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沿黃三級公路工程路
沿黃三級公路工程路基填筑質量控制
1.前言
路基石道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道路結構的主體,又是路面建設的基礎,同時也是橋涵工程的紐帶。沒有堅固的路基,就沒有穩(wěn)固的路面。促使橋涵引線兩端出現跳車現象,減緩正常行車時速。因此路基的好與壞是關系整個工程質量及車輛的正常行駛。路基工程是一項公路建設中主要項目。不僅在工程數量、投資巨大,使用勞動力也是最多的。常視為控制公路施工進度的關鍵特別是公路通過不良地質和水文地帶所遇到的技術問題就更困難。如果在設計和施工稍有不當就很容易產生各種病害,導致路基路面破壞,影響交通行車安全。路基在一個工程中往往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方面,不管是填方還是挖方段路基,它所涉及到的材料、人工、機械都是十分巨大的。怎樣在現有的條件下完成最理想的路基工程,路基質量的控制尤為重要。只要質量過關了,效率的作用才會體現出來,也只有質量過關了路基的成果才會得到大家的認同,負則一切的都是空談。今年來,路基的大小事故有著越趨增加的勢頭,人們在追趕進度之時,卻忽略了路基質量的問題。一段路基出現問題牽扯到的方方面面是很多的,眾人做出的努力也等于白費。
在離開學校到工地的半年多時間里面,我接觸的全部抵路基方面的東西,漸漸的明白了路基的重要性。一段路基從最初的荒蕪到成型是一個讓人很振奮的事情。我一路走來,路基的清表、填筑、壓實、附屬等都有直接的參與,大大小小的問題也出現過很多很多,怎么樣面對出現的問題,怎么樣在不好的環(huán)境下學會更多的知識是我體會比較深的一點。寫下這篇論文是我對這半年時間的一個總結,希望可以看到自己現在的不足從而找出新的努力方向。
2、路基質量要求
2.1 路基穩(wěn)定性
路基應具有足夠的整體穩(wěn)定性,路基是直接在地面上填筑或挖去一部分地面建成的。路基修建后,改變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狀態(tài)。在工程地質不良的地區(qū),修建路基可能加劇原地面的不平衡狀態(tài),從而導致路基發(fā)生各種破壞現象。因此,為防止路基結構在行車荷載及自然因素作用下發(fā)生整體失穩(wěn),發(fā)生不允許的變形或破壞,必須因地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來保證路基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
2.2 路基的強度
路基應具有足夠的強度,路基的強度是指在行車荷載作用下,路基抵抗變形
與破壞的能力。因為行車荷載及路基路面的自重使路基下部和地基產生一定的變形,較大的變形會影響路面的使用品質。尤其是不均勻沉降,直接導致路面的不均勻沉降,降低路面平整度,同時,也是路面早期破損的重要原因。為保證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產生超過允許范圍的變形,要求路基應具有足夠的強度。
2.3 路基的水穩(wěn)性
路基應具有足夠的水溫穩(wěn)定性,路基的水溫穩(wěn)定性是指路基在水和溫度的作用下保持其強度的能力。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強度將會明顯降低。因此,對于路基,不僅要求具有足夠的強度,而且還應保證字最不利的水溫狀況下強度不會明顯降低,這就要求路基應具有一定的水溫穩(wěn)定性。
2.4 路基排水
路基應確保排水通暢,路基施工應自始至終確保排水通暢。路基施工前,應首先設置完善臨時排水系統(tǒng)。永久排水設施應確保排水通暢,并力求內在及外觀質量優(yōu)良。路基的排水在一些多雨的地方尤為重要,排水系統(tǒng)做不好,往往導致一段路基的多次反攻和整修,不管是施工中的臨時排水還是施工完成之后的排水系統(tǒng),都是影響路基保持長久穩(wěn)定的根本原因之一。完善路基綜合排水設計縣級以上公路工程設計中,必須遵循因地制宜,整體規(guī)劃,綜合考慮的原則進行路基縱、橫向排水設計,避免造成路基兩側長期積水侵泡路基,使路基承載力下降而發(fā)生沉降變形。在村屯路段必須設置排水邊溝,平坡路段邊溝須設有縱坡,確保排水通暢。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變坡點處設置簡易或永久性泄水槽。挖方段根據上邊坡的匯水面積來設計截水溝,并考慮邊坡土質和邊坡,設置擋墻防止塌方,路基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設砂礫曾及滲水盲溝,并加大、加深邊溝等排水設施。
