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藥劑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劑型: 適應治療或預防的需要而制備藥物應用形式(某一品種可以制成不同的劑型) 制劑: 根據(jù)標準,制備的藥物應用形式的具體品種(某一劑型中含有不同的具體品種) 藥典: 一個國家收載藥品標準、規(guī)格的法典
處方: 醫(yī)療和生產(chǎn)部門用于藥劑調(diào)劑的重要書面文件。
法定處方:藥典、部標、國標收載的,有法律約束力;
協(xié)定處方:根據(jù)本醫(yī)院或本地區(qū)需要制定,醫(yī)院藥劑科用于常用藥物大量配置和貯存; 醫(yī)師處方:醫(yī)師對個別病人用藥的書面文件,具有法律、技術、經(jīng)濟意義;
片劑: 藥物+輔料→均勻混合→片狀制劑
粉碎: 將大塊物料破碎成小顆;蚍勰┑倪^程
篩分: 將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帶電性以及磁性等粉體學性質(zhì)進行分離的方法 混合: 兩種以上組分的物質(zhì)均勻混合的操作。
干燥: 利用熱能除去濕物料中水份或其它溶劑的操作過程。
粉體學 研究固體粒子集合體的表面性質(zhì)、力學性質(zhì)、電學性質(zhì)等內(nèi)容的應用科學 散劑: 一種或數(shù)種藥物均勻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狀制劑。 可內(nèi)服或外用。
顆粒劑:將藥物與適宜的輔料配和而制成的顆粒狀制劑。
膠囊劑:“填裝”硬膠囊或“密封”于軟膠囊→固體制劑
滴丸: 固體或液體藥物與適當物質(zhì)(基質(zhì))加熱熔化混均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
收縮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狀制劑。多口服。
微丸: <2.5mm的球狀實體,一般裝硬膠囊
栓劑: 藥物+基質(zhì)→固體制劑(人體腔道)
置換價:藥物重量與同體積基質(zhì)重量之比
軟膏劑 藥物+基質(zhì)→混勻 = 一定稠度、半固體外用制劑(皮膚、粘膜)
眼膏劑:眼用、滅菌軟膏劑
凝膠劑:均一、混懸和乳化型的膠狀半固體制劑
氣霧劑:藥物+適宜拋射劑裝于具有特制閥門系統(tǒng)的耐壓密封容器中制成的制劑(局部或全
身作用) 第一文庫網(wǎng) 膜劑: 單層或多層膜狀制劑(口服、口含、舌下或粘膜、皮膚表面覆蓋)
涂膜劑:高分子成膜材料+藥物溶解于有機溶劑→外用涂布成膜的膠體溶液。
注射劑:注入體內(nèi)、滅菌(溶液、乳狀液和混懸)液、無菌粉末或濃溶液(使用前溶解或稀
釋)。
純化水:原水經(jīng)蒸餾、離子交換、反滲透等方法制備的供藥用,不含任何附加劑。 注射用水:純化水經(jīng)蒸餾,無熱原水。
滅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經(jīng)滅菌,臨床用。
注射用水:>80℃或滅菌后保存、>65℃循環(huán)保存
熱原: 微量→恒溫動物體溫異常升高(G-最強)
溶解度 一定溫度(氣體在一定壓力)、一定量溶劑、最大溶解量(飽和溶液);
濾過 固液混合物強制通過多孔性介質(zhì) → 固-液分離
空氣凈化技術:創(chuàng)造潔凈空氣為主要目的的空氣調(diào)節(jié)措施
滅菌: 用熱力或其他適宜方法將物質(zhì)中的微生物殺滅或除去的方法。
防腐(抑制繁殖)和消毒(殺滅病原微生物)
D值: 一定溫度下,殺滅90%的微生物所需的時間。D↑微生物耐熱強
Z值: 使D值減少到原來的1/10。所需提高的溫度數(shù)(通常取10℃)
F值 (干熱滅菌):在一系列溫度下給定Z值所產(chǎn)生的滅菌效果,與參 比溫度T0下給定
Z值 所產(chǎn)生的滅菌效果相同所相當?shù)臏缇鷷r間(min)
F0值(濕熱滅菌):歸結(jié)到(121℃,Z=10℃)標準條件; 即相當于121℃熱壓滅菌殺滅容
器中所有微生物所需時間;亦稱標準滅菌時間(以嗜熱脂肪芽孢桿菌為指示 菌); 輸液:大劑量注射液、靜脈給藥
氯化鈉等滲當量:與1g藥物呈等滲效應的氯化鈉的量
等滲溶液:滲透壓與血漿相等的溶液(物理化學概念)
等張溶液:與紅細胞膜張力相等的溶液(生物學概念)
滴眼劑:直接用于眼部、外用、無菌液體制劑
液體制劑:藥物分散于適宜介質(zhì)→液體型制劑(內(nèi)、外用)
表面活性劑:顯著降低界面張力的物質(zhì)
微囊:將固或液態(tài)藥包裹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微小囊狀物”。
包合物:一種分子包嵌于另一種分子的空穴結(jié)構→復合物
固體分散體:藥物高度分散(分子、無定型或膠態(tài)、微晶)于載體 (水溶性、腸溶性、
不溶性)
緩釋(非恒速);控釋(恒速或接近恒速)
生物粘附制劑:增加藥物與粘膜的緊密性及持續(xù)性
TTS概念:透過角質(zhì)層→真皮和皮下脂肪→毛細血管+淋巴管→體循環(huán),全身起效。 TDDS或TDS定義:載體使藥物選擇性地濃集于病變部位(靶區(qū))
脂質(zhì)體:脂質(zhì)體=類脂小球=液晶微囊:藥物被包封于類脂質(zhì)雙分子層內(nèi)→微型泡囊(主要
膜材:磷脂+膽固醇)
生物藥劑學定義:研究藥物及其劑型體內(nèi)過程(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闡明劑型、機
體因素與藥效(療效、毒性和副作用)間關系。
分布: 入血藥物轉(zhuǎn)運至各臟器組織的過程
表觀分布容積:體內(nèi)全部藥物按血中同樣濃度溶解時所需的體液總?cè)莘e;血腦和胎盤屏障 代謝: 藥物在體內(nèi)發(fā)生化學結(jié)構變化的過程(肝臟為主)
排泄: 體內(nèi)原型藥或其代謝物排出體外的過程(腎>膽汁,乳汁、唾液、呼氣、汗腺等)。 生物利用度:藥物入血的相對數(shù)量(吸收程度,AUC和 Cmax )和相對速度(吸收速
度,Tmax)
生物等效性:一種藥物、不同制劑、相同試驗條件、相同劑量、吸收速度和程度無明顯差異。
【藥劑名詞解釋】相關文章:
名詞解釋:什么是愛情10-19
名詞解釋:base address05-04
教育制度名詞解釋06-19
特殊考生報考名詞解釋04-28
最新管理思潮名詞解釋05-04
古代文學名詞解釋03-13
病理學常用名詞解釋04-27
高考招生政策名詞解釋04-28
軟驅(qū)什么是接口類型名詞解釋04-28
實習藥劑總結(jié)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