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shù)字的成語(精選390個)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含有數(shù)字的成語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數(shù)字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
1、三十六行
2、三人成虎
3、三三兩兩
4、三元及第
5、三瓦兩舍
6、三長兩短
7、三心二意
8、三占從二
9、三生有幸
10、三令五申
11、三頭六臂
12、三貞九烈
13、三年之艾
14、三旬九食
15、三墳五典
16、三豕涉河
17、三足鼎立
18、三言兩語
19、三位一體
20、三從四德
21、三陽開泰
22、三陽開交
23、三紙無驢
24、三綱五常
25、三姑六婆
26、三思而行
27、三復斯言
28、三班六房
29、三顧茅廬
30、三教九流
31、三推六問
32、三釁三浴
33、三熏三浴
34、三朝元老
35、三番五次
36、三緘其口
37、三寸之舌
38、三朋四友
39、三更半夜
40、三六九等
41、百步穿楊
42、百川歸海
43、百讀不厭
44、百端待舉
45、百發(fā)百中
46、百廢俱興
47、百感交集
48、百孔千瘡
49、百口莫辯
50、百里挑一
51、百煉成鋼
52、百年不遇
53、百年大計
54、百年好合
55、百年樹人
56、百年偕老
57、百思不解
58、百身何贖
59、百無禁忌
60、百無聊賴
61、百無一失
62、百依百順
63、百戰(zhàn)百勝
64、百折不回
65、百折不撓
66、丑態(tài)百出
67、身價百倍
68、坐擁百城
69、南面百城
70、破綻百出
71、流芳百世
72、鶉衣百結(jié)
73、漏洞百出
74、愁腸百結(jié)
75、身經(jīng)百戰(zhàn)
76、千奇百怪
77、千方百計
78、千錘百煉
79、千嬌百媚
80、千瘡百孔
81、千回百轉(zhuǎn)
82、千了百當
83、一了百了
84、一呼百應
85、一呼百諾
86、一樹百獲
87、一唱百合
88、百戰(zhàn)百勝
89、百發(fā)百中
90、百依百順
91、以一奉百
92、以一警百
93、殺一儆百
94、雀躍三百
95、十風五雨:十天一刮風,五天一下雨。形容風調(diào)雨順,氣候適宜。
96、五申三令: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誡。
97、一目五行:猶一目十行。形容看書非?。
98、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壯,體格魁梧。
99、五雀六燕:比喻雙方輕重相差不多。
100、數(shù)一數(shù)二: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101、一觴一詠:觴:古代盛酒器,借指飲酒;詠:吟詩。舊指文人喝酒吟詩的聚會。
102、一心一德: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103、一長兩短: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
104、一見鐘情:鐘:集中;鐘情:愛情專注。舊指男女之間一見面就產(chǎn)生愛情。
105、一舉兩得: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106、一面之詞:爭執(zhí)的雙方中一方所說的話。
107、一體同心:一體:一個整體;同心:齊心。比喻關系密切,共同一心。
108、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109、一掃而空:一下子便掃除干凈。比喻徹底清除。
110、一動不如一靜: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111、一寒如此:一:竟然;寒:貧寒。竟然窮困到這樣的地步。形容貧困潦倒到極點。
112、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113、一蛇兩頭:比喻陰險兇惡的人。
114、一家眷屬:眷屬:家屬,親屬。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115、一筆抹煞:抹煞:勾銷。畫一筆,全部抹掉。比喻輕率地把成績、優(yōu)點全部否定。
116、一步一鬼: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個鬼。形容遇事多疑。
117、一命嗚呼:嗚呼: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后即以此為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118、一把死拿:比喻因循守舊,不肯變通。
119、一簧兩舌:比喻胡言亂語。
120、一波三折:原指寫字的筆法曲折多變,F(xiàn)比喻文章的結(jié)構(gòu)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
121、一本萬利:本錢小,利潤大。
122、一表非凡: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123、一決雌雄:雌雄:比喻勝負、高下。決一勝負,比個高下。
124、一無所得:什么也沒有得到。形容毫無收獲。
125、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126、帶有數(shù)字的成語_帶一的成語大全
127、一觸即發(fā):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tài)發(fā)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fā)。
128、一家之計: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129、一舉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舉就揚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130、一龍一蛇: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131、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極、最。辦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無私。
132、一抔黃土:一抔:一捧。一捧黃土。借指墳墓。現(xiàn)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133、一發(fā)千鈞:發(fā):頭發(fā);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危險得好象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發(fā)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134、一人傳虛,萬人傳實:虛:不確實,指無中生有的事。本來沒有的事,傳的人多了,就信以為真。