2.5 路基填筑高度
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須保證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細水及凍脹作用的影響面降低其穩(wěn)定性,按照路基設計規(guī)范要求,根據土基干濕類型及毛細水位高度,確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當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達到規(guī)范規(guī)定時,則應采取相應的處治措施,如:換填砂礫、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設置隔離層或修筑地下深水溝等以避免地面積水和地下水侵入路基,影響路基工作區(qū)的土基強度與穩(wěn)定性。土質挖方路基,必須換填不少于60cm砂礫,石質挖方路基,必須設置30cm砂礫墊層,橫向排水不暢路段要加設盲溝。
2.6 明確路基填料質量標準
要求在各級公路工程施工圖設計中,必須明確不同填高內路基填料的最小強
度及最大粒徑要求。種植土、腐殖土、淤泥凍土及強膨脹土等劣質土嚴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礫類土應優(yōu)先選作路床填料,土質較差的細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2.7 路基防護
積極采用路基綜合防護形式積極推行植物防護與硬防護相結合的綜合防護形式,在比較穩(wěn)定的土質邊坡采用種草、鋪設草皮、植樹等植物防護措施。巖體風化嚴重、節(jié)理發(fā)育、軟質巖石、松散碎石土的挖方邊坡以及受水流侵蝕,植物不易生長的填方邊坡可采用護面墻、砌石等工程防護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沖刷路段采用擋土墻、砌石護坡、石籠拋石等直接防護措施。
2.8 路基邊坡
路基邊坡是一段路基完成后的重要工序,不僅影響到路基的壽命更是路基給人最直觀印象的第一點。上、下邊坡穩(wěn)定美觀上邊坡防護應首先確保安全、耐久。同時應注意施工質量的內實外美。
下邊坡防護的型式較多,在確保施工內在質量的同時,應高度重視工程外觀質量。確保路基邊坡穩(wěn)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邊坡應根據填料種類、邊坡高度和工程地質條件等規(guī)范確定,高填路堤必須進行路基穩(wěn)定性驗算。填方邊坡過高時可考慮在邊坡中部加置邊坡平臺。
2.9 路基附屬及其他
小橋涵的施工,應做到內實外美。以往小橋涵的施工,往往不夠重視,質量難以保證,尤其是外觀質量往往較差。特別是小橋涵往往是連接路基的重要構造。質量不過關引發(fā)的事故經常出現,最為嚴重的就是過渡段的沉降問題。小橋涵施工完成之后的整體美觀是允許施工時候自行調整的,怎么樣才是最合適最美觀的很有考究。
3、 路基控制要點
3.1 施工前控制
3.1.1 設計方面
設計是一段工程的最初程序,設計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多面性,這就容易導致出現很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如斷面尺寸不合理,邊坡取值不當,排水,防護與加固不妥,未對高填路堤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且施工工藝,填料未作特別要求說明;施工方面,填筑順序不當,未在全寬范圍內分層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規(guī)定,填料質量不符合要求,水穩(wěn)定性差,原路邊坡沒有去除植被、樹根,未做臺階處理;不同性質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類的可壓縮性和抗水性差異,形成不均勻沉降,
