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木魚餛飩讀后感
當(dāng)細(xì)細(xì)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木魚餛飩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木魚餛飩讀后感1
一看題目,人們心里一定犯起了猜疑:天底下還有木魚餛飩?那是一種什么樣的餛飩?等我讀完了文章,才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
“篤,篤,篤,”夜深人靜,巷子里又傳來清脆的木魚聲,是那么的神秘,令人遐思。這到底是誰敲起的?是吃齋念經(jīng)的和尚,還是為人報(bào)曉的僧侶?不,都不是。原來是一位賣餛飩的老人所為。他“披著寬布大衣,戴著氈帽,推著一輛老舊的攤車,正搖搖擺擺地從巷子那邊走來!比撕軐こ#u餛飩的攤子也很尋常,可木魚的聲音便不尋常了。老人選擇木魚作為賣餛飩的訊號有著獨(dú)特的匠心,“讓清醒著的人可以聽到他的叫喚,卻不至于中斷熟睡者的美夢!倍嗝纯捎H、可敬的老人!
老人用心良苦,為他人著想,這是多么的可敬!這和那些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小商小販形成了鮮明的'比照。老人雖然是在做生意,但更多的是給人帶來了方便,木魚聲也是那么的準(zhǔn)時(shí),“天天都在凌晨的時(shí)候敲響,即便在風(fēng)雨來臨也不連續(xù)!别Q飩給夜里勞作的人們以溫飽,而老人的品德那么凈化了人們的心靈。木魚和餛飩本無聯(lián)系,可是,它們卻融合在一起,演繹著生活的美…… 木魚是別致的。那“篤篤”的輕響,似乎只有在佛門清靜之地,才能存活。
餛飩對于木魚來說,也是別致的。它過多地屬于了嘈雜,只有在人聲鼎沸、繁華鬧市才有它的棲身之所。
餛飩和木魚是不能共存的,那些六根清靜、看破一切的出家人,哪會讓一只餛飩進(jìn)入他們的眼里?
但是,在林清玄的筆下,它們只為一個(gè)永恒主題而存在。
木魚餛飩讀后感2
林清玄,我并不陌生。讀過他的許多文章,見過照片,清而不玄。飄逸的長發(fā),歷經(jīng)滄桑的面孔,清新而毫無玄異之感。 也許與他信仰佛教有關(guān),他的文章里總能讀出一種清新灑脫、毫無雜念之感,正如《木魚餛飩》,木魚僅是一種打擊樂器,卻被賣餛飩的人當(dāng)作深夜召喚老顧客的工具。木魚那清新、悠揚(yáng)的聲音從遠(yuǎn)處傳來,在小巷里回蕩,對于熟睡的人毫無影響,對于深夜工作的人那么是溫馨的信號。老人持續(xù)三十年以這種方式做生意,作者并不在意他是否記得自己,只是在意老人的堅(jiān)持和藹良的心。 文中在描寫木魚聲時(shí),清雅脫俗,宛如人也能聽見木魚聲時(shí)近時(shí)遠(yuǎn),時(shí)而朦朧時(shí)而清新。那一聲聲敲擊聲,有時(shí)覺得音量很小,但有時(shí)又覺得猛得敲擊了你的大腦,給你警示,既而又變得虛無飄渺了。木魚聲如此,文章語言亦如此,無華美辭藻,自然淡雅,但讀過之后又仿佛被猛然點(diǎn)醒,突然明白了什么,卻又不明白什么。總之,能讀出哪種超凡脫俗,像佛教中遠(yuǎn)離俗世的'感覺:淡泊、寧靜、幽深。
我很喜歡這樣的作品,總是在最后似懂非懂,感覺悟到了什么,卻又說不出什么。我想,等我再多多接觸林清玄的作品,應(yīng)該可以理解了吧。我是斷然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也不會淡泊寧靜到這種境界。有句話: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向這個(gè)目標(biāo)邁進(jìn),努力著,一直在路上走著。
所以說,對于《木魚餛飩》,我是不完全懂的,但品出些味兒了。我想,我只要一直在路上,就有懂的那一天。
【木魚餛飩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木魚餛飩作文07-15
洞山木魚石10-26
餛飩的作文08-28
餛飩的作文04-11
餛飩的日記12-10
餛飩作文11-13
包餛飩12-09
燒餛飩12-09
包餛飩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