135、一鱗一爪:原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36、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個浪頭尚未平復,另一個浪頭又掀起了。比喻事情進行波折很多,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又發(fā)生了。
137、一吟一詠:指吟詩作賦。
138、一枕黃梁: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
139、一差二錯:可能發(fā)生的意外或差錯。
140、一舉一動: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141、一分為二: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tǒng)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142、一個蘿卜一個坑:比喻一個人有一個位置,沒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實。
143、一客不煩二主:一個人全部承擔,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
144、一馬當先:原指作戰(zhàn)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145、一錢不落虛空地:比喻絲毫不浪費。
146、一隅之見:見:見解。偏于一方面的見解。
147、一表人才: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148、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點兒小東西也不拿。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
149、一瓣心香:心香:舊時稱中心虔誠,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樣。比喻十分真誠的心意(用在祝愿)。
150、一揮而就: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151、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152、一彈指頃:手指一彈的時間。比喻時間極短暫。
153、一不扭眾:一個人難違反眾人的意見。
154、無一不知:沒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識豐富。
155、無一不備:指樣樣齊全。
156、說一不二:說怎么樣就怎么樣。形容說話算數(shù)。
157、闕一不可:兩種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種也不行。
158、缺一不可:少一樣也不行。
159、劃一不二:指按照定價賣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160、純一不雜:純:純粹;一:單一;雜:駁雜,不純潔。形容純粹、單一,沒有雜質(zhì)。
161、一字不易:文字精醇,一個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襲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別人的文章。
162、一字不茍:形容寫文章不隨便下筆,每一個字都要斟酌。
163、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jié)果導致整個失敗。
164、一言不發(fā):一句話也不說。
165、一蟹不如一蟹:比喻一個不如一個,越來越差。
166、一物不知:對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識尚有欠缺。
167、一臥不起:指一生病就沒有好轉(zhuǎn)。
168、一文不值:指毫無價值。
169、一文不名:一個錢都沒有。
170、一絲不紊:一點兒也不亂。形容極有條理。
171、一絲不掛:原是佛教用來比喻人沒有一絲牽掛。后指人裸體。
172、一絲不茍:茍:茍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173、一事不知:比喻知識尚有欠缺。同“一物不知”。
174、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175、一去不復返:一去就不再回來了。
176、一竅不通: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177、一錢不值:一個銅錢都不值。比喻毫無價值。
178、一錢不名:指身無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為貧窮。
179、一瞑不視:瞑:閉眼。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也指逃避現(xiàn)實。也可形容不怕犧牲。
180、一暝不視: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
181、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后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182、一孔不達:指一竅不通。
183、一客不煩二主:一個人全部承擔,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
184、一蹶不振:蹶:栽跟頭;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來。
185、一蹶不興: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來。同“一蹶不振”。
186、一介不。阂唤椋阂涣=娌俗,形容微小。一點兒小東西也不拿。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
187、一介不茍: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同“一介不取”。
188、一腳不移:借喻堅定不移。
189、一虎不河: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后在元劇中比喻不顧一切。
190、一毫不染:指一塵不染。
191、一毫不茍:指十分認真,一絲不茍。
192、一毫不差:指完全相同,沒有一點差異。
193、一谷不升:指歉收
