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端州古城墻 -資料
廣東現(xiàn)僅存的完整古城墻,位于肇慶市區(qū)內(nèi),始建于宋代,
肇慶端州古城墻
。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80.2米,制高點在城北披云樓地段,目前城墻高出地面10米。城墻兩側(cè)磚砌,中間夯土,外圍共有28個城垛(敵臺)。城磚規(guī)格達(dá)40多個品種,是歷史上多次修葺的見證。建筑城墻壁的`起因,是廣西壯族首領(lǐng)儂智高反宋,連攻下邕(今南寧),封(今封開)、康(今德慶)等州,端州太守丁寶臣因無城墻壁防守,棄城而逃。儂智高失敗后,于公元1053年始筑土城墻。政和三年(公元1113)郡守鄭義將土城墻擴大,筑為磚城,開四門:東曰宋崇,西曰鎮(zhèn)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
資料
《肇慶端州古城墻》(http://www.szmdbiao.com)。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首次修葺,東門改稱“正東”,西門改稱“景星”。明成化年間至明末,共修城墻十一次,其中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知府李王遂加大部分城墻厚度,并刻制四門的石匾額,改了東門和南門的稱謂,自此,東門曰慶云,西門曰景星,南門曰南薰,北門仍曰朝天。清代修葺九次,民國五年(公元 1916年)修葺后,至民國十三年到十五年這三年內(nèi),卻將城門樓、雉角樓、月城、炮臺、文昌閣拆除,城墻除披云地段外,其余全部拆低了約7市尺、并填塞四城門,改成馬路斜坡。新中國成立后,歷年都重視維修。在江濱堤路建成之前,城墻起著防洪的作用,現(xiàn)城墻基本完好,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肇慶端州古城墻 -資料】相關(guān)文章:
1.肇慶龍山 -資料
2.肇慶星湖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