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嚴,又無大型整平和碾壓設備,使壓實度達不到要求;施工過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時,路基積水嚴重,無法自行排水,有的積水侵入路基內部,晴天施工時也未排除積水控制含水量就繼續(xù)填筑,以致造成隱患,施工單位責任心不強,自檢控制不到位。所以當設計圖紙方案等來了之后先要做的就是審核。然后還要做好地質勘測調查對路線經過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進行詳細勘察,尤其是對特殊路基段提供詳細的設計資料,地表不良路段,設計可考慮換土或摻白灰、水泥及鋪設土工布等措施。
3.1.2 方案及人員
一段路基的整體方案是指引路基走向的重要指標,方案正確快捷可以省下很多的工料,所以開工前一定要認真的研讀和審核方案的內容。人員的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有關于安全方面的人員,安全問題一向是一個工地的大難問題,稍微出點事故就嚴重的影響工期浪費資金材料。
3.1.3 其他
其他有關施工場地布置、施工便道的設置、施工用電用水是否方便等都會間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和工期。
3.2施工過程控制
路基的施工過程有嚴格的程序規(guī)定,從哪里開始怎樣銜接下一步都是有著說明的。必須認真按規(guī)定要求做好組織、物質、技術及現場四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小橋涵 擋土墻 盲溝等小型構造物通常是與路基施工同步進行,避免路基填筑后又來開挖修建這些構造物,影響工程整體進度和質量控制;施工技術人員,應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和監(jiān)理工程師的指令精心地開展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路堤基地處理——選擇填料——確定路堤填(挖)方式——路基壓實。
3.2.1 合理分配
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順序,明確構造物和路基的銜接關系,對高填方段應優(yōu)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以施工組織設計為龍頭,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合理調配人員、設備,是保證高填方路基施工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多采用機械化施工或綜合機械化施工法,采用配套機械,主機配以輔機,相互協(xié)調,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綜合機械化作業(yè)的方法,能極大地減輕勞動強度,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工程質量和勞動生產率,降低工程造價,保證施工安全。
3.2.2 清理場地
認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質,加強地基壓實處理,地表植被、樹根、垃圾、不良
土質必須予以清除,同時應加大地表的壓實密度,采用大噸位震動壓路機處置。路基清表應該做到,在路基施工方位內不該有樹根大石頭生活垃圾等雜物。對還有地表水、淤泥、雜草、垃圾、腐殖土等地基應進行排除處理。對于軟土類地基按設計要求進行特殊處理。
3.2.3 設置排水
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須疏通路基兩側縱橫向排水系統(tǒng),避免路基受水侵泡。特別是地基土為黃土、粘土等細粒土,在干燥狀態(tài)下結構比較強,有較強的承載能力,一旦受水侵泡,將易形成翻漿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暢通尤為重要,工程監(jiān)理和施工質量自檢人員應認真監(jiān)督;其次,要嚴格選取路基填料用土。路基填料確定前,需進行土質分析、標準擊實等試驗,對于種植土、腐蝕土、淤泥、膨脹土等劣質土和最大粒徑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則,路基填筑前還要根據設計進行施工放樣,建立半永久性的臨時水準點和坐標點并做好記錄。路基坡腳放樣一定要準確,確保路基寬度滿足設計要求,路基坡腳范圍內,要求清除雜草、樹根、淤泥等,并進行整形碾壓,壓實度需達到規(guī)范要求。舊路加寬、半填半挖做好寬度不小于6m的向內傾斜的臺階。