194、一谷不登:指歉收。同“一谷不升”。
195、一動不如一靜: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196、一定不易:易:改變。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后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
197、一定不移: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后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同“一定不易”。
198、一丁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199、一跌不振: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來。同“一蹶不振”。
200、一代不如一代:代:父子相繼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201、一成不易:一經(jīng)形成,不再改變。同“一成不變”。
202、一成不變:成:制定,形成。一經(jīng)形成,不再改變。
203、一塵不緇:猶一塵不染。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204、一塵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xiàn)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205、一塵不到:形容清凈純潔。
206、一病不起: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惡化,終至死亡。
207、一筆不茍:不茍:不茍且。連一筆都不馬虎。
208、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對于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209、不一而足:足:充足。指同類的事物不只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
210、不值一笑:不值得一笑。比喻毫無價值。也表示對某種事物或行為的輕蔑和譏笑。同“不值一哂”。
211、不值一哂: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比喻毫無價值。也表示對某種事物或行為的輕蔑和譏笑。
212、不值一錢:比喻毫無價值。
213、不值一顧:顧: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214、不值一駁:不值得批駁。
215、不直一文: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216、不直一錢: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217、不贊一詞:一句話也不說。
218、不易一字:不更動一個字。形容文章寫得又快又好。
219、不以一眚掩大德:以:因;眚:過失,錯誤;掩:遮蔽,遮蓋;德:德行。不因為一個人有個別的錯誤而抹殺他的大功績。
220、不屑一顧: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顧:看。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221、不識一。盒稳菀粋字也不認識。
222、不染一塵:形容清高廉潔。同“一塵不染”。
223、不名一文:名:占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224、不名一錢:名:占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225、不名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種規(guī)格或一個格局。
226、不可一世:一世:一時。認為當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227、不堪一擊:不堪:經(jīng)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經(jīng)不起一擊。也形容論點不嚴密,經(jīng)不起反駁。
228、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規(guī)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種規(guī)格或一個格局。
229、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智:智慧,見識。不經(jīng)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230、不管一二:不論是非情由,不顧后果。
231、不顧一切:什么都不顧。
232、不拔一毛:比喻非常吝嗇。同“一毛不拔”。
233、百不一遇: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形容極其難得。
234、百不一貸:猶言無一寬免。
235、百不一存:一百個里面沒有留下一個。表示喪失殆盡。
236、萬不失一:形容絕對不會出差錯。同“萬無一失”。
237、十不當一:十個不抵一個。謂人雖多但不頂用。
238、百不失一:一百次中無一次失誤。表示射箭或打槍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239、百不獲一:一百個里面也得不到一個。形容人或物的難得或所得極少。
240、百不當一:當:抵擋。一百個抵擋不住一個。
241、政令不一:發(fā)出的命令不統(tǒng)一。形容軍務或政務混亂。
242、言行不一: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243、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形容人的虛偽、詭詐。
244、缺一不可:少一樣也不行。
245、毀譽不一:毀譽:詆毀和稱贊;不一:不一樣,不一致。有人說好,有人說壞,說法不一。
246、紛紛不一:各不相同。紛紛:多而雜亂。
247、參差不一:形容不整齊或不一致。同“參差不齊”。
248、表里不一:表面與內(nèi)在不一樣。
249、四至八道:舊時標志土地界域的用語。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
250、四肢百體:人體的各個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251、四肢百。喝梭w的各個部分。泛指全身。
252、四戰(zhàn)之國:指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
