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59與韻母an相關的甲骨文字
59 與韻母an相關的甲骨文字
奈何
目錄
一 從“欠”談起 ......................................................................................................................... 1
A 關于“羨”字 .................................................................................................................. 2
B 關于“臽”字 .................................................................................................................. 2
C 關于“薶”字................................................................................................................... 3
D 關于“盥”字 .................................................................................................................. 3
二 關于“簟”字 ......................................................................................................................... 4
A 關于“奠”字 .................................................................................................................. 5
B 關于“芟”字 .................................................................................................................. 6
三 關于“天”字 ......................................................................................................................... 6
A 關于“艱”字 ................................................................................................................ 7
四 關于“元”字 ......................................................................................................................... 7
A 關于“晏”字 .................................................................................................................. 8
五 關于“面”字 ......................................................................................................................... 9
A 關于“弁”字 .................................................................................................................. 9
B 關于“免”字 .................................................................................................................. 9
六 關于“面”與“目” ........................................................................................................... 10
A 關于“眢”字 .............................................................................................................. 10
B 關于“還”字 ................................................................................................................ 11
七 關于“面”與“口” ........................................................................................................... 11
A 關于“咸”字 .............................................................................................................. 11
B 關于“奻”字 ................................................................................................................ 12
八 關于“面”與“耳”和“自” ........................................................................................... 13
一 從“欠”談起
