他在取經(jīng)集團的核心任務(wù)之間和團的主力成員起沖突時, 起到了調(diào)和矛盾的作用。如第八十一回時孫悟空去追地涌夫人時, 把唐僧交于豬八戒和沙僧, 但由于他們倆一時疏忽讓唐僧被抓: 行者怒氣填胸,也不管好歹, 撈起棍來一片打, 連聲叫到:“打死你們! 打死你們!”那呆子慌的走也沒路,而沙和尚卻近前跪下道:“無我兩個,真是單絲不線,孤掌難鳴。兄啊,這行囊馬匹,誰來看顧?寧學管鮑分金,休仿孫龐斗智。自古道,達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還須父子兵。望兄長且饒打,徒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尋師去也。”一席話說得孫悟空平息怒氣,解決了一場可能散伙的矛盾。在第八十回,唐僧對能否取得真經(jīng)感到憂慮,八戒附和, 眼見唐、豬、孫三人又要因這個問題起摩擦,沙僧此時站出來呵斥二師兄:“ 莫胡談,只管跟大哥走! 一場爭執(zhí)被沙僧的一個舉動一句話所平息,可見沙僧在調(diào)和集團內(nèi)部矛盾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三 結(jié)語
沙僧的身上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勤勞穩(wěn)重,任勞任怨、細心周到,卻也存在著國民的劣根性世故圓滑、逆來順受,不懂反抗。但無論如何,他的存在調(diào)和了集團內(nèi)部矛盾,保證了取經(jīng)集團可以順利取得真經(jīng)。所以說沙僧的存在無論從結(jié)構(gòu)設(shè)計、情節(jié)內(nèi)容還是人物形象上都起到了完善《西游記》的作用。
西游記沙僧形象分析[篇2]
真正的智者《西游記》中沙僧性格淺析
一、沙僧的性格特點
沙僧在《西游記》這個享有盛名的取經(jīng)團隊中,本領(lǐng)一般、修行一般、長相一般、性格也一般。但正因為這一個個“一般”,他身上的勞苦大眾的特點才更為突出、明顯。他秉性善良、埋頭苦干、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勤勤懇懇、忠于職守,也正是這些美德,才使得沙僧成為《西游記》中的無名英雄。
(一)任勞任怨、勤懇敬業(yè)
正如電視劇《西游記》的主題曲中所唱的“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沙僧就是這樣肩挑著擔子,走過“山一程,水一程”,不知走過多少個春夏秋冬。甚至他肩上的擔子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標識。盡管如此,但沙僧對此從來沒有過一句怨言。不僅如此,他還兼任了團隊中打雜這一角色。除去“擔擔子”這一本職工作,他在沒人化齋的時候要去化齋,在豬八戒探路久不回的時候要去找人,在兩個師兄都有事的時候要用生命保護師傅,也許這些都只是偶爾的情況,但不可否認,它們都曾真真切切的發(fā)生過。沙僧不像豬八戒那樣,有點事就盡量的偷懶,實在不能偷懶時嘴上也要念一大通,嗦個沒完沒了。他也不會像孫悟空那樣,做事高調(diào)出場、風風火火。即使是如唐僧般的人物,在孫、豬二人爭論由誰去化齋時,也會抱怨幾句。但沙僧卻從來沒有過一句抱怨之詞,沒發(fā)過一次牢騷。如此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沙僧,不是勞苦大眾的化身嗎?