253、四戰(zhàn)之地:指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
254、四姻九戚:比喻親戚極多。
255、四通五達:四通八達。形容交通暢達無阻。
256、四通八達: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257、四停八當: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貼。同“四亭八當”。
258、四亭八當:亭、當:即停當,妥貼。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貼。
259、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谷。形容脫離生產(chǎn)勞動,缺乏生產(chǎn)知識。
260、四體不勤:四肢不勞動,形容脫離勞動。
261、四體百。喝梭w的各個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262、四書五經(jīng):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jīng)典。
263、四時之氣:本指一年四季的氣象,后以“備四時之氣”喻指人的氣度弘遠。
264、四時八節(jié):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jié):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節(jié)氣。
265、四山五岳:泛指四面八方各個地區(qū)。
266、四衢八街: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267、四清六活:形容機靈干練。
268、四平八穩(wěn):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jié)實。后常形容說話做事穩(wěn)當。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chuàng)新精神。
269、四面受敵:各個方面受到敵對勢力的威脅或攻擊。
270、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271、四面出擊:形容工作全面展開,沒有重點。
272、四面八方: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
273、四馬攢蹄:指兩手兩腳被捆在一起。
274、四腳朝天:四腳: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
275、四角俱全:比喻完美無缺。
276、四郊多壘:壘:營壘。敵軍四面逼近,形勢危急。也比喻競爭的對手多。
277、四荒八極:四面八方極偏遠之地。
278、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
279、四海一家:四海之內(nèi),猶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統(tǒng)。
280、四海為家:原指帝王占有全國。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戀家鄉(xiāng)或個人小天地。
281、四海他人:指沒有親戚關系。
282、四海昇平:指天下太平。
283、四海升平: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284、四海飄零:四海:代指全國各地。飄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處飄泊,生活無著。
285、四海九州:指全中國。
286、四海皆兄弟: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同“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287、四海鼎沸:四海:古人以為中國四境有海環(huán)繞,用以指全國各地;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288、四海承風:指全國都接受教化。
289、四海波靜:比喻天下太平。
290、四紛五落:形容分散零亂。同“四分五落”。
291、四分五剖: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統(tǒng)一。
292、四分五落:形容分散零亂。
293、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jié),不統(tǒng)一。
294、四方之志:志:志向。指遠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295、四方輻輳: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貨物像車輪上的輻條聚集在轂上那樣匯集到一處。后引申為從各方聚集的意思。
296、四方八面:到處;各個方面。
297、四大皆空:四大:古印度稱地、水、火風為“四大”。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一種消極思想。
298、四沖六達:指四通八達的要道。
299、四沖八達:指四通八達的要道。同“四沖六達”。
300、四不拗六:指少數(shù)人拗不過多數(shù)人的意見。
301、四百四病:指四肢百體的四時病痛。泛指各種疾病。
302、語四言三:指信口亂說閑話。
303、駢四儷六:駢:并列,對偶;儷:成雙,成對。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對偶排比的駢體文。
304、暮四朝三:①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zhì)不變。②比喻反復無常。
305、志在四海:猶志在四方。
306、志在四方: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307、一謙四益:謙虛能使人得到好些益處。
308、揚名四海:揚名:傳播名聲。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海環(huán)繞,故以“四!贝溉珖魈帲灰仓甘澜绺鞯。指名聲傳遍各地。
309、眼空四海: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見。
310、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311、眼觀四處,耳聽八方: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312、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
313、五零四散:形容零星渙散。
