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教科書編寫看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性
作者:胡根林
語文建設 2015年08期
在文選體制之下,教師要面對的是一篇篇包含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諸多要素的課文,確定究竟應該“教什么”顯得頗為重要。在我們大陸深受閱讀教學內(nèi)容如何確定問題困擾之時,同宗同源海峽對岸的臺灣同行卻很少有這等煩擾,究其主要原因,是其教科書編制體例周詳,在教材層面為教師提供了相對確定的教學內(nèi)容,保證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為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向來受到教科書編制專家的關注。該文被臺灣翰林出版社出版的《“國文”1》上冊(2011年8月,以下簡稱“翰林版”)選入;大陸多家語文課標實驗教材也選了該文,這里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上冊(2005年,以下簡稱“人教版”)為例。我們注意到,同樣的選文,兩岸的編排設計卻差異明顯。在此,我們對兩套教科書同一篇目的編排進行細致比較,希望能從中獲取借鑒經(jīng)驗。
一、不同版本《背影》課文體系介紹
1.翰林版《背影》課文體系
翰林版開篇的編輯大意中標明,這套教科書每課內(nèi)容分為“學習重點”“課前預習”“題解”“作者”“課文”“注釋”“課文賞析”“問題討論”“應用練習”“課外學習指引”等項,有時還依各課需求,于適當位置呈現(xiàn)“語文小視窗”,簡要介紹各種相關文體、修辭法、人物及典籍等。體現(xiàn)在《背影》一課的具體內(nèi)容如下:
學習重點:
一、認識朱自清及其散文特色;
二、學習倒反修辭手法;
三、體會深摯的親情,并懂得親人的關懷。
課前預習:
一、作者回憶往事時,提到家中所遭遇的變故,指的是什么事情?
二、作者說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你認為這背影代表什么?
本文選自《背影》。作者回憶多年前父親送他到浦口車站,并費力地為他上下月臺買橘子的種種情景。文中以背影象征父愛,不僅呈現(xiàn)父親的關懷與呵護,也鋪敘兩代之間親情的付出與回應。
作者:(略)
課文:(略)
注釋:(共23個,略)
課文賞析:
本文共分七段,首尾兩段寫“現(xiàn)在”,中間五段以追述手法回憶往事。
作者以難忘的背影破題,實際上寫的是他所不能忘記的父愛。朱自清深入描繪父親送行一事,并以上下月臺買橘子的背影,消失在人叢中的背影,以及日后追想時淚光中的背影,將父親的愛與兒子對父親的思念,形象鮮明地呈現(xiàn)出來。
父親面臨母喪與失業(yè)的窘?jīng)r,仍處處以孩子為念。但對二十歲的大孩子而言,父親的細心、周到,反成為一種多余。朱自清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父親,覺得父親種種行為都顯得“迂”,他回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其實所謂的“聰明”正是年輕時的無知。作者運用倒反修辭,點明在父親的苦心后,才深切體悟到父親的愛子之情,作者因此追悔,并表達對他的思念。
朱自清利用具體事件描述父親的背影,讓讀者深刻感受到:親情,往往是透過看似平常、微不足道的事件來顯現(xiàn)。尤其文中使用追述手法重現(xiàn)當時的情境,并以前呼后應法含括今日情緒,使文章極具感染力,而滴落的淚珠,更串成對父親的無限懷念與感恩之情。
問題討論:
一、本文主旨在描寫父愛,題目為什么不用“我的父親”,而以“背影”為題?請說說你的看法。
二、文中作者暗暗笑父親的“迂”是指哪些事?你有何感想?