(二)秉性善良、情深義重
唐僧十分善良,這幾乎是所有人公認的事實,但他的善良多表現(xiàn)為是非不分,人妖難辨。只有沙僧的善良,才是發(fā)自性情的真情實感。悟空被三昧真火燒得火氣攻心,
①是沙僧跳進水中,救出悟空;見到悟空“渾身上下冷如冰”,他便不由得“滿眼垂淚”,
②痛哭失聲。九頭獅子精拷打悟空,“沙僧見打得多了,甚不過意,道:‘我替他打百十下罷。’”③唐僧被妖怪變成了猛虎,又受到悟空的“揭挑”,是沙僧“近前跪下”,懇請悟空“萬望救他一救”④黃袍怪揪著百花羞來到被捉的沙僧面前對質(zhì),沙僧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毅然替百花羞圓謊。這種出自內(nèi)心的或者說是潛意識的善良,又和他的老實密不可分。
取經(jīng)隊伍中,沙僧最關(guān)心也最敬佩的人是唐僧。在他看來,唐僧的一言一行都堪為佛教信仰的楷模。更為重要的是,正是由于唐僧將其從罪孽深重的流沙河中救了出來,才有他日后的皈依佛門,修成正果。取經(jīng)途中,他對唐僧忠心耿耿,噓寒問暖。無時無刻不把師-父放在心上。每到一處地方,唐僧要下馬來休息,他總是畢恭畢敬地攙扶師-父下馬;每當唐僧饑渴難耐時,又總是他細心將茶水端上。完全是一個忠實老仆人的形象。在小說第八十六回,隱霧山的豹精用計騙了唐僧,八戒將妖洞之門打破。妖精拋出一截樹根做成的假唐僧頭,被悟空識破。緊接著又拋出個真人頭,騙過了悟空師兄弟,三人齊聲大哭。悟空、八戒報仇歸來,到“唐僧”墳頭,“見沙僧還在哭呢”⑤雖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卻由此可見沙僧對師-父真情一片。此外,沙僧對唐僧的性情了如指掌。小說第七十二回,唐僧見春光明媚,又道路平坦,意欲親自去村子里化一回齋,悟空、八戒堅決反對,只有沙僧充分理解唐僧想自我表現(xiàn)一下的心意,因而,不僅不阻攔,反而勸說悟空與八戒道:“師兄,不必多講,師-父的心性如此,不必違拗。若惱了他,就是化齋來,他也不吃!雹奚成畬μ粕男男灾赖煤芮宄珵檎疹檸-父的面子,他沒多說,真可謂唐僧的知音。正因如此,唐僧在取經(jīng)路上對悟空念緊箍咒,罵八戒“呆子”、“夯貨”,卻從來未數(shù)說過沙僧。
(三)精明世故、逆來順受
沙僧個性中穩(wěn)重踏實、細心周全等性格是受人肯定的一面,同時他又是精明世故,逆來順受的,這一面在其身上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
首先 沙僧是精明世故的。在《西游記》第四十回,孫悟空要與紅孩兒認親,沙僧笑到:“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返杯酒,又沒有個節(jié)禮相邀,他哪里與你認什么親耶?”⑦結(jié)果,果真如沙僧所
言,紅孩兒壓根兒不買孫悟空的賬。又如小說第六十三回,沙僧向祭賽國國王吹噓悟空、八戒的本事:“不瞞陛下說,我大師兄乃齊天大圣皈依。他曾大鬧天宮,使一條金箍棒,十萬天兵,無一對手。只鬧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驚。我二師兄乃天蓬元帥果正。他曾掌管天河八萬水兵大眾,唯我弟-子無法力,乃卷簾大將受戒”⑧而事實上,沙僧的本事雖不及悟空,但較之豬八戒,則不相上下。他當著兩位師兄的面,對他們極盡贊美之能事,自然令兩位好名的師兄內(nèi)心極為受用,而對自己則不置一詞,其實是一種自謙的表現(xiàn)。
沙僧的精明之處還表現(xiàn)在他對時局形勢的判斷準確,沙僧在小說中第一次亮相,大戰(zhàn)流沙河,在流沙河岸上,八戒同沙僧大戰(zhàn)二十回合,不分勝負,旁觀的孫悟空看到這種斗殺場面,恨得“咬牙切齒,擦掌磨拳,掄起鐵棒,往那怪著頭一下,那怪急轉(zhuǎn)身,慌忙躲走,徑鉆流沙河里”⑨沙僧對自己的實力有自知之明,同實力相差無幾的八戒他敢大打出手,見到實力遠高于自己的悟空,卻立即躲避,能打就打,打不贏就溜,任憑悟空、八戒在岸上百般辱罵,他就是不上當,弄得實力超強的悟空干著急卻束手無策。第四十一回,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讓紅孩兒的煙火熏得大敗回來。這時,沙僧便建議以“相生相克”取勝,悟空遂往東洋大海求借龍兵,希望以水滅火,誰知凡水滅不了三昧真火,沙僧又建議悟空去求觀音菩薩,終于降伏紅孩兒。
其次,沙僧是逆來順受,不會反抗。在第一百回沙僧取得正果,被封為金身羅漢,居于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之后。雖然,豬八戒叫囂著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沙僧只是默默地領(lǐng)受,這是因為他已經(jīng)習慣了逆來順受。他會安慰自己,覺得自己不如孫悟空來得神通廣大,也不似唐僧是注定成佛,對取經(jīng)的貢獻也不比豬八戒來得突出。
(四)馴順服從、奴性人格