314、五湖四海: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F(xiàn)有時也比喻廣泛的團結(jié)。
315、文房四藝:指琴、棋、書、畫。
316、文房四物:俗指筆、墨、紙、硯。同“文房四寶”。
317、文房四士:俗指筆、墨、紙、硯。同“文房四寶”。
318、文房四侯:指筆、硯、紙、墨。古人戲稱筆為管城侯毛元銳,硯為即墨侯石虛中,紙為好畤侯楮知白,墨為松滋侯易玄光,故稱。
319、文房四寶:俗指筆、墨、紙、硯。
320、微機四伏: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321、危機四伏: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322、投諸四裔:比喻流放到邊遠的地區(qū)。
323、室徒四壁:猶言室內(nèi)空無一物。比喻貧窮。
324、三三四四:猶三三兩兩。形容人數(shù)不多。
325、三求四告:指再三求告。
326、三清四白:指非常清白。
327、三親四眷:泛指眾親戚。同“三親六眷”。
328、三妻四妾:妻妾眾多的意思。
329、三朋四友:泛指各種朋友。
330、三鄰四舍:泛指鄰居。
331、三老四少:①老少眾人。②方言。稱參加青幫的人。猶言老少爺們或兄弟爺們。
332、三反四覆:指反復無常。
333、三翻四覆:翻:轉(zhuǎn)。反復無常。
334、三翻四復:變化無;蚍磸投啻。
335、三從四德: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準之一。
336、三長四短:①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長兩短”。②猶閑話,壞話。
337、三病四痛:指病痛很多。
338、囊括四海:囊括:比喻統(tǒng)統(tǒng)包羅在內(nèi)。指統(tǒng)一全國。
339、名揚四海:四海:天下。名聲傳揚到天下。形容名聲很大。
340、六通四達:猶四通八達。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341、六通四辟: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時。
342、狼煙四起: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343、九洲四海:九洲:指中國;四海:古人認為,中國九州之久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此指中國以外的地方。指中國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344、九州四海:猶言天下。泛指全中國。
345、街坊四鄰:街坊:鄰居。指住處鄰近的人。同“街坊鄰里”。
346、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墻壁。形容十分貧困,一無所有。
347、烽火四起:戰(zhàn)爭的火焰從四面八方燃燒起來。形容邊防不安寧,四處有敵人進犯。
348、放諸四海而皆準: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同“放之四海而皆準”。
349、放之四海而皆準: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海環(huán)繞,故稱全國為“四!保粶剩簻蚀_。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350、楚歌四起: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351、楚歌四面: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352、楚歌四合: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353、臂有四肘:比喻不凡的相貌。
354、八萬四千:本為佛教表示事物眾多的數(shù)字,后用以形容極多。
355、重三疊四:形容多次重復。
356、重三迭四:形容多次重復。
357、遮三瞞四:說話、做事多方掩飾,不爽快。
358、張三李四:假設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359、再三再四:重復好幾次。
360、言三語四:言、語:說、講。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361、推三阻四:找各種借口推托。
362、推三推四:找各種借口推托。同“推三阻四”。
363、條三窩四:搬弄是非,挑拔離間。
364、挑三嫌四:指挑挑揀揀,嫌這嫌那。同“挑三揀四”。
365、挑三檢四:指挑挑揀揀,嫌這嫌那。同“挑三揀四”。
366、挑三揀四:形容過分地挑剔。也指對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選。
367、挑三豁四:指挑撥是非。
368、挑三撥四:指挑撥是非。同“挑三豁四”。
369、說三道四:形容不負現(xiàn)任地胡亂議論。
370、牽五掛四:指接連不斷。
371、欺三瞞四:一再欺騙隱瞞。
372、偏三向四:指偏向、袒護某方。
373、拿三搬四:比喻不服從調(diào)派。
374、連三接四:猶言接連不斷。
375、連三并四:猶言接連不斷。
376、拉三扯四:指談話或議論牽扯無關的人或事。
377、狂三詐四:狂:誆的假借,誆騙。一味欺詐。
378、接三連四:接連不斷。
379、橫三順四:形容縱橫雜亂。
380、橫三豎四:猶言橫七豎八。
381、丟三忘四: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同“丟三落四”。
382、丟三落四: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
383、丟三拉四: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同“丟三落四”。
384、調(diào)三斡四:指挑撥是非。
385、調(diào)三窩四:搬弄是非,挑拔離間。
386、調(diào)三惑四:指挑撥是非。同“調(diào)三斡四”。
387、顛三倒四:形容說話做事錯雜紊亂。
388、低三下四:形容態(tài)度卑賤低下也指工作性質(zhì)卑賤低下。
389、倒三顛四: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390、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后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數(shù)字的成語】相關文章:
數(shù)字成語05-23
成語里有數(shù)字的成語10-26
數(shù)字成語_關于一的成語11-27
數(shù)字成語大全05-21
關于數(shù)字的成語07-18
帶數(shù)字的成語07-12
有數(shù)字的成語08-11
有關數(shù)字的成語09-25
數(shù)字成語大全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