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考試焦慮與父母有關(guān)
我有嚴重的考試焦慮,該如何克服呢?
每次遇到考試我都會緊張半天,特別是比較大的考試,以至于各種各樣的癥狀都來了,比如心慌、控制不住脾氣、拉肚子。
這些還是小問題,更大的問題是我一接觸書就開始聽外界的聲音,只要有一點吵(其實在別人看來很小)我就接受不了。雖然還可以學得下去,但是心里想的都已經(jīng)是那個噪音了。
到了考試時,會害怕自己集中不了精神,以至于真的就胡思亂想了。我特別郁悶,現(xiàn)在都吃不進東西了!也不想睡覺。
有沒有辦法可以改變我,我要不要看專門的心理醫(yī)生。
――一名焦慮的中學生
高考和中考都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考試焦慮勢必將會像往年一樣,成為無數(shù)學生和家長們共同苦惱的問題。
考試焦慮,顧名思義,就是現(xiàn)在的或即將到來的考試,引發(fā)了當事人極其強烈的焦慮情緒。
那么,當事人僅僅是因為考試而焦慮嗎?
不!廣東省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的副主任醫(yī)師寧布說:“考試焦慮的背后,是學生對不能獲得愛與認可的憂慮!
廣州中山三院心理科的副教授王玲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她說,她處理過多起關(guān)于考試焦慮的案例,最后多數(shù)可以找到一個共同的答案:他們之所以出現(xiàn)過分強烈的考試焦慮,都是因為,他們很難獲得父母的認可。
額外的焦慮多來自父母
童年時,我們與父母的關(guān)系,會被我們內(nèi)化到人格中,構(gòu)成“內(nèi)在的父母”與“內(nèi)在的小孩”這樣一個內(nèi)在的關(guān)系模式,這是解答我們許許多多行為的一把鑰匙。
許多父母常有一個錯誤的觀點:如果不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就不懂得認真學習。于是,他們習慣給孩子施加巨大的壓力,以迫使孩子更認真地學習。這種做法看上去頗有道理,但其實有很多惡果,最直接的惡果是,孩子除了承受學習和升學的天然壓力外,還要承受來自父母的巨大壓力。于是,他們面臨考試時過分焦慮,就不難理解了。
更要命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關(guān)系模式,最終會被植入孩子的內(nèi)心中,以“內(nèi)在的父母”的方式,繼續(xù)給“內(nèi)在的小孩”施加巨大的壓力。也就是說,有嚴重的考試焦慮的孩子,他們那些額外的焦慮,多數(shù)都來自現(xiàn)實的父母,或“內(nèi)在的父母”。
兒子,你不需要是最棒的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小雷的案例,典型地說明了,考試焦慮是怎么形成的。那天,他來向我咨詢說,他兒子才上小學一年級,是班長,前不久第一次參加小學考試,語文考了95分,數(shù)學考了99分,總成績在班里排第10名左右。
我這位朋友對兒子這個成績挺滿意,但小雷自己非常難過。他對爸爸說:“我是班長啊,我應(yīng)該考第一,才對得起這個位置!睘榱藫崞絻鹤拥慕箲]感,他給兒子做了許多思想工作,但兒子仍然處于強烈不滿的狀態(tài),甚至覺都睡不好。
“你對兒子要求高嗎?”我問他。
“不高,”他回答說,“我覺得兒子這個成績挺好的,畢竟他只是因為馬虎丟的分,這不算什么,小孩子馬虎一點很正常。”
我讓他描述一下,他常常對兒子說哪些具體的話。
“我說得最多的就是鼓勵,我常對兒子說,你是最棒的。”他說,“每次兒子聽到我這么說,他都是很開心,但這次考試后,這句話不頂用了!
“自然不頂用了,因為你兒子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他不是最棒的了!蔽覍λf,他這樣的話,就是問題所在。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說,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與認可,不是簡單的夸獎或鼓勵,而是無條件的接受,即父母對孩子表示,不管你優(yōu)秀不優(yōu)秀,我們都會無條件地接納你,愛你。得到這樣的接受后,一個孩子就會非常有安全感,同時也會特別自愛、自信。
我對他解釋了這一點,并建議他回去對兒子說,不管你學習好還是不好,老爸和老媽都會一如既往地喜歡你接受你。他答應(yīng)試一試。
結(jié)果,第二天,他興奮地給我打電話說,問題的確出在這里,小雷聽了他那番話后,立即松了一大口氣,不再對自己的成績耿耿于懷了。
可怕的“天花板效應(yīng)”
幾年前,寧布去一個朋友家做客,朋友以女兒為榮,因為女兒不僅乖巧懂事,而且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名列前茅。女兒不在時,她會對別人拼命夸女兒,但女兒一出現(xiàn),她就會百般挑剔。她說,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女兒驕傲自滿。
現(xiàn)在,寧布又見到了這個朋友,一說起女兒來,她就只有憤怒和無奈了,原來女兒已成了一個小太妹,不僅學習毀了,而且還常和一些“壞男孩”交往。
這個結(jié)果不難預(yù)料,因為她女兒看自己怎么努力都達不到媽媽的期望,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心理學有一個術(shù)語:天花板效應(yīng)。意思是,如果我們把門檻設(shè)到天花板那么高,讓別人怎么都爬不上來,那么他們最后就不會再努力了。
所以,父母要多夸獎孩子。但我前面提到,即便夸獎都未必是好事,因為最好的動力不是來自現(xiàn)實父母或“內(nèi)在的父母”的鞭策,而是來自于“內(nèi)在的小孩”。
無條件的接納才是答案
“內(nèi)在的父母”與“內(nèi)在的小孩”的關(guān)系模式,主要在童年形成。在一個孩子的人格中,到底是“內(nèi)在的父母”占主要力量,還是“內(nèi)在的小孩”占決定力量,主要取決于孩子童年時父母對待他的方式。
寧布說,孩子小時候很容易順從父母的愿望。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順從了父母的愿望,他們才能獲得父母的愛。從這個角度而言,父母很容易控制孩子,從而將他們所渴望的壓力施加在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不擔心孩子成為一個僅僅知道學習壓力,而不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懼怕孩子以后患上考試焦慮癥,甚至患上的強迫癥,那么他們最好在孩子的3~6歲期間就實施這種壓力。
可以說,任何塑造孩子的巧妙方法都不如無條件的愛。真正偉大的父母,會對孩子表示,無論你優(yōu)秀不優(yōu)秀,無論你成功不成功,做父母的都會一如既往地接納你愛你。
有了這種愛的保證,一個孩子就會獲得自由,會充分地享受學習。學習會帶給他充分的樂趣,遇到重大的考試,他也會有焦慮,但那是正常的焦慮,而所謂的病態(tài)的考試焦慮,就極少會出現(xiàn)在他身上。
【考試焦慮與父母】相關(guān)文章:
考試焦慮癥作文04-30
音樂考生考試焦慮分析04-30
考試焦慮的認知因素研究04-27
考試前孩子緊張焦慮怎么辦09-01
外語考試中焦慮問題的對策分析04-27
高中生考試焦慮問題及教育策略05-01
如何正確對待考試焦慮作文11-18
小學生考試焦慮心理輔導活動方案02-27
大學生考試焦慮原因分析及干預(yù)對策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