甲骨文“欠”字是一個與發(fā)音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欠”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981.在解釋“欠”字時說:“像人跽而向前張口之形!墩f文》:‘欠,張口氣悟也。像氣從兒上出之形!巫ⅲ骸司虢,所謂張口氣悟也。’”
甲骨文“欠”字圖形中,人的“口”有點像甲骨文“旡”字圖形中的“口”。不過從“欠”后來核心意義是“欠缺”分析,“欠”所描繪的可能是“人打嚏噴時的情景”。人“打嚏噴”往往是感冒的前兆,因此有“身體不適”、“身體欠安”的含義。人們用近似于ti、ci、qia、qai、qie、qian的發(fā)聲稱呼“欠”,很有可能就是對“打嚏噴所發(fā)出聲音的模擬”。
人們在打嚏噴時,身體不由得要前傾一下。所以“欠”有身體向前傾動的含義。人由跪姿轉
向站姿時,身體也要向前傾動;打哈欠、伸懶腰、身體不適,身體也會向前傾動。因此人們也把“向前傾動”的狀態(tài),稱之為“欠”。比如哈欠、欠安、欠佳等等。由于“欠安、欠佳”等詞中的“欠”,已經不僅是描繪身體狀態(tài)的名詞“欠”,而是缺乏、不足的副詞“欠”,所以后來“欠”進一步引申演繹為負債的“欠”。
人們用近似于ti、ci的發(fā)音稱呼“欠”,演繹出了“次”;“欠”有“人們身體欠安”的表達,身體欠安時免不了長長的噓氣,所以人們可能也在用與稱呼“乎”相同的發(fā)音hu、huv稱呼“欠”。韻母uv出現(xiàn)歧化演繹,分離出單韻母u和v,由此演繹出了用近似于xv的發(fā)音稱呼“欠”;與“欠”相關的“吹”,可能就是由人們用xv的發(fā)音稱呼“欠”演繹而來的。因為近似于xv的發(fā)音可能演繹為sui,比如人們對“水”的稱呼就是這樣的。如果人們用近似于sui的發(fā)音稱呼“欠”,則用chui的發(fā)音稱呼與“欠”相關的“吹”就很好理解了。
A 關于“羨”字
甲骨文“羨”是一個與“欠”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羨”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987.在解釋“羨”字圖形時說:“像人口液外流形,《說文》:‘(“三點水”旁“欠”字),慕欲口液也,從欠從水!!隇榉簽E之意,后世別做羨!
“欠”是人張大口打哈欠的意思,甲骨文“羨”字圖形用“人張大口流口水”的描繪,表達“垂涎三尺”可謂形象十足、入木三分。也許因為“羨”是“人身體向前傾動,口水垂涎”,類似“欠”狀態(tài)的描繪,所以人們用與稱呼“欠”近似的發(fā)音xian稱呼“羨”。
B 關于“臽”字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沒有收錄“凵”字,可是在許多甲骨文字圖形中出現(xiàn)了表示“陷阱”的“凵”圖案。并且有一些出現(xiàn)“凵”圖案的甲骨文字圖形,其稱呼的發(fā)音也與“凵”相諧。所以我推斷人們認識、并且用近似于kan的發(fā)音稱呼“溝壑、陷阱”,應當是非常早的事情,可能源于漁獵遷徙時期。
“臽”是人們用于捕獲野獸的一種方式,應當是源于漁獵遷徙時期。甲骨文“臽”字就是一個與“凵”相關的字,也是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臽”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794.在解釋“臽”字時說:
“從(甲骨文“人”字圖形)從(甲骨文
“凵”字圖形),像人陷坎中之形。(甲骨文“人”字圖形)或作其他像人形之字如(甲骨文“女”、“子”、“卩”、“尸”字圖形)等,(甲骨文“凵”字圖形)或省作(豎折劃)!墩f文》:‘臽,小阱也。從人在臼上!墩f文》篆文從臼乃凵之偽。”
甲骨文“臽”字圖形,描繪的是“人于陷阱之中”的情景。甲骨文“臽”字圖形中出現(xiàn)了“凵”的式樣。盡管甲骨文中也許沒有獨立的“凵”字,但是“凵”表示陷阱的圖形卻是出現(xiàn)在一些字中,“臽”僅是一例而已。“凵”這個圖形后來成為發(fā)音為kan的獨立字,從這個發(fā)音分析,“凵”這個式樣在甲骨文中如果有聲符的意義,應當就是近似于kan的發(fā)音。所以人
們用近似于xian的發(fā)音稱呼“臽”,應當是從“凵”來的,表達“‘人’掉入陷阱‘凵’”中的意思。
人們?yōu)槭灿媒朴趉an的發(fā)音,稱呼陷阱或者深溝“凵”?有人認為可能與“欠”有關!扒贰庇写蛱鐕姷囊馑迹蛱鐕娍赡苁歉忻、身體不適的表達。所以“欠”有身體不適“欠安”的含義。后來“欠”這個身體“不適”的含義,逐漸引申為比身體好的人“少”了一些體力、精神的意思,所以“欠”逐漸就有了“比原來少”的含義。
“陷阱”是平整的土地上出現(xiàn)的坑洞,也就是比原來平整的土地上的土少了的意思。“比原來少”的表達是“欠”,所以人們用與稱呼“欠”近似的發(fā)音kan稱呼“凵”。近似于Kan的發(fā)音后來與“不平整的土地”概念對應,于是出現(xiàn)了“坎”!氨仍瓉砩佟币驳於恕翱场钡幕A概念,即把原來的樹枝去掉,使結果“比原來少”。
把“凵”解釋為“土欠”,有點現(xiàn)代人的視角。如果把“凵”理解為溝壑、溝溝坎坎,則“凵”是山地中的基本地貌,溝壑、溝溝坎坎是山洪對地貌的沖刷而至,是千百萬年、甚至是上億年風剝雨蝕的結果!巴燎窞檑伞备嗟氖侨藗儗Φ孛踩藶楦脑旖Y果的理解,而“凵”是對自然地貌的形容描述。所以“凵”也有可能是從“川”或者由“川”演繹出的“山”而來的。 甲骨文“出”、“各”字圖形中,人居所的示意,大約就是“凵”的描繪,所以“凵”還不能一概而論就是“陷阱”,把“‘人’于‘凵’中”的描繪,解釋為落難與“陷阱”是否偏頗?觀察甲骨文“臽”字圖形,于“凵”中之人的形態(tài),是甲骨文“女”、“子”、“卩”、“尸”字圖形的式樣,而這些式樣的人都應當是人們定居之后出現(xiàn)的。人們于“凵”中棲息的時候,應當是還沒有采取跽居姿態(tài),所以“凵”所描述的很有可能是人落難于“陷阱”之中的情景。
C 關于“薶”字
以下是甲骨文“薶”字圖形的臨。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P.56.在解釋“薶”字時說:“象薶牛、羊、犬等于坎中之形,即薶之初文!吨芏Y.大宗伯》:‘以貍沈祭山林川澤。’”
甲骨文“薶”字圖形中也出現(xiàn)了“凵”,與甲骨文“臽”字圖形中的“凵”如同一則。所以人們用韻母為an的發(fā)音稱呼“臽”和“薶”,應當都是來自于人們對凹坑陷阱“凵”的稱呼。 由于“薶”是“陷野獸于‘凵’中”的描繪,所以人們最初可能是用與稱呼“凵”近似的發(fā)音mian稱呼“薶”的。后來人們對“薶”的稱呼,由近似于mian的發(fā)音演繹為近似于mie的發(fā)音,然后在韻母ie與ai的轉化中再演繹為近似于mai的發(fā)音。
