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后感3篇
《我的魔力語文課》何捷老師的著作。何捷老師的語文課深受學生喜愛,被稱為“有魔力的語文課”,能讓兒童在興趣的引導下學得扎實,有效,進步顯而易見。此書集中介紹何捷老師的語文教學探索近況,從中可以窺見何捷老師語文教學“魔力”的由來,給讀者帶來借鑒和啟發(f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這本書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后感篇1
本周開始了《我的魔力語文課》下篇的閱讀,雖然只有兩篇內容,卻讓我讀完后遲遲沒有下筆,因為感覺到了更深層次的一種困難。特別是第二篇妙賞,讓文本解讀成為精神享受,感覺自己還遠遠沒有達到學會妙賞的境界。這個板塊我還需要多多研究,現只將這部分的讀書筆記摘錄呈現。
教材承載著公眾教化功能,包括文字層面、文學層面、文明層面等,涵蓋主體個性和社會共性兩個維度,義不容辭地調和著個性與共性的和諧相處。因此,教師的教材妙賞不僅要彰顯多元解讀,更要基于兒童本位,要有利于教學需要,要符合兒童的審美評判尺度,同時也要注重兒童文學素養(yǎng)、人文情懷,照顧兒童認知共性,有利于兒童理解與接受。具體做到三點:其一,觀文入情,相對應的兩種閱讀方法:誦讀與涵泳。三種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細讀、朗誦、背誦。誦讀三字訣:“細”“全”“多”。其二,知人論世,此法重在出。其三,往來反復。在“文——讀者——現實”來回走,可以從文本的留白處入手。
而關注“表達”,落實“語用”部分則是本周我有所思考的內容。
語用,語感這兩個詞是前年進行課題立項的時候關注的內容,當時也只是懵懵懂懂,只是有這個意識覺得語用和語感的培養(yǎng)很有必要性,經過這兩年間的關注課堂,進行觀課議課,讓我更加清楚的意識到什么是語用,特別是讀了何捷老師的關注表達,落實語用,更加明白我們的語文課著力點應該是讓學生學會運用好所學的語言文字,做到讀寫結合。
常規(guī)課堂中,我們的老師在不斷的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反復的咀嚼,講解,費時較多,但成效不大。如何落實語用,何老師為我們做了有效的指引。
一、重視文體特征
關注表達,必須重視文體特征。發(fā)現了文體的特征,才能選擇合適的教法。書中舉的是朱自清的《匆匆》這個課例,按照我們常規(guī)的教法,肯定是把著力點放在應該如何去珍惜時間上,然后會來個句式練習,如——的時候,日子——。遠遠沒有對文本進行深入的挖掘。而何捷老師在課例中從這篇文本的特征散文入手解讀設計,開始就直奔特征而去,這樣的教學就直指文體特點,指向課文的表現手法——語言文字內部的思維意義,指向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鮮明的年段教學特征,且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本質。
二、關照文章結構
有人將文章形象比喻為“人”,靈魂是文字內隱的意蘊、思想、道義;素材是人外顯的血肉;結構就是支撐人的骨架,是作者安排謀劃借助材料表現中心的'整體構思和安排。現在我們的教學大部分還在關注寫了什么內容,而我們要做的是怎樣引導兒童發(fā)現作者是怎樣寫成的。要對文章結構進行認識和探索。我們的老師通常對于略讀課文還都在字斟句酌,一節(jié)課能完全講完甚至再進行文體表達有效探究的,我們只是讓學生明白了這一課的內容寫了什么。我校以趙利霞老師為代表的幾位老師在落實語用這方面是很好的先行者,她的精讀抑或是略讀都是在朝著作者是怎么寫成的這條路上走,所以她們班上孩子的讀寫結合就做的相當扎實。具體課例我就不再列舉,可以在趙老師的課堂上去感悟。關注文章結構,引導兒童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理應成為解讀文本的關鍵所在。
