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也散文
“闕也”,一本兩千年前的文學專書對月的解釋。
玉盤盈缺,一月一輪回;驁A或缺,都能喚起人的哀愁,仿佛一種缺憾,淺淺淡淡,深入脾肺。如一位坐在深閨鏡前嬌女的自憐,成全一種保守不完美缺憾的凄美。仰頭觀賞那輪月,被月光吸入帶闕的洞中。良久,若有所悵,卻道不出愁的端頭。
安意如在《世有桃花》中寫下“美到極處,便成蒼涼”。世人評價《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的愛情都用“凄美”一詞。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雖然羽化成蝶,可以長相廝守,但墓碑中的那一雙尸骨依舊只能被親人哀悼。西方羅密歐與朱麗葉為堅守自己的愛以身殉情。中外古今名篇大都缺少“大團圓”式的結局;蛟S是人們已對圓滿的結局產生了審美疲勞,抑或是人們被現(xiàn)實的生死離別所折磨,大團圓的結局帶給人們的震撼不夠重。而那些凄美的愛情、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和有情之人不可以終成眷屬的遺憾卻隨著時間的流逝積存在心,久久不能釋懷。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無論王孫貴胄,無論貧民百姓,總避免不了人生中缺憾。
無論古人云,還是今人語,秋天這個季節(jié)總是最易使人愁。踏一葉扁舟,橫臥天地之間,秋風吹起衣襟,枝頭的枯葉飄零在肩頭。撿一片落葉,細數(shù)葉脈的紋理,然佝僂的枯葉輕易地分裂成細小碎片。撫一江秋水,冰涼透心。在這詩一般的帶著些林黛玉式憂愁的秋天,誰能說不美呢?古有納蘭“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黃巢“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易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今有張曉風“秋天,這個堅硬而明亮的'金屬季,是我深深愛著的”,桑榆“秋風起,河水起漣漪,枯黃的落葉,一片一片搖曳而下”。古今眾人都深深沉醉在這秋天如泣如訴的秋景里。
有花無葉、有葉無花的彼岸花,凄婉的故事被多愁善感的女子反復吟誦,發(fā)出“彼岸花開開彼岸,奈何橋前可奈何”的嘆息。情冢一詞本身便如墜入深海的美麗女子,危險卻又唯美!安宦淙f仞情劫”又需要多少的修行才可以做到。
《金剛經》中的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一閃而逝,逝去的,總會帶著些悲愁,卻終是美的。
闕也,美也。
【闕也散文】相關文章:
月闕也作文08-18
月闕也作文06-30
“月,闕也”——小學作文01-15
張曉風:月,闕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