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于府,
來!跟孔子學定位
。子貢贖魯人于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鬃釉唬骸百n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弊勇氛缯,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鬃釉唬骸棒斎吮卣缯咭印!笨鬃右娭约殻^化遠也。子曰:“由也,汝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汝。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子曰:‘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
《論語•子路》:“‘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10
“孩子,你本是名門之后……”媽媽說。
看著家徒四壁的一切,回顧著祖上的輝煌,那我應該做什么?會成為一個人一生的思考。
從一無所有到無所不有的空間就此打開。
原來,每個成功的男人后面,不只是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更有孵化歷史的一位母親。
她的話,孵化了這個男人一生好學、精研,讀人、閱史、歷天下、省自身的系統(tǒng)定位。
以致這個男人垂暮之年——“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但這個定位是從身心磨練為終始的,這個人17歲母親去世后不久,權貴旺族季氏要宴請“士”,遂前往,卻被陽虎攔住了。陽虎對他說:“季氏宴請的是士,不敢請您!”他只好退了出來。這樣的故事翻版幾乎伴隨著他的一生。
11
一個家徒四壁的名門之后應該做什么?
他一生定位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學問的路經(jīng),其學習和整理“ 詩書禮樂易春秋”的過程,讓人嘆為觀止,
管理資料
《來!跟孔子學定位》(http://www.szmdbiao.com)。三十歲后,這個人向魯國音樂大師師襄學琴。一支曲子學了十幾天,師襄很滿意地說:“嗯,彈得不錯,可以學新地了!
但這個人卻搖搖頭:“曲調(diào)我掌握了,但技巧運還不嫻熟!
數(shù)日后,這個人彈得行云流水般動聽了,但他自己仍不滿意:“這支曲子蘊涵的道理我還沒有領會,繼續(xù)練習。”
數(shù)日后,師襄說:“現(xiàn)在你彈得跌宕起伏,很有表現(xiàn)力,你已經(jīng)領會了曲子內(nèi)在的精神了,可以練習新曲了!
這個人還是頭也不抬地說:“我還沒有體會到作曲者是誰,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神魂融溶、不倦地習悟領會,突然有一天,他跑道師襄面前說:“老師!作曲者他高高個子,黑黑臉龐,目光深沉,若有所思地眺望遠方,處處顯示著他寬闊的胸懷、高尚的品德、遠大的志向,四面八方的國家都臣服于他。我想,這個人是周文王?”
師襄大為驚訝地站起來,向這個人連連作揖,說:“對極了!我的老師教我時,說過這曲子正是叫《文王操》。
實踐確保了他對很多事的定性準確,進一步確保了這個人的定位透徹,這樣的堅持到后來,他被奉為圣、72個學生被奉為賢,后世被多個朝代所世襲。
老子曰:“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他雖好學、精研,讀人、閱史、歷天下、省自身,但定位的時間確在一個“道不行”的年代。
但正是對自己“道”身體力行的畢生堅持,學生們透骨入髓的領悟和智行。后世對待他,往往是這幾個層面:
※你行!
※有人說你行!
※說你行的人行!
※你說行就行!
※沒人說你不行!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電子郵件:13878182277@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