《西游記》中的沙僧雖然名為“卷簾大將”,但那只不過是皇家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所以連卷簾人也要封以將軍之名。他雖然曾自我夸耀說:“南天門里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余在上!雹獾珜嶋H身份卻相當?shù)臀,以至于雖然參加過蟠桃大會,卻沒有一般神仙吃蟠桃的份,只能在一旁為玉皇大帝執(zhí)玻璃盞。在五莊觀,他一見到人參果便即認得,悟空問起原因,他回答說:“小弟雖不曾吃,但舊時做卷簾大將,扶侍鸞輿赴蟠桃宴,嘗見海外諸仙將此果與王母上壽。見便曾見,卻未曾吃!笨梢,他的職責僅僅是“扶侍鸞輿”而已,是玉帝手下的侍臣,實際上就是奴仆。
沙僧的奴性人格,當然是奴隸文化薰陶的結(jié)果。但同時我們還應(yīng)看到,沙僧的這種性格,在中國古代民眾之中又是極具代表性的。換句話說,奴性人格不僅僅是奴隸的主體人格,也是我們民族性格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人們就對奴性有客觀描述,并稱之為國民劣根性。因此,沙僧形象實際上有著更為廣闊的典型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視野便不能僅僅局限在奴隸文化這個層面,而應(yīng)該深入到民族文化的更深層次,探討其性格形成的社會的和歷史的原因。筆者認為,形成國人也是沙僧奴性人格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農(nóng)耕文明背景下的宗法制度,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君主專制制度,與其身世背景是分不開的。他原是凡人,后遇見真人,受到幫助,歷盡千辛萬苦修滿“三千功德”,方才“見天顏”,“受封卷簾大將”。這得來不易的榮譽他當然十分珍惜,卻沒料到會因失手打破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比起豬八戒的調(diào)戲嫦娥,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沙僧只是犯了點小錯,但他所受的苦難,卻是最多的。對此,他認為是理所當然,并且毫無怨言,默默承受。這是由于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身份:原為凡人,即使成仙做了卷簾大將,也不過就是個玉皇大帝的奴仆。
(五)人云亦云、明哲保身
在沙僧奴性之中,又隱藏著更為世故圓滑的國民劣根性。沙僧在取經(jīng)團隊中自始至終幾乎從未發(fā)表過自己的任何言論,也從未對任何事情做出過評判。與豬八戒因妖精擄走師-父之后的抱怨,及孫悟空舉棍便打的行為相較,沙僧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一副淡定從容的神態(tài),這并不是因為他不擔心唐僧的安危,而是他確信天塌下來有一個神通廣大的大師兄頂,遇到困難時面不改色心不跳,每次被妖精抓住,即將面對上蒸籠、下油鍋的命運時,不說豬八戒,就連一向以鎮(zhèn)定自若自居的唐三藏都大驚失色,狂喊“悟空救命”,可是,沙僧卻不慌不忙地安慰他們說“師兄會有辦法的”。突想起如今職場上的種種現(xiàn)象,想盡一切辦法在領(lǐng)導面前表現(xiàn)的職員,多數(shù)情況下會遭到上級的厭惡,甚至下級的嫉妒,可是,那種默默無聞的職工雖然不起眼,但是他們永遠都不會被批評,他們會跟隨別人的意見而從不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主見,而是唯命是從,正如第七十二回有集中描寫道:正值春光明媚,前面是小橋,流水,人家。唐僧道:“平日間一望無邊無際,你們沒遠沒近的去化齋,今日人家逼近,可以叫應(yīng),也讓我去化一個來!辈谎远,這是唐僧的豪興,且情出于一種上級對下級的慰撫?蓪O悟空卻不同意,說:“你要吃齋,我自去化。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必i八戒也不贊成,說:“古書云:‘有事弟-子服其勞。’等我老豬去!蔽ㄉ澈蜕性谂孕Φ溃骸皫熜郑槐囟嘀v。師-父的心情如此,不必違拗。若惱了他,就化將齋來,他也不吃!币粋是“有心栽花花不開”,一個是“無意插柳柳成蔭”。三人跟隨唐僧十四年,行程十萬八千里,我行我素的孫悟空固然常被咒念緊箍,喜歡賣乖弄巧的豬八戒也常遭厲顏斥責,唯默而侍之的沙和尚,卻始終未落一辭,其深層原因恐怕亦在于此吧!有好多次,孫悟空和豬八戒所說的話,唐僧并不認同,但是,沙僧只簡短的一句話:“師-父,大師兄(二師兄)說的對!”他這樣說并不是盲從,而是堅信孫悟空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這表明他還是很敬佩有本事的同事的。這樣在領(lǐng)導面前夸自己同事的人不多見,在同事和領(lǐng)導面前維護上級的下屬更是少見。這樣的職員想必會贏得團隊中所有人的喜愛吧!他和上下級都能搞好關(guān)系的原因,不正是在于他的這種明哲保身的智慧嗎?