D 關于“盥”字
甲骨文“盥”字可能是一個與“凵”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盥”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538.在解釋“盥”
字圖形時說:
“從(甲骨文“爪”字圖形)在皿中,
象于皿中澡手之形!墩f文》:‘盥,澡手也。從臼水臨皿!
甲骨文“盥”字圖形是“手在皿中”的描繪,應當是“用‘皿’中之水洗‘爪(手)’”的表達。
“皿”是形制式陶器,是用于盛放羹湯類食物的食具。最初陶器制作的“皿”,可能就是類似于“凵”的、凹陷的圓形器物。為了放置平穩(wěn),在“凵”這樣的凹陷圓形器物上加上底座,就形成了后來的“皿”。陶器可能出現(xiàn)在人們定居之初的母系公社社會時期,人們用陶器“凵”盛放食物,同時也用陶器“凵”洗手。人們定居之后,勞動生產生活開始有了規(guī)律。一天之中吃飯的時間和次數(shù),也逐漸與生產勞動相適宜而固定下來。于是飯前洗手不僅成為可能,也逐漸變成了必要。用陶器“凵”洗手大約就是這個時期的事情。由于“盥”表達的是用“凵中之水洗手”,所以人們用與稱呼“凵”近似的發(fā)音guan稱呼“盥”。
陶器“凵”應當只是一個“凹陷的圓形容器”,是很粗放的簡陋器物,大小形態(tài)可能是隨機的千奇百怪,可以用來盛放水和類似液體的食物!懊蟆笔切沃剖降奶掌,“皿”出現(xiàn)的時候其他的形制式食具、炊具應當逐漸都出現(xiàn)了,這時使用“皿”進行的吃飯,可能第一文庫網就不僅僅是填飽肚子,而是一種禮儀活動。比如飯前洗手,首先是要用“盤”把水端過來,以便“匜”從“盤”中舀上水,澆到手上和從手上流下的水進入“皿”中。人們有可能直接用“皿”中之水洗手,但是應當是持續(xù)的時間比較短。盡管甲骨文“盥”字圖形描繪的是“人的‘爪’在‘皿’中”,不能排除人直接用“皿”中之水洗手。但有可能是在甲骨文“盥”字圖形出現(xiàn)之前,人們就已經在用近似于guan的發(fā)音稱呼“在‘凵’中洗手”的情景。甲骨文“盥”字圖形,有可能只是與人們用guan的發(fā)音稱呼“盥”,所做的圖形對應。甲骨文“盥”字圖形中的“皿”,有可能是“凵”之偽。也可能是在甲骨文“盥”字圖形造字時,是陶器“皿”從“凵”脫穎而出之初,當時大量的“凵”還在與“皿”混用,因此確實人們也在直接用“皿”中之水“洗手”,因此才有了甲骨文“盥”字圖形中出現(xiàn)了“皿”。
二 關于“簟”字
甲骨文“簟”字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簟”字圖形的臨摹: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213.在解釋“簟”字時說:“《說文》:‘(“丙”字下封口),舌皃,…….(古文“‘丙’字下封口”字圖形)古文(“丙”字下封口),讀若三年導服之導!坠俏摹棒 弊謭D形)像竹席形,甲骨文(甲骨文“宿”字圖形)正像人寢于竹席之上。小篆宿作(小篆“宿”字圖形),(甲骨文“簟”字圖形)、(古文“簟”字圖形)位置相當,且(甲骨文“簟”字圖形)與《說文》(“丙”字封口)之古文形近,故(甲骨文“簟”字圖形)即(“丙”字封口)字。又《說文》謂(“丙”字封口)‘讀若三年導服’之導,據(jù)《士喪禮》鄭注:‘導、禫古音同。’故(甲骨文“簟”字圖形)當即《說文.竹部》訓為竹席之‘簟’之初文!墩f文》誤說(“丙”字封口)之形義,其竹席之初義遂隱。”
甲骨文“簟”字圖形,可能是“經緯編織有序的席子”的描繪。從圖形上看甲骨文“簟”與“因”字圖形很類似,“因”是“口”中一個“大”;“簟”是“口”中有兩條三角折線。也許甲骨文“簟”字是甲骨文“因”字之偽。人們用近似于yin的發(fā)音稱呼“因”,是因為“因”是編織物,是與“畢”是一類的物品。由“畢”衍伸出“禽”,同樣也由“畢”衍伸出“因”。 從甲骨文“簟”字圖形“口”中“排列一致的兩條折線”分析,這種席子至少是用草繩
“乙”
編織而成的,甚至是用細草繩根據(jù)規(guī)律的經緯線編織成的席子。所以“簟”是很成熟的“因”,是精細編織的的“因”。由于“簟”就是“因”、或者是由“因”發(fā)展而來的,所以人們用與稱呼“因”近似的發(fā)音qin稱呼“簟”。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中沒有收錄“薦”字,金文“薦”字圖形是“‘鹿’旁‘草’”的描繪,應當是表達“‘鹿’在吃‘草’”的意思。其實“薦”就是一種“鹿”喜歡吃的“草”,《莊子.齊物論》:“麋鹿食薦”。也可能“薦”這種草柔軟堅韌而且結實,常常被野獸用來作為窩中之草。也可能由于用“薦”草做成的“野獸窩”,大多是“凵”的形態(tài),所以人們用與稱呼“凵”近似的發(fā)音稱呼“薦”。“薦”后來也被用于作“墊子、席子”的意思應用。應當說早在金文“薦”字出現(xiàn)之前,人們口語中已經在用近似于jian的發(fā)音,表達“‘薦草’、草墊子”的概念,金文“薦”字圖形只不過是對人們口語發(fā)音jian對應概念的圖形表達而已。由此可知人們口語中是在用近似于jian的發(fā)音稱呼“席子、墊子”,而“簟”是“席子”的表達,就不難想到人們一定會用,與口語表達席子的近似發(fā)音dian稱呼“簟”。
A 關于“奠”字
甲骨文“奠”字可能是一個與“簟”有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有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奠”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492.在解釋“奠”字時說:“《說文》:‘奠,置祭也。從酋。酋,酒也。下其廾也!坠俏南裰镁谱鹋c一上,一即置酒之薦,與《說文》合。”
甲骨文“奠”字圖形,是“‘酉’在‘一’”上的描繪,表達的大約是一種“用酒祭祀的形式”。出現(xiàn)了“酉”、即酒,應當是農耕生產比較成熟以后的事情,因此“奠”應當是封建社會時期的事情。
