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國學為話題的作文
以國學為話題的作文1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那到底什么是國學呢?有人說,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的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有人說,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嘗遍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綱目》;有人說,它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的《四庫全書》……國學,不就是經得起時間洗練而沉淀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后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淀嗎?
還沒上小學之前,媽媽就讓我接觸了《弟子規(guī)》、《三字經》等啟蒙類國學經典。那時的我內心純潔地像一張白紙,好奇心重,又愛模仿,記憶力也好。在媽媽的引導下,很多小毛病竟然在潛移默化中消失了,讓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我玩好玩具,書籍亂扔亂放的時候,媽媽就會告訴我:“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這就讓我懂得了收拾整齊,培養(yǎng)了我的獨立動手的能力。
每當我獨自外出玩耍卻不跟大人打招呼時,媽媽也會提醒我:“出必告,反必面”,讓我懂得了不該讓別人為自己擔心,讓我在生活中懂得了大道理。
當我吃飯吃菜有挑食偏向時,媽媽定會告誡我:“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就讓現(xiàn)在的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
話說我現(xiàn)在我養(yǎng)成的喜歡閱讀的習慣,也要得益于那時的“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幼時的我每天都會選一本繪本,在書房的角落里,一坐就是兩三小時,腦海里盡情編制著五彩的故事……
其實,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好心態(tài),好習慣,所以古人很重視“童蒙養(yǎng)正”,哪怕是現(xiàn)在,也同樣適用!
小學階段,班主任林老師深知我們在渴求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這個時間段應多學習先賢求學的一些歷史典故,得以啟發(fā),少年養(yǎng)志。多少成功人士不都是從小立志,而后矢志不移,成就一番事業(yè)?所以,林老師將《小古文》、《詩經》早早地帶入了我們的學習生活。
讀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就會明白:人生必有堅定的信念和志向才可立足于社會而有所作為。
讀懂“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方才明白大好青春是如此的短暫,不負時風,奮發(fā)圖強。
讀懂“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才會明白人生世事不會是一帆風順,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但要懂得勇者才會有所不懼。
讀懂“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終于才理解,孔子把一生都做了總結,每個時間段都是如此重要。
……
國學里這些經典真是太多了,此后的我還要經歷成人養(yǎng)德,修身齊家?偠灾瑖鴮W就是中華民族大國之學,不要以為自己讀不懂就是糟粕,人生不易,做人靠學,誰都想自己滿腹經綸,言談之間,高談闊論,引經據(jù)典,談吐文雅。前提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以國學為話題的作文2
《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的一部軍事經典著作。
孫武的生卒年月現(xiàn)已不可考。他本是齊國人,后移居吳國,因擅長兵法,被吳國大臣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廬。孫武將其所撰兵法13篇獻給吳王,闔廬遂以孫武為將,出兵西破強楚,北威齊晉,揚名諸侯之間。孫武最后終老于吳國,葬在吳都巫門外。
《孫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內容出自孫武。但后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吳孫子兵法》有82篇,圖9卷,而多認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齊孫子》,即《孫臏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傳的只有一部《孫子兵法》,而認為13篇出自孫臏之手。不過,在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部《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的殘簡,以及記載孫武言行的70余枚竹簡后,學者們已多傾向于13篇應出自孫武之手,82篇則是孫武后學所著,是用以補充和解釋13篇的。
《孫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題思想,但又構成一完整的思想體系。
《計》篇論述的是能否進行戰(zhàn)爭的問題。孫武指出,戰(zhàn)爭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暗馈、“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暗馈敝甘谷嗣衽c統(tǒng)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晝夜、晴雨、寒暑等氣候時節(jié)和天命、人事、道義;“地”指土地和地勢、地形的高下、險要、平坦、距離的遠近,攻守進退的利弊;“將”指將帥的智謀、賞罰必信、愛撫士卒、英勇果斷和軍紀嚴明;“法”則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將吏職責的劃分和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孫子認為,從這五要素出發(fā),根據(jù)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條件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實行,兵力強弱與否,軍隊是不是訓練有素,和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zhàn)爭的`勝負,從而采取適當?shù)膶Σ吆拖鄳男袆印?/p>
《作戰(zhàn)》篇主要闡述的是如何進行戰(zhàn)爭。孫子認為,戰(zhàn)爭的消耗和戰(zhàn)費的開支是十分龐大的,戰(zhàn)爭曠日持久勢必危及國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張速勝。此外,為彌補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敵國,他又主張“因糧于敵”,“勝敵而益強”
以國學為話題的作文3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中有許許多多的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讓我感受頗深,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重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學習,就有可能因誤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險。
我覺得,在我們日常學習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味的讀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為了學習而學習,缺少必要的思考,大腦卻一片空白。有的人只讀“死書”,而不去深入理解書中的含義,這樣就會導致學習的基礎不扎實;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學習只為了追求數(shù)量,而不在乎質量,結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學習在于思考,也在于吸收,二者缺一不可。
還有一句讓我感觸最深。就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K囊馑际牵簬讉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這句話告訴我們:能者為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樹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嫌棄每一塊小石子;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匯集他們點滴之長。我們必須具有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在逆境中不怨不怒的平和心態(tài),并且運用適當?shù)膶W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世界有新的的認識,新的發(fā)現(xiàn),并且有所領悟,有所感動。
【以國學為話題的作文】相關文章:
以讓為話題的作文04-28
懷念為話題作文-話題作文01-25
以樂為話題作文-話題作文01-24
以感動為話題的作文以比為話題的作文09-26
以笑為話題的作文11-03
期待為話題的作文11-05
以鼓勵為話題的作文11-12
以關愛為話題作文11-13
以傾聽為話題的作文12-03
以珍惜為話題的作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