3.2.4 分層填筑
路基施工必須分層填筑,分層碾壓,嚴禁路改工程中滾填,一般路段壓實厚度不得大于30cm,構造物兩側松鋪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質土不能混填,同一種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兩層)。路基填筑須全副填筑,一次到位,嚴禁加寬。碾壓過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壓實度達到規(guī)范要求后,方可進行后續(xù)施工,壓實度檢測每層2000㎡不少于4點。根據不同填土類型和壓實厚度,選擇好壓實設備,對于砂礫土振動壓路機具有滾壓和振動雙重作用,效果較好。路基壓實質量應在試驗段施工中解決壓實因素制定技術措施路基施工分層填筑分層碾壓路段松鋪厚度小于或等于30cm構造物兩側松鋪厚度大于15cm路床頂面最后一層最小壓實厚度大于或等于10cm,路基填筑全幅填筑一次到位,在碾壓過程中含水量控制好達到壓實度規(guī)范后方可后續(xù)施工。
3.2.5 安全養(yǎng)護
路塹施工要保證排水暢通,對上坡施工時,應注意確保坡體的穩(wěn)定,避免欠挖或超挖現象發(fā)生。石方爆破盡量采用中小炮,光面爆破的方法,避免大規(guī)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積過大,坡體失穩(wěn),機械開挖時,邊坡應配以平地機或人工修整。路床頂面如有超挖,應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進行回填,并認真碾壓,壓實度按路床項目標準進行控制。
路基施工中,按照設計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場地附近的臨時排水設施,以保持路基能經常處于干燥、堅固和穩(wěn)定狀態(tài)。路基頂面做成2%~4%的橫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時排除。
路基土石方施工時或完工后,應及時進行路基防護工程施工和養(yǎng)生。各類防護與加固應在穩(wěn)定的基礎或坡體施工。防護工程的砂漿、混凝土,應采用機械拌合,隨拌隨用,并注重做好養(yǎng)生。
3.3.1 施工測量
路基的形成完全離不開測量工作,施工前的測量、施工中的測量放線或完成后的驗工等,測量工作在路基中尤為重要。其內容主要包括:導線、中線及水準點復測。操作的要點:一是要認真熟悉圖紙,復測后檢查與設計是否有誤;二是為滿足施工期間引用需要,在中線復測中增設臨時水準基點標高和加樁的地面標高;三是在每道工序施工測量放線時,測量誤差要滿足規(guī)范要求,必須保證縱橫斷面定位的精度,使施工路基及構造物的定位及幾何尺寸滿足設計質量要求。四是要注意道路下面覆蓋的管網路線,以免在施工中造成損失。
3.3.2 路基填方
控制路基的不均勻沉降與路基填筑的不均勻有很大關系,路基填筑的不均勻又與許多因素有關,如:填料粒徑及性質的不均勻、填土高度的不均勻、壓實度是不均勻等。應避免下列兩個常見的問題:
路基缺口 路基與便道相交處留有缺口。由于路基填筑一層一層的提高,而便道沒有隨著提高,就形成缺口。等到路基填筑到頂面后,再來補這個缺口,缺口部位的總體壓實度肯定偏低,工后沉降肯定比相鄰部位要大。因此便道應隨著路基填筑的升高而升高。
分段填筑端部 臺階不規(guī)范路基分段填筑端部的臺階往往不規(guī)范。設置臺階的目的,是使路基填筑段與段的銜接部位確保壓實度與相鄰部位的壓實度一致。因此,這些臺階不是路基填筑到一定高度后一次性修挖出來,而是每填筑一層,留出一個臺階,臺階寬度2m,臺階端部的虛土應挖除。
(1)分層填筑
填方路基的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一是分層填筑,滿足上一層壓實要求后再填壓下一層,壓實前必須對含水量進行測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在碾壓,避免返工浪費;二是干密度試驗標定準確,對不同的土質要分別標定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個干密度去評定不同土質的壓實度。三是分段施工,縱向搭接兩段交界處不在同一時間填筑,則先填地段應按1:1坡分層留臺階,若兩個地段同時填,則應分層相互交疊銜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m,否則路基會出現不均勻沉陷,影響路