“豊”這樣的祭祀活動可能非常繁雜,有嚴格的規(guī)則、有條不紊的進行程序,賓客主次等級森嚴,詞詠樂頌此起彼伏,每個人的衣著、動作、甚至表情都有規(guī)范可循。所以后來“豊”才能夠從祭祀中脫穎而出,成為封建社會的基礎規(guī)則。“奉神以酒”可能是“豊”這樣的祭祀活動中一個核心的、必不可少的程序!柏N”是非常隆重的、大型的、具有地位、相當?shù)燃壟e行的大規(guī)!凹漓搿被顒印!柏N”這樣的祭祀活動,并不適合所有的場合和所有的人。于是在一些必須要有一定心理需求表達的“祭祀”場合,又沒有可能舉行隆重的祭祀“豊”時,人們簡化“豊”的程序,只進行“豊”中獻酒這樣的程式,這就出現(xiàn)了“奠”的祭祀形式!暗臁遍_始是“豊”的簡化形式,后來主要用于表達對土地的崇敬,再后來只要涉及到對動“土”,比如挖坑建冢,起房墊地都要進行“奠”的祭祀,表達對打擾“土地神”深感不安。
從甲骨文“酉”字圖形和出土的小口尖底陶罐分析,釀酒器“酉”應當就是尖底陶罐。現(xiàn)在出土的尖底陶罐體積都不大,高度在40厘米左右,也就是能放幾升液體。尖底陶罐在長時間置放和酒的釀制發(fā)酵過程中不能裝滿,否則會傾倒。
甲骨文“奠”字圖形,是“‘酉’字圖形下‘一橫’”的描繪,其中“一橫”應當是“墊子”、即“薦、簟”的表達。由于進行“奠”祭祀“土神”時,需要把“酉”置于“‘簟’或者‘薦’”上,所以人們有可能用與稱呼“‘簟’或者‘薦’”近似的發(fā)音dian稱呼“奠”。
由于人們也用近似于qin的發(fā)音稱呼“簟”,而“奠”是從“簟”衍伸而來的。所以人們有可能也用與稱呼“簟”近似的發(fā)音zheng稱呼“奠”,繼而引出了后來的“鄭”。
B 關于“芟”字
甲骨文“芟”字可能是一個與“簟”或者“薦”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甲骨文“芟”字圖形的臨摹: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249.在解釋“芟”字圖形時說:“從(甲骨文“芟”字圖形上部)從(甲骨文“芟”字圖形下部)。裘錫圭謂(甲骨文“芟”字圖形下部)即(甲骨文“殳”字圖形)之異體,(甲骨文“芟”字圖形)象以殳刈草,應釋作‘芟’!墩f文》:‘芟,刈草也! 甲骨文“芻”字圖形描繪的是“拔草”的情景,不過是“直接用手拔牲畜吃的嫩草”,“拔草”時沒有使用工具,也許因為用手拔的草是剛出“土”的新鮮嫩草之故,所以采用與稱呼“土”近似的發(fā)音chu稱呼“芻”。
“殳”像是有柄圓頭的手持工具,或許與今天的大錘有幾分形似。不過“殳”也泛指工具,泛指不規(guī)則、臨時的、不專用的工具。不過我感覺甲骨文“芟”字圖形所描繪的,不像是用“殳”之類的工具進行“刈草”。
甲骨文“芟”字圖形中出現(xiàn)了“屮”的“品字形排列”,可見“芟”所面對的是“大量的草”。而且“品字形排列”的“屮”式樣,與金文“薦”字圖形中的“屮”呈“田“字形排列”,都有“大量‘屮’”的含義。所以甲骨文“芟”字圖形中“品字形排列”的“屮”,應當是“薦草”的表達。甲骨文“芟”字圖形所描繪的可能不是“用‘殳’刈草”,而是“用‘殳’加工‘薦草’”,使其能夠適宜于編織“草席”。也許“芟”所表述的,可能就是“用‘薦草’編織草席‘簟’”的情景。也許就是應為“芟”是“用工具‘殳’整理加工‘薦草’,編織草席”的表達,所以人們用與稱呼“薦”、或者“簟”近似的發(fā)音shan稱呼“芟”。
三 關于“天”字
甲骨文“天”字是一個與“大”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天”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在“關于甲骨文‘人’字的猜想”一文中,已經對甲骨文“天”字做過分析!疤臁弊畛蹙褪恰按蟆保怯伞叭恕敝饾u演繹而來的,所以人們用與稱呼“人”相同的發(fā)音yin稱呼“大”,并且由此演繹出現(xiàn)“丁”、“堇”。后來人們對“大”稱呼的發(fā)音,與人們對“堇”稱呼的發(fā)音一樣,出現(xiàn)了與韻母in接近的韻母an發(fā)音。人們用近似于 tian的發(fā)音稱呼“大”,也就是后來的“天”,可能是由對“大”稱呼是近似于yin、jin、tin發(fā)音逐漸演化而來的。可能是由于群落和地域或者發(fā)聲器官發(fā)育的關系,人們或者有相當?shù)娜藗儗Α按蟆钡姆Q呼,在口語中出現(xiàn)了異化,即逐漸把近似于yin、jin、tin的發(fā)音演繹成tian。人們用近似于tian的發(fā)音稱呼“大”,最初的意思應當與“天”是一致的,完全沒有區(qū)分的,就是“最上、最高,‘大人’的頭部”的意思。
“大”逐漸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繼續(xù)演繹。一個是順著“人頭頂上”的意義,演繹生成了“人
頭頂上”的“天”,稱呼由近似于tin的發(fā)音逐漸演繹為tian;還有一個是沿著“人頭”的意義,演繹生成了表達“人的頭顱”的“元”和“頁”,對其稱呼也由近似于tian的發(fā)音逐漸分別演繹為yuan,和yan、yie、ye。。
A 關于“艱”字
在《關于甲骨文“人”字的猜想》一文中已經做過討論,甲骨文“堇”是由“大”逐漸演化而來的。人們最初就是用近似于yin的發(fā)音稱呼“人”的,然后在“人”中逐漸出現(xiàn)了“瀟灑舒展的‘大人’”,于是人們用與稱呼“人”近似的發(fā)音jin稱呼“大”。甲骨文“堇”字圖形,描繪的像是“獻祭人牲”,“用火燒‘大人’”的情景。因此人們用與稱呼“大”近似、相同的發(fā)音jin稱呼“堇”。在“堇”的應用過程中,逐漸出現(xiàn)了歧化演繹。對“堇”稱呼的發(fā)音分成了兩個系統(tǒng),一個繼續(xù)沿著韻母in的方向發(fā)展,演繹出“瑾”;另一個沿著韻母an的方向發(fā)展,演繹出了“艱”。關于以上的分析,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1463.有相關的闡釋。由此可見人們對“堇”稱呼可能同時存在兩種不同的發(fā)音,一個是與韻母in接近的jin,另一個是與韻母an接近的jan。
甲骨文“艱”字是一個與“堇”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艱”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1464.在解釋“艱”字時說:“從(甲骨文“堇”字圖形)從(甲骨文“豈”字圖形),(甲骨文“豈”字圖形)或增繁作(甲骨文“豈”字圖形下下甲骨文“口”字圖形),故金文作(金文(“其”旁“刃”下“女”字)簋、毛公鼎“艱”字圖形),是為《說文》艱字籀文所本。(甲骨文“堇”字圖形)或又作(甲骨文“人”、“女”、“卩”字圖形),蓋(甲骨文“堇”字圖形)與(甲骨文“人、女、卩”字圖形)皆為人形,故可通作!墩f文》:‘艱,土難治也。從堇、艮聲!
