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陪孩子成長要有智慧 -資料
一、陳女士
職業(yè):教師
女兒今年7歲,讀小學一年級
對女兒的期許:希望她身心健康,有一個快樂人生,
陪孩子成長要有智慧
。語錄
如果孩子每次摔倒,媽媽都幫著扶起來,孩子每次遇到困難,媽媽都在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孩子不知不覺就會養(yǎng)成依賴父母的習慣,不能盡早獨立。
媽媽要舍得放手
陳女士和愛人都是中大研究生畢業(yè),在他們看來,在正常情況下,女兒不會是一個差學生,而他們對于女兒的期望也不是特別大,覺得她只要身心健康,有快樂的人生,就足夠了,“成績神馬的都是浮云,我們不希望她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這樣孩子壓力很大,我們做家長的也很痛苦。”
“許多家長并不缺家庭教育的知識和理念,缺的是實踐,是如何把這些理念運用到實踐中。”陳女士一直從事幼教的工作,她認為,媽媽的天性是保護孩子,“但這種保護很容易過度,很多時候媽媽們都舍不得放手。孩子摔了一跤,媽媽的生理反應(yīng)肯定是很心疼,本能反應(yīng)是上前把孩子扶起來,并檢查孩子是否受傷,
資料
《陪孩子成長要有智慧》(http://www.szmdbiao.com)。但如果孩子每次摔倒,媽媽都幫著扶起來,孩子每次遇到困難,媽媽都在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孩子不知不覺就會養(yǎng)成依賴父母的習慣,不能盡早獨立。”陳女士回憶道,女兒剛學走路的時候也經(jīng)常摔跤,“看到女兒摔跤我別提有多心疼,但理智告訴我一定要克服這種生理反應(yīng),要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爬起來。”在陳女士的“狠心”下,女兒很快學會了走路,并且很小就很獨立。
感動
一刻
又多了一個可依靠的人
最近,繁忙的工作壓得陳女士病倒了,她發(fā)高燒,躺在家里。女兒看到媽媽難受的樣子,非常關(guān)切地詢問媽媽的病情,并給媽媽蓋上被子,還在媽媽的額頭上印下一吻,說:“媽媽多休息,病會好起來的。”
看到女兒這么懂事,陳女士特別感動,“突然感覺女兒特別貼心,覺得自己這幾年對女兒的付出沒白費,以前覺得愛人是自己唯一可依靠的人,可現(xiàn)在突然覺得我又多了女兒這個依靠,心里別提有多開心,病也很快好了。”
前車
之鑒
愛要用行動表達出來
陳女士之所以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堅持“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原則,是因為她從小缺乏的就是“愛和自由”,“小時候,媽媽對我們特別嚴格,從來不會有任何親密的舉動來表達對我們的愛。所以從小我就特別怕媽媽,感覺與她心理距離越來越遠。即使現(xiàn)在我身為人母了,知道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我還是無法與她親密,比如手挽著手逛街等。有心里話也不會跟媽媽講,這些都是小時候留下的陰影。”
【陪孩子成長要有智慧 -資料】相關(guān)文章:
天壇資料08-15
泰山資料10-20
苦難的歷程 -資料03-13
樹的故事 -資料06-01
梅花的品格資料11-14
成功語錄 -資料03-13
婚姻的天條 -資料06-01
黃河介紹資料10-07
襄樊旅游 -資料03-13
清西陵 -資料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