面平整度。當路基穩(wěn)定受到地下水影響時應在路堤底部填水穩(wěn)性優(yōu)良 不易風化的砂石材料或用無機結合料進行加固處理使基地形成水穩(wěn)性好的厚約20cm~30cm的穩(wěn)定層。
(2)松鋪厚度的控制
松鋪厚度與土質類別、壓實機具功能、碾壓遍數等有關,應根據實際情況保證壓實度為原則,路床頂面層最小松鋪厚度不應小于8cm。
(3) 尺寸和坡度
路堤填土寬度每側應比設計寬度寬出30cm壓實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壓實合格后最后削坡不得缺坡,以保證路堤穩(wěn)定性。
(4) 壓實方法
壓實應先邊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輕后重,以適應逐漸增長的土基強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機械推動。同時應在碾壓前 先整平 由路中線向路堤兩邊整成2%~4%的橫坡。在彎道部分碾壓時,應由低的一側邊緣向高的一側邊緣碾壓,以便形成單向超高橫坡。前后兩次輪跡需重疊12cm~20m。應特別注意控制壓實均勻,以免引起不均勻沉降。
(5) 機械作業(yè)的合理安排
應根據工程地形地貌路基斷面形狀、用土量、土方調配情況,合理地規(guī)定機械運行路線,應有全面、詳細的機械運行作業(yè)圖據的施工。土的含水量不夠時配灑水車灑水。含水量較大時配翻曬機械翻曬并用壓路機碾壓。合理的組織及調配機械是保證施工進度及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的關鍵。
4. 具體施工比較
在工地實習的過程中,我有很全面的接觸過路基,對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了進一步的實施和比較。我所在實習的工程是清澗縣沿黃三級公路工程總監(jiān)辦。
在工地實習期間我認真仔細的學習了關于路基填筑和路基質量控制,理論結合實際的方法具體的驗證了前面所提到的各種控制質量的方法。路基的填筑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方法很多很多,但是只要控制好了具體的幾個點,就完全可以將一段路記得質量控制好,并且通用于所有的路基。質量的控制是離不開施工的。不在施工過程中開展的質量控制是軟弱的沒有說服力的,任何的控制方法都必須跟現場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看出它是否有效。離開施工的控制就是空談。一段路基的形成有著特定的過程,這也就限制了在控制導航的局限性和規(guī)范性。我現在就在工地實習的時候,一段路基從無到有形成過程中所牽扯到了控制和要點詳細的說明。
4.1 基床填筑
最通用的路基施工程序是:路基填筑在計劃安排的區(qū)段縱向遞推或分段施工,施工區(qū)域內按三階段、四區(qū)段、八流程施工。采用自卸汽車運土、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細平、壓路機碾壓的機械化作業(yè)方式。
三階段:準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階段
四區(qū)段:填筑區(qū)→平整區(qū)→碾壓區(qū)→檢驗區(qū)
八流程: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平整→機械碾壓→檢驗簽證→路面整形→邊坡整修
4.1.1 試驗段
在分層填筑前,依據技術標準、壓實機械性能、土質類別,先作填土壓實試驗段。試驗段長度為30~200m,寬度為路基全寬。按厚度設計的填料,隨機取樣做壓實度試驗,取得最佳含水量,分層填筑厚度和各類機械壓實遍數、速度等各項參數后,確定填筑施工工藝,并將實驗結果報監(jiān)理工程師審批。
在完成基底清理后,成立實驗小組,成員由土石方工程師、實驗員、施工員、測量工、推土機司機和壓路機司機組成。建立試驗期間及時交流試驗實施情況,調整優(yōu)化實驗方案。當填料運至路基攤開后,施工員應及時記錄填料的級配情況、最大粒徑、填鋪厚度;壓路機司機負責記錄碾壓遍數,以便于實驗人員隨時查找相關資料;實驗人員全過程跟蹤,在不同參數(填料種類、最大石塊粒徑、填料級配、壓實遍數、填鋪厚度、機械設備組合等)前提下檢測即時壓實度,然后繪出不同參數與壓實度的關系曲線,采用數理統(tǒng)計的方法得出壓實度與各種參數關系的經驗數據,用于指導本段的路基施工。