甲骨文“艱”字圖形是“壴”旁“堇”的描繪。“壴”是令人振奮的樂器、即“鼓”,“壴”是族群進行集體活動所用的器物。當“壴”出現(xiàn)的時候,應當意味著“壴”的周圍還有非常多的人,在沒有出現(xiàn)廟社時,也用于祭祀;“堇”是被火燒烤活祭的“大人、人牲”。由此“艱”可能表達的是,“人們用手掌猛烈的擊打‘壴’,圍著燒烤人牲‘堇’的洶洶篝火,扮鬼扮神手舞足蹈,狂呼亂喊、聲嘶力竭地叫囂”的情景。人們擊“壴”是為了要令自己振奮、鼓舞情緒高亢,用來驅趕將“堇”活活燒死所帶給人們的恐懼。
由于“艱”有可能表達的是“堇”在祭祀中,被當做人牲活活燒死時,忍無可忍的過程、處境,所以人們用與稱呼“堇”相同的發(fā)音jian稱呼“艱”。
四 關于“元”字
以上提到“元”是由“大”演繹而來的,甲骨文“元”字圖形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元”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在《關于甲骨文“元”字的猜想》一文中,對甲骨文“元”已經做過詳細的討論,“元”就是“人的頭顱”的表達。由于人們用近似于tian的發(fā)音稱呼“大”,而“元”是由“大”演繹而來的。所以人們用與稱呼“大”近似的發(fā)音yian、yuan稱呼“元”。
也許是由于非常遠古時期,人們尚不知死亡后掩埋尸體,使得人們的尸骨在死亡后暴露于灘涂巖牙;蛘呖偸悄軌蚩吹饺藗兊摹邦^骨骷髏”與“石頭”的形態(tài)大小類似,所以人們用與稱呼“元”近似的發(fā)音dan,稱呼滾落在川邊兩岸的石頭“石”。
開始人們對天上的“月亮”和“太陽”并不一定能夠區(qū)分的清楚,或者認為“月亮”和“太陽”是一個東西,只不過一個是白天出現(xiàn),另一個是夜里出現(xiàn)?赡苁怯捎凇霸铝痢焙汀疤枴钡男螒B(tài)與人們的頭顱“元”,或者“石頭”形態(tài)類似,所以人們用與稱呼“元”近似的發(fā)音yue、yuan稱呼“月亮”和“太陽”。由于“太陽”和“月亮”呈圓形,所以人們稱呼“太陽”和“月亮”近似于yuan的發(fā)音,逐漸有了“像太陽、月亮一樣‘圓’的”、“圓形”、“圓”的表達。
由于人們制作的“陶鼎”,可能是在轉輪上完成的,呈圓形。其形態(tài)與“月亮”或者“太陽”的“圓形”相差無幾。所以人們用與稱呼“月亮”和“太陽”相同的發(fā)音yuan,稱呼陶鼎的上口“員”!皥A形”的“圓”,是從“員”中分離出來的。也許當時“員”除了表示“陶鼎的上口形態(tài)”以外,也被用來作為計量陶鼎數(shù)量的專用量詞,即“一個陶鼎”往往也被稱作“一員”。于是逐漸“員”也被用作計量的“量詞”之一,比如對“人”計量時常用的“成員”一說就是如此。
A 關于“晏”字
由于人們是在用近似于yan、yuan的發(fā)音稱呼“太陽”的,所以衍伸出了人們用與稱呼“太陽”近似的發(fā)音dan,稱呼表示太陽初升的“旦”。甲骨文“妟”字就是一個與“旦”相關的字,也可以說是一個與人們用近似于yan的發(fā)音稱呼“日”相關的字,自然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妟”字圖形臨。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1316.在解釋“妟”字時說:“從女上從(小圈)
,董作賓釋妟,謂即匽,亦即郾國。按董說可從。金文匽字侯旨鼎作(侯旨鼎“匽”字圖形)、子璋鍾作(子璋鍾“匽”字圖形)、郾王戈又加邑旁作(郾王戈“郾”字圖形),所從之(類似甲骨文“妟”字圖形)與甲骨文(甲骨文“妟”字圖形)同。李孝定謂(甲骨文“妟”字圖形)像女子妟坐之形,所從之(小圓圈)像頭,篆變從日者,古文于空廓中每加小點為彣飾,遂似從日矣。可參!墩f文》:‘妟,安也。從女日!对姟吩唬骸詩z父母’’”。
甲骨文“妟”字圖形是“小圈下‘女’”的描繪,“小圈”應當還是“日”的省形,“‘日’下‘女’”的描繪,應當是“陽光下的女子格外清新”的意思,后來引申為 “日出清明”的意思。由于“妟”是“陽光女子”的表述,所以人們用與稱呼“日”相同的發(fā)音yan稱呼“妟”。“宴”、“郾”、“ 匽”字的讀音都是yan,而且都是以“妟”為聲符的?梢姟皧z”對后來用近似于yan發(fā)音的概念醞釀和圖形字符的形成,是有一定影響的。
五 關于“面”字
由于“元”所表達的是人的“頭顱”,所以與“頭顱”相關的概念,幾乎都與“元”密切相關。于是人們用與稱呼“元”近似的發(fā)音mian,稱呼頭顱“元”上有五官的一側為“面”;用與稱呼“元”近似的發(fā)音ran,稱呼生長在自己頭顱“元”上的“頭發(fā)”為“冉”。繼而衍生出對“長發(fā)飄飄的女子”稱之為“姌”。由于人們用近似于ran的發(fā)音稱呼自己的頭發(fā)“冉”,就用與稱呼“冉”近似的發(fā)音zan,稱呼管理頭發(fā)的“骨錐”為“兂”。后來由于人們看到“桑樹”上吃食桑葉的“小蟲子”,與“兂”的形態(tài)近似,于是就用與稱呼“兂”近似的發(fā)音can,稱呼這種可以把“桑樹枼”吃光,而使得桑樹死亡的“小蟲子”為“蠶”。
A 關于“弁”字
甲骨文“弁”字可能也是一個與“冉”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弁”字圖形的臨。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973.在解釋“弁”字時說:“從口從(甲骨文“収”字圖形),像兩手捧弁之形。或從(甲骨文“西”字圖形)從(甲骨文“収”字圖形),與《說文》籀文略同。殷墟婦好墓出土之石人有頭戴圓形束發(fā)之冕者,其冕即(甲骨文“弁”字圖形)中之口形,作方形者,便于契刻之故!墩f文》:‘覍,冕也。周曰覍,殷曰吁,夏曰收。從皃象形!..!專ㄛ停、吁(“日”字下“吁”字)、收異名而實為一物!秲x禮.士冠禮》鄭玄注:‘覍名出于槃’。槃、盤古今字,盤、弁古音同。即以盤旋于頭上之環(huán)冕稱之為弁;吁即紆,謂環(huán)形之冕縈紆于頭上;收指環(huán)形之冕有收斂頭發(fā)之用。弁字所從之厶亦環(huán)形之偽變!墩f文》‘厶,:姦邪也。韓非曰:‘倉頡作字,自營為厶’’”。厶之初形當為縈繞之環(huán),故從(圓圈)與從厶同。弁應從環(huán)從収,即甲骨文之(甲骨文“弁”字圖形)字!