三、請敘述某個令你印象深刻的背影,并說說你的感觸。
語文小視窗:
故意使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本意,這種修辭法叫“倒反”。如本課中的“我那時真的是‘聰明過分’……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其實是后悔的話,意思是當時真是太愚蠢了,用的是倒反修辭法。
應用練習:
一、倒反文意判讀(略)
二、不直說的禁忌(略)
三、“雙聲復詞”和“疊韻復詞”辨識(略)
課文學習指引:
一、中國新文學大師的名作賞析15——朱自清,侯吉諒編,臺北:海風出版社,1996年
二、親親,張曉風編,臺北:爾雅出版社,1998年
三、朱自清,徐德明、李真著,臺北:國家出版社,2002年
四、文壇第一狷者——朱自清,余傳明編著,臺北:大步文化公司,2002年
五、溫柔胡渣渣,羅位育主編,臺北:幼獅文化事業(yè)公司,2002年
另:全課共有八幅插圖,有《背影》《親親》《朱自清》《中國新文學大師的名作賞析15——朱自清》《文壇第一狷者——朱自清》的書影圖片,朱自清肖像圖片,父親送朱自清上車、父親轉(zhuǎn)身和朱自清讀信的情景圖以及馬褂、棉袍的示意圖片。
在臺灣,到目前為止,除翰林版外,中學“國語”教科書還有康軒、龍騰文化、南一、光復、仁林及青新等多種版本,其課文體例大同小異,助讀部分有7-9項之多。
2.人教版《背影》課文體系
人們大都歌頌母愛,這篇課文卻寫父愛;歌頌父親,一般是正面寫父親的高大形象,這篇課文卻寫父親的背影,寫父親不美的外表、動作和不漂亮的語言;寫愛的文章,往往有淋漓盡致的描寫,這篇課文的語言卻很樸素。那么這篇課文的感人力量從何而來?請帶著這個問題,認真閱讀課文。
注釋:23個(略)
插圖:1幅,為父親爬上月臺的情景
練習名稱及內(nèi)容:
研討與練習:
一、熟讀課文,把四次寫背影的文字找出來,聯(lián)系全文細細品味,完成下列問題。
1.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背影的?為什么寫得這么詳細?
2.課文寫父親離去時的背影,是怎樣寫的?有什么作用?
3.課文結尾寫作者讀父親的信,又見父親的背影,卻在“晶瑩的淚光中”見的,這是什么原因?
二、一些語句,或者能標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或者在寫人敘事狀物方面富于表現(xiàn)力,或者含意深長,耐人尋味,或者最能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意,這樣的語句稱為關鍵性語句。試聯(lián)系上下文,指出下列關鍵性語句的表達作用,并從課文第六段中找出一些關鍵性語句,說說它們?yōu)槭裁词顷P鍵性語句。
1.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三、課文寫父親送兒子上車過程中說的四句話,都很簡短,意思很平常。請找出來,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這些話語樸實而簡潔的特點,以及所表達的憐愛兒子的深情。
四、下邊兩題中選做一題。
1.有人說,本文失之傷感!耙粋20歲大男孩是不是還要父親這么照顧,而面臨別離,是不是會這么容易流淚,我很懷疑!蹦愕目捶?可以與大家討論一下。
2.課文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說自己“聰明過分”,“太聰明”,為什么這樣說?你在長輩面前,也有這樣自作聰明的情況嗎?說出來,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讀一讀,寫一寫:8個詞(略)
和臺灣教科書比起來,人教版在助學系統(tǒng)方面顯得薄弱,從好的一面看,這固然為優(yōu)秀語文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研制適宜的教學內(nèi)容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在通常情況下,往往導致教師們在“教”的內(nèi)容選擇上隨意、錯誤乃至荒唐。
二、臺灣、大陸教科書編排體例比較分析
理想的語文教科書應該努力做到課程目標內(nèi)容化、課程內(nèi)容教材化、教材內(nèi)容教學化,幫助學生有效達成語文學習目標。在翰林版教科書中,下述這些編排體例對于教學的意義和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1.學習目標或?qū)W習重點
臺灣語文教學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或?qū)W習重點。眾所周知,學習目標是預期的學習結果,具有導學、導教、導測評的功能,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要圍繞它展開。學習目標的設置適當與否是決定教學有效與否的前提條件。布盧姆曾指出,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我們認為,每單元、每課都清晰地設置學習目標或?qū)W習重點能使師生達成共識。師生的注意力都共同指向目標,教學效率才能夠大幅提高。目標設計既利于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也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2.課前預習