三、著力文句表達
一篇文章中值得訓練的文句表達點較多,老師們可以依據學情精簡篩選,瞄準凸顯文意、文理、文境的點展開教學,實施訓練。《跨越百年的美麗》獲得特等獎就有一個細誦品味“一襲”這個不起眼的詞句的功勞,所以潘新和教授《語文,表現與存在》這本書中表述的有關閱讀的教學觀很值得我們去探究、品出這段話的含義來。他說:讀完一篇文章,閱讀教學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那就是使學生學以致用,就是讓學生把從讀中學到的用在文章寫作中;讓他們把對文本的理解、感想說出來,或者寫出來。這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一個完整過程。
從以上的內容研讀讓我堅定了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與實施,只有真正地把教材當成例子,我們引導孩子關注寫法,結構,才能舉一反三,真正的掌握方法而不是記死知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后感篇2
去年12月份,有幸跟著學校的團隊到福州進行學習。學習之后,有兩個教師的名字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一名是集美大學的施茂枝教授,一名是福建名師何捷。兩人留給我的印象都是深思善學樂究之人,在人云亦云的年代一直樂享于自己的研究,著實讓人尊敬。遺憾的是,那次只是聽了兩位的報告,并未走進他們的課堂,也就沒有機會領略他們教學時的風采。抱著對大師的敬仰之情,暑假期間,買了一本何捷老師的《我的魔力語文課》,想從中探究一二,以彌補上次的遺憾。
“魔力”,一個神乎其神的字眼,其實用在何老師的`身上,卻那么的純粹。“唉,小何要是能拖拖課,那該多好。 边@是何老師的學生在《小何的“壞習慣”》一文中的結語,這里的“壞習慣”指的就是“不拖課”。咦?不拖課怎么會是壞習慣呢?或許,這就是何老師課堂的魔力吧。天生好動的學生卻不愿意下課,對老師依依不舍,如果沒有魔力,又怎么說得過去呢?
魔力就跟奇跡一樣,它的發(fā)生看似不可思議,但窮源竟委,卻也能撥云見日。就如同何捷老師自己談到的那樣,這些“得益于他‘用一生來備課’的教學信念、借力于科學有效的課堂設計、仰仗于對兒童特點的準確把握、依托于對言語表達的自覺訓練”。常言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何捷老師正是在做中才積累了這些字字璣珠般的常道。
疑慮又從心而起,我也在教學呀,為什么我的悟性總是那么低呢?不可否認,我一直崇尚于理性的語文教學。我希望自己的語文課堂能夠如同解數學題那樣具有縝密的思維,能夠如同順水推舟那樣讓學生自然而然獲得知識,不做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讓絕大部分孩子的思維都能夠得到激活?墒,處在探索道路上的我依舊迷茫。但讀了何老師的文章之后,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覺得他的課堂就是我一直苦苦覓尋的。把談話法作為課堂導入的“真功夫”,除去了雕飾,保留了純真;在《魚游到了紙上》這堂課中,為了指導兒童獲得表達方法,他那如行云流水般輕盈自在的引導,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輕松自如的掌握了知識;還有那一篇又一篇有關作文的教學策略,越來越讓我感受到一個智者思考的魔力。
值讀此書之際,在和親朋好友談話時,有兩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一句是“一群人都在做一件事,但往往成功地只有5%,因為只有5%的人真正用心去做”;一句是“知道我和你們不同在什么地方嗎?你們一直都是在拼命地做事情,而我卻在拼命地思考”。合上書本,我想這不正是此書所蘊涵的精神內涵嗎?這不也正是作者的精神映照嗎?