甲骨文“弁”字圖形是“雙手‘収’捧著一個‘口’形物”的描繪,如果沒有殷墟婦好墓出土石人,其“頭戴圓形束發(fā)之冕”呈“口形”,很難想象甲骨文“弁”字圖形,表達的可能是“以盤旋于頭上之環(huán)冕”,即“束發(fā)之冠”的意思。
“弁”后來是“官帽”的表達,赤黑色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冠;白色鹿皮做的角皮弁,是武冠。由于“弁”是“帽子”、是“冕”的表達,所以人們用與稱呼“冕”近似的發(fā)音bian稱呼“弁”。
也許“弁”是“冠”的一種,或者是“冠”的前身,是用于管理約束頭發(fā)的“發(fā)箍”。當時的人們把頭發(fā)稱作“冉”,所以人們有可能用與稱呼“冉”近似的發(fā)音bian稱呼“弁”。
B 關于“免”字
人們用近似于mian的發(fā)音稱呼“冕”,也就是“免”,是因為“免”是戴在頭“元”上,也是管理頭發(fā)“冉”的帽子!懊狻笔且粋與“元”或者“冉”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免”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960.在解釋“免”字時說:“從(甲骨文“冃”字圖形)從(甲骨文“人”字圖形),(甲骨文“冃”字圖形)像羊角形為飾之帽,故(甲骨文“免”字圖形)即從人戴冃之免,免字《說文》失收,而以后起之形聲字冕字代免。”
甲骨文“免”字圖形,是在“人”的頭部形象的描繪了夸張的“帽子”,其“帽子”的形態(tài)與甲骨文“冃”字圖形的樣式相差無幾。所以“免”是“‘人’帶帽子”的表達。因為“免”是戴在“頭”、即“元”上的帽子,所以人們可能用與稱呼“元”近似的發(fā)音mian稱呼“免”。
六 關于“面”與“目”
在人們用近似于yuan的發(fā)音稱呼自己“頭顱”為“元”的影響下,人們用逐漸用與稱呼“元”近似的發(fā)音mian,稱呼頭顱上生長著五官的臉為“面”。人們用近似于mian的發(fā)音稱呼自己的臉為“面”,對人們稱呼自己的五官產生了很大影響,以至于人們對幾乎全部五官稱呼的發(fā)音韻母,都是與稱呼“面”相同的an。比如,人們很可能就是在用與稱呼“面”近似的發(fā)音yan,稱呼“目”的。比如甲骨文“宦”字是一個與“臣”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甲骨文“臣”字圖形,實際上是甲骨文“目”字圖形的豎置。人們在內心不安和忐忑時,常常表現(xiàn)出眼神慌亂。“‘目’的豎置”應當就是對“眼神慌亂不定”的描繪。因為“目”是面上最有表現(xiàn)力的器官,所以人們用與稱呼“面”近似的發(fā)音yan稱呼“目”和“臣”。由于“宦”是用“目”、“臣”的眼神慌亂,表達“內室中小心翼翼的奴仆誠惶誠恐”,所以人們用與稱呼“目”、“臣”近似的發(fā)音huan稱呼 “宦”。
在人們用近似于yan發(fā)音稱呼“目”的影響下,人出現(xiàn)了采用與稱呼“目”相同的發(fā)音韻母an,稱呼與“目”相關的“曼”、“觀”、“見”、“監(jiān)”、“雚”、“萑”、“展”等等。
A 關于“眢”字
甲骨文“眢”字是一個與“目”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眢”字圖形的臨。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364.在解釋“眢”字圖形時說:“于省吾謂,金文(“宀”下“夗”下“食”字形)所從之夗,臣辰卣作(臣辰卣“夗”字圖形)、臣辰盉作(臣辰盉“夗”字圖形)、….,故卜辭之(甲骨文“眢”字圖形“目”旁部分)形應即夗字,(甲骨文“眢”字圖形)從夗從目即眢字。按于說可從!墩f文》:‘眢,目無明也!