二、沙僧在取經(jīng)團隊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 沙僧在取經(jīng)隊伍中起著后勤保障的作用。
唐僧師徒取經(jīng)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內(nèi)外矛盾不斷交織的過程。在對外方面,主要是指取經(jīng)集團與外界的妖、神以及自然災(zāi)害之間的抗爭。在這方面,沙僧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保護唐僧,看護行李馬匹的作用。孫悟空是降妖伏怪的主將,豬八戒是開路先鋒以及孫悟空的幫手。而取經(jīng)集團的核心人物唐僧,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凡夫俗子,經(jīng)常自身難保,更別提看守行李馬匹了。但是,他又是極為重要的人物,沒有了唐僧,就無所謂取經(jīng)了,這時就需要一個人來保護唐僧,看守行李馬匹。沙僧就是這樣一個甘當后勤人員的人物形象。他做事細心而穩(wěn)重,不似豬八戒的粗枝大葉,也不似孫悟空的暴躁任性,他一心向佛對取經(jīng)抱著一顆堅定虔誠的心,不似豬八戒常嚷著散伙,也不似孫悟空叛逆妄為。有沙僧這樣的一個人來照顧、保護唐僧,看守行李馬匹是再適合不過的了。沙僧的存在,使唐僧這個取經(jīng)的核心人物處于更加安全的地位。同時,也使得孫悟空能后顧無憂的去大展拳腳,斬妖除魔。
第二,沙僧是取經(jīng)隊伍的調(diào)和劑,調(diào)和了各方的矛盾。
西行取經(jīng)是漫長的旅程,而取經(jīng)集團內(nèi)部每個人又各有性格,摩擦是難免的,其中,以唐僧與孫悟空之間的矛盾最為突出激烈。唐僧是取經(jīng)集團的核心人物,他時刻以佛門弟-子為警戒,以身作則,嚴于自律。而孫悟空則是不服約束,自由自在,任性妄為的。因此,矛盾經(jīng)常由兩人引起,有時激烈程度甚至大于外界矛盾。豬八戒在二人起沖突時除了落井下石,火上潑油,別的就沒有了。而沙僧可以視為本事不大但對
團隊的價值觀強烈認同的人,他在取經(jīng)集團的核心任務(wù)之間和團隊的主力成員起沖突時,起到了調(diào)和矛盾的作用。他與取經(jīng)隊伍中其他成員不僅保持了和諧融洽的關(guān)系,而且還會調(diào)和師徒間的矛盾。在“號山逢怪”一難里,紅孩兒兩次變作紅云,想捉住唐僧。悟空一會兒將唐僧推下馬,說是有妖怪,一會兒又將唐僧扶上馬,說是過路的妖怪。唐僧大怒,誤認為悟空在捉弄人,狠狠的要念“緊箍兒咒”,就是多虧沙僧苦苦相勸方才作罷。這是他調(diào)和水火的一個例子。可見,取經(jīng)隊伍中最尊敬愛悟空的正是沙僧。但當悟空暴躁時他也常會以柔克剛。如第八十一回孫悟空去追地涌夫人時,把唐僧交于豬八戒和沙僧,但由于他們倆一時疏忽讓唐僧被抓:行者怒氣填胸,也不管好歹,撈起棍來一片打,連聲叫到:“打死你們!打死你們!”那呆子慌的走也沒路,而沙和尚卻近前跪下道:“無我兩個,真是單絲不線,孤掌難鳴。兄啊,這行囊馬匹,誰來看顧?寧學管鮑分金,休仿孫龐斗智。自古道,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還須父子兵。望兄長且饒打,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尋師去也!币幌捳f得孫悟空平息怒氣,解決了一場可能散伙的矛盾。在第八十回,唐僧對能否取得真經(jīng)感到憂慮,八戒附和,眼見唐、豬、孫三人又要因這個問題起摩擦時,沙僧此時站出來呵斥二師兄:“莫胡談,只管跟大哥走!币粓鰻巿(zhí)被沙僧的一個舉動一句話所平息,可見,沙僧在調(diào)和集團內(nèi)部矛盾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三、小結(jié)
沙僧不是《西游記》的主角,作者沒有像寫孫悟空、豬八戒一樣,傾潑一樣多的筆墨。沙僧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不是個性模糊的人物,他是個很有性格的人。我們不能離開每個人物在書中的地位,以及他們所擔任的角色評價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不能因為孫悟空和豬八戒這兩個形象的塑造取得了巨大成功,從而低估了其他人物形象的美學價值。而且形象塑造的成功與否,絕不在于筆墨的濃淡,而看是否寫的恰到好處,是否給人們留下了鮮明而深刻的印象,給人以美的享受。人們談起沙僧,很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他的身上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勤勞穩(wěn)重、任勞任怨、細心周到。卻也存在著國民的劣根性世故圓滑、逆來順受,不懂反抗。但無論如何, 他的存在調(diào)和了集團內(nèi)部矛盾,保證了取經(jīng)集團可以順利取得真經(jīng)。所以說,沙僧的存在,無論從結(jié)構(gòu)設(shè)計,情節(jié)內(nèi)容,還是人物形象上,都起到了完善《西游記》的作用。
[西游記沙僧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