4.1.2 分層填筑
路堤填筑采取橫斷面全寬、縱向分層填筑方式。為保證全斷面的壓實一致,邊坡兩側各超填0.2~0.4m,竣工時刷坡整平、壓實。路堤填筑成型后,用平地機細平路床表面,做好路拱。
立桿掛線控制填筑厚度,根據填土高度及由試驗段確定的分層厚度及壓實參數,由主管技術人員進行書面技術交底。為節(jié)省攤鋪平整時間,在運送填料時,根據自卸車裝料數量、虛鋪厚度計算出卸料間距,填筑前用石灰在路基上畫出網格,自卸汽車將土料卸字網格內。
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堤時,各種填料不得混雜填筑,每一水平層的全寬用同一填筑材料。中途停工,路堤表層及邊坡要加以整理,防止積水。
4.1.3 攤鋪平整
填筑區(qū)段完成一層卸土后,用推土機或平地機攤鋪平整,做到攤鋪面在縱向
和橫向平順均勻,以保證壓路機壓輪表面能基本均勻的接觸地面進行碾壓,達到碾壓效果。
在攤鋪的同時,做2%~4%的橫坡,以利路基排水。
路基每一層攤鋪寬度應按設計預留沉落量加寬填筑,以保證路基沉落以后的有效寬度。
4.1.4 灑水或晾曬
嚴格控制土的含水量,使其不超過土質試驗所確定最佳含水量的±2%;土壤含水量過大時,翻曬晾干,土壤過干時灑水濕潤。
4.1.5 機械碾壓
對于填土壓實作業(yè)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或輪胎壓路機。
壓實前,由領工員、值班工班長、壓路機司機進行檢查,確認層厚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進行碾壓。
用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時,第一遍靜壓,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震,最快行駛速度控制在4km/h,由兩邊向中央縱向進退式進行。橫向接頭重疊0.4~0.5m,前后相鄰兩區(qū)段間縱向重疊0.1~1.0m。做到壓實均勻,沒有漏壓、死角。
壓路機司機按照壓實部位密實度標準、填層厚度及控制壓實遍數進行碾壓。壓實遍數由實驗人員根據試驗段確定的壓實參數提供。一般情況下,壓實遍數為1~3遍。如超過3遍,即檢查分析原因。經密實度試驗合格后,可轉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時進行重壓至試驗合格。
4.1.6 檢驗簽認
在填料質量、填筑厚度、填層面縱橫方向平整均勻度符合設計規(guī)定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密實度或地基系數的測定。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層。檢查頻率每2000m2檢查10點,不足200m2至少檢查2點.
4.1.7 路面整形
按設計圖紙要求,恢復各項標樁,檢查路基中線位置、寬度、縱坡、路拱及相應的指標等。
采用人工或機械切土或補土,配合機械碾壓整修成型。
路基表面采用平地機或推土機刮平,鏟下的土不足填補凹陷時,采用與路基相同的填料夯實。整修后的路基表層15cm以內,松散或半埋的尺寸大于3cm的快料從路基表面移走,并用與路基相同的土質填平壓實。
4.1.8 邊坡整修
用挖掘機配合人工按設計坡率掛線自上而下刷去超填部分,進行邊坡整修夯實。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時,預留加固位置,當填土不足或邊坡受雨水沖刷時,將原邊坡挖成臺階,分層填補。如填補的厚度小于20cm時(不含加固地段)以種植土填補。整修后的邊坡達到坡面平整,線條順直圓順。
4.2 軟基處理
4.2.1 換填砂石
先將軟土挖除干凈,并將底部填平。若軟土底部起伏較大,設置臺階或緩坡。軟土底部的開挖寬度不得小于路堤寬度加放坡寬度。
換填所用的填料及壓實要求根據所處路堤部位,分層碾壓到相應的壓實標準。
施工時必須注意:換填范圍及深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采用機械挖除時應預留30~50cm的土層由人工清理;采用的填料及壓實標準必須符合有關規(guī)定。每層填筑自檢合格后,填報檢資料,向監(jiān)理工程師報檢,經報檢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2.2 拋填片石