甲骨文“眢”字圖形是“‘目’旁‘人’張開手臂”的描繪,可能表達的是“‘人’一邊在用手臂肢體闡釋,一邊又從眼神‘目’中流露出委屈的神情”。由于“眢”要表達的是“‘人’眼神‘目’中流露出的委屈神情”,所以人們用與稱呼“目”近似的發(fā)音yuan稱呼“眢”。后來出現(xiàn)的“夗”字,可能是對“眢”字的省形。
“眢”反映的可能是人的委屈情緒,是人有了精神活動、心理活動后,
尋求撫慰的情緒體現(xiàn)。
大約在農耕社會食物取得相對穩(wěn)定以后,相當一部分階層的人,精神活動隨即迅速提升!绊蟆睉斒沁@個時期最重要的精神活動、心理活動內容之一。它與“樂”、“悲”“喜”幾乎是同時被挖掘發(fā)達起來的。
B 關于“還”字
甲骨文“還”字圖形,可能是一個與“目”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還”字圖形的臨摹: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155.在解釋“還”字時說:“從(甲骨文“行”字圖形)從(甲骨文“眉”字圖形)從(甲骨文“方”字圖形),唐蘭釋為還之本字。自辭例觀之,釋還可通,但金文作(金文免簋“還”字圖形),與甲骨文形異!
甲骨文“還”字圖形中的“方”,在金文中有點“衣”的形態(tài)。甲骨文“還”字圖形是“行”、“方”和“眉”的組合會意,圖形中的“方”大約是表示流放遠方荒蕪之地的罪犯;“眉”應當是“目”,是觀看瞭望的描繪,表示眷戀不已的心情;“行”是路途遙遠的表示。由此甲骨文“還”字圖形描繪的是一副“流放于邊疆之地的罪犯,瞪著雙眼眺望遙遠的、路途迢迢的故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親人的情景”。由于“還”的核心意義是“用‘目’瞭望遠方故鄉(xiāng)”,所以人們用與稱呼“目”近似的發(fā)音huan稱呼“還”。
七 關于“面”與“口”
同人們用與稱呼“面”近似的發(fā)音yan稱呼“目”一樣,人們也用與稱呼“面”近似的發(fā)音kan稱呼“口”,并且由此衍生出了“甘”、“言”、“圅(函)”、“占”等等。
A 關于“咸”字
甲骨文“咸”字是一個與“口”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咸”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92.在解釋“咸”字時說:“從(甲骨文“口”字圖形)從(甲骨文“戌”字圖形),與金文之咸作(金文帚女簋、秦公簋、矢方彝“咸”字圖形)字形同!墩f文》:‘咸,皆也,悉也。從口從戌,戌、悉也!忿o之咸用于人名,咸亦稱咸戊。羅振宇曰:‘伊尹、咸戊之名或但舉一字曰伊、曰咸!、咸戊即經典所見之巫咸亦稱巫戊。咸戊為殷之元臣,功比伊尹,并列于先王受祀,其祭禮之隆重亦與先王相同。”
甲骨文“咸”字圖形是“戌”下“口”的描繪,“口”可能是村邑的表達,因此“咸”有“武裝保衛(wèi)村邑城郭”的意思。
根據(jù)后來
“咸”
有“悉數(shù)、全部”的意義分析,“咸”當初可能有“全民兼兵”的含義。“咸”
出現(xiàn)的可能比較晚,是“戊”發(fā)展成有面積、有寬度的刃具“戌”以后的事情,有可能是出現(xiàn)青銅器武器時候的事情。
“戰(zhàn)斧”的形制由“戊”發(fā)展成“戌”,到出現(xiàn)“成”,說明戰(zhàn)爭的激烈程度已經達到血可瓢杵的狀態(tài)了。這樣的戰(zhàn)爭,應當是由專業(yè)的軍隊和訓練有素的將士來實現(xiàn)的。出現(xiàn)全民兼兵的情況,一定是非常緊急,一定是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將士軍隊難以抵擋的局面,需要每個人為保全自己的性命財產去拼搏。
需要全民兼兵保衛(wèi)家園,無非是出現(xiàn)兩種狀態(tài)。一種是還沒有出現(xiàn)國家軍隊時,參與族群間的戰(zhàn)爭是族群中每個男人的義務。不過這時不可能出現(xiàn)專業(yè)戰(zhàn)爭武器戰(zhàn)斧、戊、戌甚至成;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出現(xiàn)國家諸侯之后,城郭之破危在旦夕,專業(yè)的軍隊已經不足以實現(xiàn)抵抗,家園的保衛(wèi)有賴于城郭中個人自己的拼搏。這時城郭中的居民會拿起武器,參與戰(zhàn)斗!跋獭泵枋龅膽斒呛笠环N狀態(tài)!跋獭钡某霈F(xiàn)差不多是青銅器時期的事情,因為戰(zhàn)斧已經成為“戌”的樣子了。
人們用近似于han或者xian的發(fā)音稱呼“咸”,應當是來自于“口”!胞u”出現(xiàn)之后,人們在食物中加“鹵鹽”進行調味,逐漸成為人們的飲食習慣。由于“鹵鹽”進入“口”中會引起口腔特殊的感覺,所以人們用與稱呼“口”近似的發(fā)音han或者xian,稱呼“鹵鹽”帶給人們的口感。人們用近似于han或者xian的發(fā)音稱呼“鹵鹽”帶給人們的口感,開始與“咸”并無瓜葛。巧的是人們也用“口”與“村邑城郭”的居住區(qū)域對應,也用與稱呼“口”相同的發(fā)音han或者xian稱呼居住區(qū)域“村邑城郭”。因此對“用武器‘戌’保衛(wèi)村邑城郭”“咸”的稱呼,也采用了與稱呼“口”近似的發(fā)音han或者xian。用“口”表達村邑,實際上也是對“邑”的省形。也就是說人們用近似于han或者xian的發(fā)音,稱呼“鹽鹵”帶來的口感,與人們稱呼“咸”的發(fā)音是一致的。只是人們對“鹽鹵”帶來的口感稱呼,還沒有出現(xiàn)圖形符號表達的需求。當出現(xiàn)需要對“鹽鹵”帶來的口感進行文字表達需求時,人們借用了表達“武力保衛(wèi)村邑”的“咸”字圖形。于是“咸”融入有了“‘鹽鹵’帶給人們味覺”的表達。 無論是“鹽鹵”帶給人們味覺的表達,還是“用武力保衛(wèi)村邑城郭”的表達,人們對其稱呼采用近似于xian和han的發(fā)音,都是來自于其意義中的“口”。
B 關于“奻”字
甲骨文“奻”字應當是一個與“言”相關的字,也是一個與韻母an相關的字。以下是甲骨文“奻“字圖形的典型式樣:
徐中樞《甲骨文字典》p.1318.在解釋“奻”字時說:“從二女,與《說文》奻字篆文形同。《說文》:‘ 奻,訟也,從二女!
