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廟 -資料
張良廟位于秦嶺柴關(guān)嶺南麓,紫柏山東南腳下,距漢中留壩縣城17公里處的廟臺子街上,
張良廟
。川陜公路橫越門首,交通較為方便。相傳為漢高祖劉邦的主要謀臣,“漢初三杰”(張良、蕭何、韓信)之一的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帝業(yè)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隱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風(fēng),在這里建廟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稱“張良廟”。
張良為“漢初三杰”之首,劉邦自己就這樣說過:“出謀劃策,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安撫百姓,籌集糧餉,我不如蕭何;統(tǒng)帥百萬大軍,戰(zhàn)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此三位都是人杰。”但張良深知和劉邦共事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安樂,所以當(dāng)西漢立國之時,正是張良“辭漢”之日,留在秦嶺深處的紫柏山上潛心修道辟谷成仙。此舉正中劉邦下懷,當(dāng)他當(dāng)了西漢開國皇帝之后,就敕封張良晉侯。400年之后的東漢之末,張良的第10代孫張魯做了“漢中王”,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蓋世而討封,不以位極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這座“漢張留侯祠”。從那時起,這里就成為道教活動的勝地中心,四方攬勝者絡(luò)繹不絕,爭相觀光。這座古廟猶如一面歷史的鏡子,反映著張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對他的崇敬。
當(dāng)秦始皇吞并六國,實行暴政統(tǒng)治的時候,張良還是個青年,出生于公元前185年,安徽毫州人,號稱姬公子,其祖父姬開地,父親姬平,都相繼為韓國相國,侍奉過五朝君王。及韓國滅亡,張良為了報仇雪恨,不畏強敵,乃決心刺殺秦始皇。趁秦始皇東游之際,宮車行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境內(nèi)),張良馬上令力士拋出120斤重量的大鐵錘,可惜“誤中副車”,受驚的秦始皇卻安然無恙,力士當(dāng)場被擒,觸樹而死。姬公子便隱名匿姓(改為張良)逃亡到下邳(念 pi,一聲)。“搏浪飛椎”的典故源于此。李白有詩云:“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張良逃到下邳以后。在圯橋(即江蘇沂水大橋)遇見黃石老人,黃老為了考驗張良的為人和才智,故意將鞋子掉在一橋下,吩咐張良去拾上來,還叫他親自跪地穿鞋,張良一一順從照做,獲得黃石公的青睞,便約張良5日后天明來圯橋上再見。張良一連兩次都遲到了,直到第三次夜未半再進圯橋。才見到了黃石公,黃為了獎勵張良的這種韌性、耐性和毅力,授給他—部周文王遺著的《大公兵法》,張良在艱難的西逃途中月夜攻讀,遂感行刺秦始皇乃為蠢事,后來便做了劉邦的謀士,
資料
《張良廟》(http://www.szmdbiao.com)。張良廟原在紫柏山頂,約在明清之際移至山下,相傳為張良的“辟谷”之所在。廟有6大院,150余間殿宇,總面積l.4萬平方米。廟門是彩石基座。磚構(gòu)券洞式牌摟。進大門是一座連通二門的大木橋,名曰“進履橋”,取張良在圯橋為黃石公進履之意,即“圯橋納履”典故而設(shè)計建造的。當(dāng)年蘇軾曾在這里吟頌:“曾聞圯上逢黃石,久矣留侯不見欺。”贊揚了張良一生有始有終里表一致。門院內(nèi)有鐘、鼓樓和三角形的“靈官段”,越過遍立歷代名人碑碣的前、后過庭,進入二山門便是大殿院。大殿院是張良廟的主題——人生業(yè)績的光輝點。殿上懸有白金匾額,4個金光燦爛的大字:“帝王之師”。觀后,不由得使人想起《唐詩》李商隱的詩句:“張良黃石術(shù),便為帝王師。”這座殿院當(dāng)然專為此題設(shè)計的。張良輔佐劉邦的功績很多,知名度特大的首推《鴻門宴》這個故事。鴻門在現(xiàn)今陜西臨潼區(qū)東新豐鎮(zhèn),為當(dāng)?shù)厮d辦的旅游點,有宴會故址、有“項莊舞劍”的塑像,基本再現(xiàn)了當(dāng)年“鴻門宴”事件。 西漢建國之時正是張良隱退之時。他只管在秦嶺深處的.紫柏山麓,日與百姓為伍,躬耕田畝;夜與琴書相伴,悟道參禪。馮玉祥將軍,在此留下敬仰張良的楹聯(lián): “收秦關(guān)百二山河奇謀獨運,輔漢家統(tǒng)一事業(yè)成功不居。”廟大殿中供奉著張良的塑像,道骨仙肌,智慧卓然。右側(cè):“南花園”的池中有張良“辟谷學(xué)仙”的“辟谷亭”。于右任題碑:“送秦一椎,辭漢萬戶”,贊其“只做大事,不做大官”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左側(cè)北園建有“洗心池”,清冽一潭,青天白云映入池底,使游客在此得到精神的浴滌。“北花園”中還有張良拜黃石公為師的“拜師亭”,還有學(xué)成自退,返回云山的“回云亭”。再經(jīng)翠竹蔽蔭的曲徑盤道攀援直上便到了廟中的制高點,人間仙境的“授書樓”,它取黃石公給張良授書之意。凌頂舉目,天地之間,谷幽漳明,神意飄然。廟內(nèi)現(xiàn)存摩崖石碑100多塊,木匾50多面,木、石刻對聯(lián)30多幅。無數(shù)失意官宦和厭世文人紛紛留墨跡托意于此。
張良廟傍山依水,古樸典雅,終年云靄繚繞,頗有仙家靈氣。柴關(guān)、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個圈椅狀,廟前一水和廟后一河又成環(huán)抱之態(tài),廟四周幽靜肅穆,方圓百里蒼松紫柏挺拔蒼翠,大有護法衛(wèi)道之像。二水輕流低吟,如琴鳴曲;鳥語清脆,空谷傳音;再加以廟宇玲瓏,樓臺迭現(xiàn),常使風(fēng)塵仆仆的游客,如去云霧飄渺,變幻無常之境,頓生飄飄欲仙,游身世外之感。張良廟融名勝、古跡、文物、風(fēng)景于一體,成為陜南著名的游覽勝地。
【張良廟 -資料】相關(guān)文章:
1.香港 廟 -資料
4.紹興禹廟 -資料
5.綠崖廟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