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同樣的情境中國人,西方人各自如是說——
在人際交往時,第一印象的要素是:
中國人說:他這人心眼兒好!
西方人說:他令我眼前一亮!
分析中西的“描述人格維度”表的第一項,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人重個人品質(zhì),西方人重外在表現(xiàn),
中西方人交友的差異研究
。一說“這個人”,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這個人”的外在表現(xiàn):是否有活力?是否熱情?是否健談?……而中國人是從“這個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zhì)來看,價值判斷、道德判斷是描述人的前提。中國人關心的是該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小人還是君子”,外表印象并不很重要。這一點在中國人的交友、擇偶方面表現(xiàn)很明顯。應用:如果你和西方人打交道,應該明了西方人很注重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外向開朗有活力的形象往往能給對方以好印象。在與人交往,比如做生意時,這樣的印象往往可以使事兒好辦得多。
而西方人如果要想和中國人交上朋友,“日久見人心”便顯得很重要。中國人要看你的優(yōu)秀品質(zhì),外表的虛話中國人不信!
在友誼的維持中:
中國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方人說:他到哪兒,哪兒就有笑聲,我們都喜歡他。
把西方“人格維度表”的第二項和中國大學生“人格維度表”的第四項對比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西方的人際交往特點是直接指向他人的,是較留于表面的淺層次的東西,比如令人愉快,有感染力等,
管理資料
《中西方人交友的差異研究》(http://www.szmdbiao.com)。而中國年輕人的人際交往特點是直接指向個人品質(zhì)的,是內(nèi)在的東西,如善良寬厚,好心腸、和善等。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人生活比較封閉,人際交往圈子小,所以非常注重選擇交往對象的品質(zhì)。西方人愛開雞尾酒會,一大群人湊一塊兒,打打哈哈,聊聊天氣。而中國人則講究三五好友,一杯清茶,推心置腹地深入交流。實際上,為了尋找人格相似的同伴,中國人更愿意和那些有相同人格的人交朋友。比如,“意氣相投”和“人以群分”就表明中國人更傾向于和相似的個體在一起,最后形成群體。正因為兩種人際觀念不同,所以常會聽說一些中國留學生到國外時常顯得很孤僻,不合群,他們總想和人品好的人做朋友,而不習慣于和周圍人泛泛的交往。
應用:現(xiàn)在中國年輕人人際交流的圈子不斷擴大,如果只重視內(nèi)在的東西,而不注重表面形式的話,人際交往也會產(chǎn)生困難。在人際交往中不但要看對方的內(nèi)心,表面淺層次的東西也不可忽視。這對年輕學生來說,是走向社會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修煉內(nèi)容。
為何西方人朋友圈在個性領域沒有很強的相似性?
許多西方文化是強調(diào)獨立自主的個體主義文化,個體傾向于將自己看作獨特的、與眾不同的,甚至在諸如婚戀關系和親子關系這樣的親密關系中,強調(diào)的仍然是個性。
一個人如果跟別人具有同樣的處事態(tài)度,可能雙方都會感覺良好,感覺脾氣相投;但是個性相同,可就不見得有很好的感覺,極少有人會對自己完全滿意,如果對方完全把自己的缺陷呈現(xiàn)出來,自己可能就不會感到很舒服。
集體主義文化讓東方人更喜歡選擇跟自己相似的人交朋友。
相對而言,大部分東方文化本質(zhì)上是集體主義的。集體主義文化一個最主要的特點是他們強調(diào)人際間的共通性。人們有強烈的動機努力和他人保持一致。他人,特別是重要的人物,是構(gòu)成完整自我的高度積極成分。在理解別人的個性方面,東方人也似乎處于特別有利的位置,因為東方文化所強調(diào)的人際共通性,使他們在人際敏感性方面更為突出。
綜上所述,在人際交往的第一印象中:西方人更注重對方的個性,包括外在和內(nèi)在兩個方面。而中國人更注重對方的談吐,即內(nèi)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