甲骨文“奻”字圖形是“二女并列”的描繪,根據(jù)“奻”后來是“爭吵”的意義分析,“二女”并列可能描繪的,是“兩個女人正在爭吵互不相讓”的情景。甲骨文“奻”字圖形用“兩個并列女子”的圖形,表達“爭吵”的意義?梢姟皧f”出現(xiàn)的時候,一定是女人最斤斤計較的的時候,只要是兩個女人持續(xù)者面對面,就一定是在因為什么事情爭吵的不可開交。否則“用兩個女人并列”的圖形,就不可能引起人們“爭吵”的共鳴。
人與人之間的爭吵,最敏感的觸發(fā)點,是互相之間的利益分配糾紛!芭恕睘樽约旱睦婕m紛,而與另外一個女人爭吵,應當至少是發(fā)生在族群內部、或者家庭內部!皧f”不太可能發(fā)生在母系社會時期,這個時候母系社會的基礎細胞是母親單元,每個母親單元都會有子女、兄弟以及性伴侶,以及與母親有直接血緣關系的老人。
母系社會一定是由眾多的母親單
元組成的,母親單元之間應當是有血緣關系的。母系社會基本上沒有“私”,最突出的問題不過為“饑餓致人死亡”的“食物”,血緣關系是保證人們不被餓死的紐帶。所以這個時期,盡管女人母親處于各種矛盾的中心,但是如果女人與女人面對面就必然爭吵,則母系社會就會面臨疏離而解體為更小的社會團體,由此母系社會也就不可能在沿河流域發(fā)展壯大,成為龐雜的大社會。所以“奻”應當描繪的是封建社會以后,家庭內部“兩個女人面對面”的情景。封建社會時期有“私”有“利”,男子可以有妻、有多個妾。妻妾之間由于丈夫的寵愛而獲得的利益會有很大不同。因此妻妾之間,常常會因為丈夫認為是瑣碎的小事爭吵不休。 由于“爭吵”是比較激烈的“言”,所以人們有可能用與稱呼“言”近似的發(fā)音nuan稱呼“奻”。由于人們用近似于yan的發(fā)音稱呼“言”,是從人們用近似于kan的發(fā)音稱呼“口”而來的。所以從“言”說到底,還是與“口”相關。
甲骨文“奻”與“比”字圖形,在造字結構上相同,都是兩個“女人”的并列!氨取钡暮诵囊饬x有可能是“兩個女子并列”情況下,自然形成的“比較”!氨取庇锌赡苁菑哪行缘慕嵌瘸霭l(fā)對“女子”的評價,因此有可能是男權社會、封建社會之后出現(xiàn)的事情!皧f”也是兩個“女子”的并列,應當也有“兩個女子并列”情況下,自然形成的比較。不過從“奻”后來有“爭吵”的意義分析,“奻”出現(xiàn)之初更多的表達可能是“兩個女子并列”情況下,互相之間的“競爭”!皧f”更多地表現(xiàn)來自于“兩個女子之間的、內部”的“競爭、比較”。由此可以認為“比”和“奻”的核心意義,應當都是“兩個女子并列”而出現(xiàn)的“競爭、比較”,不過“比”可能是從“男性的角度”出發(fā)評價“兩個并列女子”的優(yōu)劣;而“奻”可能是從“兩個并列女子”互不相讓的角度出發(fā),描述“兩個并列女子你爭我拼”的情景!皧f”和“比”有可能醞釀于同一個概念,也有可能是具有同一文化傳承的兩個獨立族群,為同一概念所創(chuàng)造的不同描述。
八 關于“面”與“耳”和“自”
人們用近似于mian的發(fā)音稱呼“面”,也影響到人們對“耳”和“自”稱呼的發(fā)音。比如甲骨文“聑”字,就是一個與“耳”相關的字。甲骨文“聑”字圖形是“雙‘耳’并列”的描繪,表達“全神貫注而審聼之意”。也正是由于“聑”所表達的是“用‘耳’專心致志的聼”,所以人們用與稱呼“耳”近似的發(fā)音tian稱呼“聑”。人們用tie的發(fā)音稱呼“聑”,應當是由近似于tian的發(fā)音演繹而來的。
再比如甲骨文“臬”字,是一個與“自”相關的字。甲骨文“臬”字圖形是“自”下“木”的描繪,表達的意思是“在‘木’上設置的箭靶,就像人臉上的‘自’一樣”,“臬”就是“箭靶”。由于“臬”所表達的“‘木’上的‘箭靶’”,與“‘人’臉上的‘自’”形似,所以人們用與稱呼“自”近似的發(fā)音nian稱呼“臬”。人們用nie的發(fā)音稱呼“臬”,應當是由近似于nian的發(fā)音逐漸演繹而成的。
2015-9-16
【59與韻母an相關的甲骨文字】相關文章:
《甲骨文字典》釋文補正二則04-28
秋韻母愛作文04-30
甲骨文表情包作文02-09
考生用古文字寫高考作文續(xù):稱會七八百個甲骨文04-30
甲骨刻辭的形式美04-29
甲骨文中介詞于的用法04-29
學前班教案:韻母拼音03-03
秋韻母愛700字作文04-28
“甲骨文考生”的困境與大學的尷尬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