拋填料使用不易風化的石料,施工順序為由中間向兩側、由高向低的順序進行拋填。片石由自卸汽車運輸,推土機攤平,重型壓路機碾壓密實。片石拋出水面后用較小塊石進行填塞墊平。
拋投所用片石采用經試驗合格的堅硬不易風化的石料,其截面尺寸不小于設計規(guī)范要求,選用較大的片石拋在塘底。水塘地底層平坦時,拋投自地基中部向兩側逐漸進行,以便將淤泥從兩旁擠出。水塘底橫坡陡于1:10時,自高側向低側拋投,并在低側邊部加多拋投,使約有2m寬的平臺頂面。片石拋出水面后,人工用較小石塊填塞墊平,用重型機械碾(夯)壓緊密,然后鋪設反濾層。
拋填片石按照高程、中心至邊緣距離、寬度橫坡及平整度等采用水平儀、鋼尺及水平尺進行檢測。
4.2.3 強夯法
強夯機就位進行強夯
根據定位、放樣結果,進行第一遍跳夯。每夯點連續(xù)夯擊12下。
對每個夯擊點的每一擊沉降量進行觀測,以最后兩擊平均下沉量作為控制標準,而最后兩擊沉降量又以單點最佳夯擊、路基的強度和變形要求來確定,對于土質條件較差的區(qū)域,增加夯擊次數。
每一遍夯后場地平整壓實,根據夯前確定的施工參數,確定夯后間歇時間。
檢測路基強夯后的效果:路基密實度和承載力。
進行第二遍加密點夯,每夯點連續(xù)夯擊10擊。每夯點沉降量控制在最后兩擊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每二遍夯后場地平整壓實,根據夯前確定的施工參數,確定夯后間歇時間。檢測路基強夯后的效果:路基密實度和承載力。
進行第三遍滿夯,每夯點連續(xù)夯擊5擊,并相互搭接1/3夯跡。
為了使提升機施工時方便移動行駛,施工前場地要大致平整。大面積施工時,每夯實一遍,用推土機將場地推平壓實。
4.3 過濾段及其他
4.3.1 過濾段施工
路堤與涵洞連接處設置過濾段。過濾段中框構等建筑物的基坑應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層填筑壓實,過濾段路基的基床表層標準不變。過濾段是路基與橋涵等結構物銜接的部分,對于壓實要求十分重要。一段路基沉降最大的地方往往就出現在過濾段的位置。所以過濾段的填筑質量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連接處過濾段:
1)過濾段的長度按下式確定:
L=2h+A
式中:L-過濾段長度(m)。
h-結構物高度(m)。
A-常數 2m。
當橫向結構物頂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1/2時,可不設過濾段。過濾段在基床表層以下可用級配碎石填筑,其壓實標準符合地基系數(k30)不小于150Mpa/m和孔隙率(n)不大于21%的要求。
橋臺臺背、涵洞兩側及涵頂、擋土墻墻背的填筑在這些構造物基本完成后進行,由于場地狹窄,又要保證不損壞構造物。因此,填筑壓實比較困難而且容易積水。如果填筑不良土質,完工后填土與構造物連接部分出現沉降差,影響行車的速度、舒適與安全甚至影響構造物的穩(wěn)定。
在下列范圍內一般應選用滲水性土填筑:臺背順路線方向上部距翼墻尾端不少于臺高加2m,下部距基礎內緣不少于2m:拱橋臺背不少于臺高的3倍~4倍,涵洞兩側不少于孔徑的2倍,擋土墻墻背回填部分。如果臺背采用滲水土有困難時,在冰凍地區(qū)自路堤頂面起2.5m以下非冰凍地區(qū)高水位以下,可用與路堤相同的填料填筑。特別注意不要將構造物基礎挖出來的劣質土混入填料中。
填筑橋臺背后填土應與錐坡填土同時進行涵洞、管道缺口填土,應在兩側對稱均勻回填:涵頂填土的松鋪厚度小于50cm~100cm時,不得通過重型車輛或施
工機械,靠近構造物100cm范圍內不得有大型機械行駛或作業(yè)。
4.3.2 臨時排水
(1)路基臨時排水溝
施工前,應首先形成完善的臨時排水系統(tǒng),排除地表水。施工過程中的應能隨時排除。臨時排水溝的設置,應注意在確保排水功能的同時,還應講求外觀的整齊劃一、美觀。臨時排水溝應斷面尺寸統(tǒng)一,線條順直美觀。
(2)路基表面排水
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隨時排除路基表面的雨水。路基表面應確保平整,具有一定的橫坡度,同時路基頂面的兩側應設置擋水墻,每隔10m開一口,雨水沿擋水墻流到出水口,經臨時排水槽排至臨時排水溝。
4.4 路基附屬
4.4.1 排水工程施工
進行排水工程施工前,先校核站路基排水系統(tǒng)的設計是否完善和妥善,并根據現場情況設置一些必要的臨時性排水設施。并注意臨時排水設施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相結合,與原地表排水系統(tǒng)相適應,排出的水不得損害路基及附近建筑物地基、道路、農田。