大陸教科書編寫者不約而同地取消了過去曾有過的“預習提示”,而在實踐中許多教師往往習慣讓學生預習課文,為新課文的學習做準備。預習有利于學生初步理解課文,掌握課文學習重點,提高閱讀效率和能力。教科書中設置課前預習、預習提示等欄目,既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又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文中的插圖如果主題正確,畫面生動有趣,就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增加課文的形象性、感染力,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為教學增色不少。單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自然會覺得插圖增加成本,但從教育著眼,應該說是值得的。臺灣教科書中的插圖一律用彩色,非常醒目,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本課的插圖而論,長袍、馬褂的圖片尤為有意思,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知這些為何物,自然無法體會到父親穿過鐵道爬上那邊月臺的艱難。補充這個插圖能有效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4.課文賞析
該部分在大陸教科書編寫體系中往往放入教參,由教師掌控;而臺灣教科書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提高鑒賞文本、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5.練習設計
練習系統(tǒng)是語文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科書中編排一些精心設計的練習題,有助于學生記憶、理解、應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科書同一般著作的重要區(qū)別之一。臺灣教科書的練習非常講究,設置了三個問題:一個指向?qū)φn文主題的進一步理解,所謂“內(nèi)容”;一個指向本課要學習的倒反修辭法,所謂“形式”;一個是對學生既有經(jīng)驗的拓展,從朱自清的《背影》到“我”的《背影》。
6.課外學習指引
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讀物,引導和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與擴展視野的愿望。在教學實踐中,不少優(yōu)秀教師都注意給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但由于教師本身閱讀視野等各方面的限制,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尚處在自發(fā)狀態(tài)。因此,在教科書中直接設置“課外學習指引”對規(guī)范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大面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極其有意義。
語文教科書主要由范文系統(tǒng)、知識系統(tǒng)、助學系統(tǒng)和練習系統(tǒng)組成,各系統(tǒng)都擔負著一定的教育功能,各系統(tǒng)的設計關系到教科書的質(zhì)量和功效。在構成教科書的四大系統(tǒng)中,助讀系統(tǒng)和練習系統(tǒng)作為展示或生產(chǎn)“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兩大系統(tǒng),起到了提高“語文教學內(nèi)容”確定性的主要作用。在臺灣教科書中,學習目標、學習重點、課前預習、課文賞析以及問題討論對教學內(nèi)容都有明顯的“定錨”作用,尤其是課文開始之初對學習重點的設定,保證了所有教師在“教什么”方面的“基本底線”。
三、臺灣、大陸《背影》教學設計之比較
這里,我們通過對二者教學設計的比較來進一步考察教科書在教學內(nèi)容確定程度上的差異。
1.翰林版《背影》教學設計示例(教學節(jié)數(shù)共8節(jié))
2.人教版《背影》教學設計示例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知識。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品味語言。
3.體會父子情深,珍愛親情。
教學時數(shù):兩節(jié)
導入新課:(略)
學習過程:
一、了解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初步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或放課文朗讀錄音磁帶。
2.配樂自由朗讀課文。(選一段節(jié)奏舒緩情調(diào)感傷的音樂)
三、整體感知,思考討論
1.課文主要敘述了什么事情?你認為主旨應該是什么?
2.給課文劃分部分,并概括大意。
四、研讀課文,賞析探究
1.背影作為全文的焦點和線索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分別是哪幾次?哪次寫得最具體細膩?這次描寫中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2.課文寫了“我”幾次流淚,為什么流淚?