本書的后記“刺溜一下,我的半生過去了”更是觸動了我的心弦。現摘錄一段話共享:
親愛的朋友們,即便忙碌是我們的人生常態(tài),也不必為此難過。相反,如果能將每一天看作最后一天,每一天都當作是一次決戰(zhàn)。你就不會留給自己慵懶的借口,不會因為昨天的失敗和偶然的成功而欣喜感傷,我會用清晨的鈴聲提示自己:今天,要過得充實,像個人樣。也許你會疲憊于工作、應酬,會抱怨自己的人生不如別人輝煌。其實,那是你還沒有發(fā)現生命的意義,還在耗損自己為數不多、日漸稀缺的生命資源。你還有幻想:中彩票,獲大獎,撿錢包,遇貴人......這些都可以有,上天在賜給你幸運的時候,要經歷考察,至少要發(fā)現你是個上進的人。否則,給得多害得深,上天不會這么做。
《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后感篇3
本周讀《我的魔力語文課》的內容是:
1、議論性文體的教學取向
2、應用文教學的“三字經”
3、思維導航,讓“讀后感”與眾不同
4、還原與妙賞,想想文教學的密匙
5、狀物類文本教學的“三階推進”
5、看圖作文的“殺手锏”
本周閱讀了上述六個篇章,現就議論文和應用文這兩個我原來比較疏忽的兩篇進行讀書心得分享。
議論性文體正如何老師所說,在小學階段出現的課例極少。但這類文體恰恰又是最能提升思維訓練與思維能力的。之前在六年級教過的《為人民服務》,本次出現在何老師舉的例子中,F在比較來看,我對于這篇文本的把握處理極為不妥,除了完成課后習題中出現的問題后,只是簡單介紹了議論文的三要素,讓學生找了找文中哪是論點,哪是論證,哪些是論述的內容。但是沒有對課文中證明觀點而采用的典型案例,對比論證等方法進行點撥與歸納,是我對教材的編寫意圖就沒有吃透,導致只是簡單的就這篇文章來分析課文的內容,所以說這樣的教學也就沒有言語的這種基本的訓練。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對議論性文體的教學取向有了清晰直觀的定位。首先,不求多要少而精的確定教學重心。在一節(jié)課中,能完成既定目標,同時能檢測學習成效。其次,讓這類語言組織嚴密的文體,在言語表達上挖掘它的趣和細,在言說能力上得到發(fā)展。第三,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它最大的價值,提升思維訓練和思維能力,這些都需要我們去費心鉆研和設計,在實踐中實實在在,扎實訓練。
而應用文確實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實用的'一種文體。在我們小學階段的一年級就已經安排了相關內容,如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明白通知的寫法,要說清楚具體開會的時間,地點,參加的人員等。故事的趣味性強,利于學生接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就學會了通知的寫法。老師在這個基礎之上,再進行實際需要的一個內容練習,學生就會牢固的掌握并應用。不剝離具體情境的這種范本,讓學生的寫作難度大大降低。低段還有留言條的練習,如老師不在辦公室,小紅把老師要求帶的物品放在了老師的桌子上,附上留言條,老師就會一目了然。
一個貼心的小舉動老師在班里對學生進行表揚,其他孩子就會有樣學樣,積極主動去在應用中掌握知識。只要是這種仿真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受寫這些是有具體使用價值的,那學習的良好效果就不言而喻。五六年級都安排有寫倡議書,建議書,調查報告,給遠方親友或手拉手小朋友的信……這些內容我們可以圍繞學生家庭,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為載體,達到的效果也是令人驚喜連連。前兩天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優(yōu)秀教師已經采用了這種做法。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我們現在基本上都是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進行溝通與交際。
但是書信的寫法還需要學生掌握,五四班趙虹老師與花園口小學郝晗妤老師就進行了一次真實的班級學生信件往來交流的活動,孩子們可以說是異常興奮,虛擬的網絡人物終于有了實際存在,他們心中的話語也隨著喜悅,期待,打開了思維的閘門,使得兩位老師也體驗到了本次習作的巨大成功。念好“應”“用”“文”的“三字經”,讓兒童的寫作真實地面向生活,服務生活,才會驅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后感】相關文章:
魔力04-29
掌聲的魔力10-17
愛的魔力04-28
魔力校園04-28
微笑的魔力04-28
溝通的魔力05-01
態(tài)度的魔力08-19
陀螺的魔力04-30
我最想有雙魔力手作文04-27
魔力吸管作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