排水系統(tǒng)中的排水溝先于該段路基土石方施工,邊溝在路塹開挖完成后抓緊施工。水溝的線形平順,盡可能采用直線型,轉變處做成弧形,出水口與其他排水設施平順銜接,避免存在局部的堵塞、突變、急拐或急陡等現象。
水溝的邊緣距挖方路基坡頂的距離視土質而定,以不影響邊坡穩(wěn)定為原則。如一般土質至少離開5m,水溝挖出的土,在路塹與水溝之間修成平臺并進行夯實,臺頂筑成2%傾向水溝的橫坡。
排水溝等排水設施按設計圖施工,所用材料檢驗合格后才使用。
排水溝渠從下游出口向上游開挖施工,溝基要穩(wěn)固,嚴禁設在未做處理的廢渣、棄土上。
4.4.2 漿砌石施工
砌體施工前,必須按設計放樣掛線,以確保砌筑外觀形體。備足符合圖紙及規(guī)范要求的各類材料。為保證砌體砂漿質量,任何砌體砂漿均采用機械拌合。
做好刷坡工作,對于超刷部位,禁止邊砌筑邊補填土,以杜絕砌體沉降及開裂現象。漿片護坡及護墻當路基邊坡面有滑坍、剝落、流失等現象時,將松動的浮土及石塊清除,局部超挖或凹陷處挖成臺階后用墻身相同的材料砌平。
基坑采用機械進行開挖,人工配合修整;A埋置深度在可靠巖層上,地基
軟弱時采取加固措施。當漿片結構物基底為巖層時,先將基底表面清洗、濕潤,再做漿砌筑;當基底為土質時,直接做漿砌筑。
砌筑第一層時,如基底為土質,可只在已砌石塊側面鋪砂漿;如基底為石質,則需先將其表面清洗、濕潤后再做漿砌筑。
漿砌石砌筑時,必須分層砌筑,一丁一順,每一條丁石砌筑于上、下兩條順石正中部,每隔一層石料砌體豎縫就上、下對齊,橫縫應在一條直線上。
按設計預留泄水孔,并認真做好泄水孔背后的隔水層及反濾層。勾縫時,一律勾凹縫。
采用分層砌筑歇工再砌筑時,應清掃砌體面圖的浮漿、泥土等。砌筑時應注意砂漿的飽滿程度,嚴禁在砌體上拋擲、鑿打。
施工工藝流程:審核設計圖紙及資料→施工放線→準備材料→挖溝→鋪砌砂礫→砌筑漿砌石→勾縫養(yǎng)護。
5、 參考文獻
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guī)程 2008
JTG F6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 2006
JTG E40-2007,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 2007
JTG F80-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2004
高等級公路路基壓實度的控制 2007
論路基壓實度采用孔隙率指標的科學性 2002
如何控制路基土方壓實 2004
填方路基土方壓實的質量控制 2004
高速公路路基填土試驗段施工 2004
6、 致謝
《路基質量控制》是在我指導老師田建輝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導師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淵博的學術知識、誨人不倦的敬業(yè)精神以及寬容的待人風范使我獲益頗多。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田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
在此,我還要感謝在一起愉快的度過實習工作生活的同事們,正是由于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特別感謝在這半年中指導我路基技術的同事,他給予了我不少的幫助。
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最后我還要感謝培養(yǎng)我長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謝謝你們!
【沿黃三級公路工程路】相關文章:
沿黃優(yōu)質粳稻豐產栽培技術04-28
河南沿黃濕地景觀格局及其動態(tài)05-01
沿淮地區(qū)黃心烏菜栽培技術05-02
沒有歷史的黃樺路05-02
沿黃農業(yè)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的有效途徑--種草養(yǎng)魚04-29
沿黃一級公路清單計量支付管理方法淺析04-27
GMS在沿黃水源地水資源勘察中的應用研究04-28
淺談沿黃公路大斷面黃土隧道擴挖施工技術04-27
沿湖路小學安全工作自查報告(精選10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