3.寫父親在送子上車的過程中,前后只說了四句話。怎樣理解這四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本課小結:(略)
比較來看,臺灣初中階段每周開設五個課時的語文課,每個課時45分鐘,與大陸一樣。翰林版與臺灣其他教科書一樣,每冊均編入12篇左右課文(有時還會編入一兩篇選讀課文),總體而言,篇目均明顯少于大陸教科書(大陸教科書每冊普遍在32-40課)。每篇文章的教學課時至少可安排五節(jié),有遠比大陸充足的時間與學生共同細細品味。因此,在教學上,教師使教科書成為教學中的“交際對象”,重視挖掘課文資源,進行拓展延伸、知識建構、活用教材,不斷擴容和深化教學內(nèi)容,完成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點到線、到面,從已知到未知的延伸,形成了開放的教學態(tài)勢,讓學生學得更廣博、更扎實。從翰林版《背影》教學設計中,我們看到,由于教學時間充裕,教師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課文的學習與討論中,參與活動與親身表演,并增加了課文內(nèi)容,開展合作學習、統(tǒng)整學習。同樣是這篇《背影》,大陸安排則為兩課時,師生只能就教師認為的重點開展教學,無法仔細玩味課文,慢慢消化,更無法就現(xiàn)有資源進行挖掘和建構,以引起學生更多的觀察與思考。
這樣看來,我們之所謂教學內(nèi)容確定,實際上是在課時有限的情況,優(yōu)先考慮哪些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換言之,就一篇課文而言,哪些內(nèi)容更顯出其核心和優(yōu)勢地位就先教或只教這些內(nèi)容。在現(xiàn)有教科書編排體例下,臺灣的教師往往能在教完規(guī)定的“主要內(nèi)容”(這主要由“教學重點”來確定)后,還有余力進行深挖或拓展,體現(xiàn)對學情的關注和教學個性;而大陸的教師猶疑著在眾多的教學內(nèi)容中能選擇“主要內(nèi)容”來教,卻往往選錯或選偏了。因此,表面看起來,大陸的課堂教學更具個性,實際上這種個性不過是在基本教學內(nèi)容底線都得不到保證情況下所呈現(xiàn)出來的教學亂象而已。
四、反思或啟示
語文新課改以來,改教學大綱為課程標準,但課程標準缺失內(nèi)容標準,使得課程內(nèi)容不明;依據(jù)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沒能開發(fā)出合宜的內(nèi)容,使得教材內(nèi)容不清。這樣一來,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問題在一線教學中逐步得到凸顯,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新課改至今已過十多年,這十多年中,圍繞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問題,人們進行了諸多探索,提供了不少思路,但總體推進還不夠理想。分析原因,我以為我們在思考線路上還有些偏差。
我們遵循的思考線路是:一線語文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選擇和確定上有問題,我們就面對問題,一起來討論解決。一篇篇地分析,一類文體一類文體來討論,這是一種典型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思維。實際上,造成一線語文教師大面積、集團性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和確定出現(xiàn)偏差,并非教師本身或者教學本身的問題,而是課程標準、教材編制的問題。依據(jù)課程、教材、教學一體化的思考線路,我們應該優(yōu)先考慮在課程層面和教材層面來提高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性。在教學層面提高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性是退而求其次的一種選擇,而我們當前大量的研究工作卻正集中在這個層面,因教學的個人化因素太多,這種研究顯得高耗低效。
放眼世界,美國的課程標準研制比較成熟,在課程層面對教學內(nèi)容確定性問題有比較多的經(jīng)驗。臺灣地區(qū)顯然在教科書編制上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例。當前我們在課程標準不太成熟、課程內(nèi)容基本缺位的情況下,改進教科書編制工作,學習臺灣的教科書編制經(jīng)驗,提高教科書中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程度,或許是可供參考的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
作者介紹:胡根林,上海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
【從教科書編寫看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性】相關文章:
地形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04-29
論邏輯變項的確定性與非確定性04-27
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說明了什么?--讀列寧有關論述隨筆04-29
珍貴的教科書04-30
讓語文課不再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芻議教學內(nèi)容的規(guī)定性04-30
珍貴的教科書的教案08-26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03-18
地理教案編寫要求及編寫體例04-25
編寫教案04-25
生活適應教學內(nèi)容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