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冼星海資料
冼星海出生于澳門。中國近現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冼星海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簡介
冼星海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他出生于澳門的一個貧苦的船工家庭。他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冼星海很早就表現出音樂的天賦,他立志要做一名音樂家。1929年冼星海以優(yōu)異的成績踏上了巴黎學音樂。1939年6月他終于如愿以償達成了自己的心愿。
冼星海經過了千辛萬苦終于達成了自己的愿望。我在讀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崇拜他。因為他的所作所為令人佩服。
1938年冬天,冼星海放棄優(yōu)厚的待遇,奔赴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他為共產黨培養(yǎng)出一批有音樂才干的人才。在政治上,冼星海積極要求進步,他終于光榮地加入共產黨,保衛(wèi)中國。
文學家蘇軾曾經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志就是志何人要有高遠的志向才能成大事。就像冼星海一樣,他的志向就是報效祖國。他做到了而早的非常好。在延安慶祝魯迅藝術學院成立的周年晚會上,冼星海指揮《黃河大合唱》。當最后一句響起的時候,全場觀眾都沸騰起來。
崇拜冼星海令我學到了,人要有一個遠大明確的奮斗目標和理想。努力奮斗,志存高遠,堅忍不拔,矢志追求,最終一定會成功。
追星是一件好事只要保持著一顆平常的心,不要盲目崇拜就可以了。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于澳門一個貧苦家庭。1911年,冼星海隨母親黃蘇英去新加坡,進入了新加坡的養(yǎng)正學校。養(yǎng)正學校的區(qū)健夫老師,最先賞識冼星海的音樂秉賦,并選他進入學校軍樂隊,讓他開始接觸樂器和音樂訓練。
1918年,為了讓冼星海接受更好的教育,母親想方設法來到廣州,把當時才十幾歲的冼星海送進了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學習小提琴,開始正規(guī)的音樂課程。進入嶺南大學后,為了貼補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賣兩個鐘頭的書、紙、筆等物和加入嶺南銀行樂隊這兩件工作,來維持學費和伙食費。他在樂隊里擔任演奏直簫,后來成了附中管弦樂隊的指揮,因為他吹奏單簧管很有韻味,由此得到“南國簫手”的雅號,連培正中學也請他去做音樂教員和樂隊指揮。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師從作曲家蕭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諾夫。蕭友梅特地安排他抄譜、做圖書管理員,以彌補生活費。
1927年,蕭友梅和蔡元培在上海創(chuàng)辦國立音樂院,翌年,冼星海由北平來上海考入國立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和鋼琴,攻讀理論作曲,并在院刊發(fā)表《普遍的音樂》一文。
法國求學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參加學潮而被迫退學。同年冬天,他啟程前往異國求學,靠朋友的幫助和在船上做苦工,于1930年春到達法國,實現了到巴黎學習音樂的愿望。在巴黎的最初幾年,冼星海主要靠在餐廳等處做雜役維持生活。經馬思聰介紹,他曾隨巴黎歌劇院樂隊首席奧別多菲爾學習小提琴。這位小提琴家得知冼星?孔鲂」ぞS持生活,便不收他的學費。接著,冼星海又向巴黎音樂學院的著名教授加隆學習作曲理論。加隆教授了解到他生活貧困時,也不收他的學費。在這樣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卻成功地創(chuàng)作了《風》。這首樂曲得到了他的老師們的贊譽。
由于他的作品和別人的介紹,冼星海結識了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并考入巴黎音樂學院杜卡的高級作曲班。當時在那里學習音樂的中國留學生,只有他考取了這個高級作曲班,并獲得了榮譽獎。學校要給他物質獎勵,問他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飯票!庇谑牵瑢W校送給他一疊飯票。
1935年5月,在冼星海即將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yè)之時,杜卡教授突然病逝,冼星海不得不結束在高級作曲班的學習,加上他也急于回國,便在友人幫助下搭乘免費貨船回國。在法國的五年學習生活,冼星海深入學習了西方現代音樂的作曲技法,豐富了音樂修養(yǎng),開闊了藝術視野。
延安時期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全體師生的邀請電報。于是,他高興地對未婚妻錢韻玲說:“我們到延安去吧!
1938年11月,兩人攜手離漢去延安。他們在途中結婚。
1938年冬,奔赴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課。在魯藝,他負責音樂理論、作曲的主要課程,還教授音樂史及指揮。在延安的一年半,他進入創(chuàng)作的巔峰期,譜寫了《軍民進行曲》《生產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
此外,他發(fā)表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民歌與中國新興音樂》等許多音樂論文,論述中國新音樂發(fā)展的歷史經驗及大眾化和民族形式等問題。在政治上,他追求進步,并于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由詩人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經他譜曲,也成了曠世千古的絕響。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慶祝魯藝成立周年晚會上,冼星海穿著灰布軍裝和草鞋、打著綁腿指揮《黃河大合唱》,在場的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首長連聲叫好。更有許多人唱著“風在吼,馬在叫”,走向抗日戰(zhàn)爭最前線。
在延安的艱苦條件下,黨中央決定每月給冼星海15元津貼,而當時朱德總司令每月津貼只有5元。另外,魯藝的助教有6元,教員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兩次肉,兩次大米飯,每餐多加一個湯。這些都體現了黨組織對特殊人才的尊重。
人物事跡
冼星海他的音樂作品不僅在民族抗戰(zhàn)時期廣為傳唱,成為喚醒民族覺醒意識的號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
從1935到1940年的5年間,冼星海寫出了幾百首抗戰(zhàn)歌曲,為民族解放運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作曲家的作品要讓人民接受就必須采用人民熟悉的音樂語言,冼星海深入挖掘民族音樂語言,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為人民大眾所接受和喜愛。
冼星海一生創(chuàng)作的歌曲有一百多首,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廣的是多種多樣的群眾歌曲。如《救國軍歌》《青年進行曲》《保衛(wèi)盧溝橋》和《到敵人后方去》;有具體展示人民戰(zhàn)爭壯美的戰(zhàn)斗圖景、將抒情性與鼓動性或描繪性與概括性結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擊軍》和《反攻》,這類作品以號召性的音調,堅決果斷的氣勢,反映了抗日軍民的英雄形象。抒情歌曲有《夜半歌聲》《黃河之戀》《贊美新中國》《茫茫的西伯利亞》等。這類歌曲很有激情,與戰(zhàn)斗類型的歌曲合在一起,具有非常強的藝術魅力。還有表現勞動性的歌曲。如《頂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們開》,這種歌曲多是在勞動民歌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所表現的是勞動人民滿懷信心的斗爭精神。還有為婦女、兒童寫的《只怕不抵抗》《祖國的孩子們》和《三八婦女節(jié)歌》等等。
此外,他還寫了一些室內性的獨唱歌曲,如《雨的鄉(xiāng)村》《夜曲》《卜算子》《憶秦娥》等,這些都是他的早期作品。大型聲樂作品有《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29]國人最為耳熟能詳的《黃河大合唱》,在烽火連天的抗戰(zhàn)歲月里,傳唱大江南北,極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氣,振奮了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抗敵救國的精神武器,是中華民族不朽的英雄樂章。
冼星海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繼聶耳之后又一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他堅持并發(fā)展了從聶耳開始的革命音樂傳統(tǒng),以更廣闊的題材、體裁和更豐富的藝術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的偉大現實,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音樂作品,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廣泛而久遠的影響。
【冼星海資料】相關文章:
立夏的由來資料 -資料04-26
領悟 -資料04-26
泰山資料10-20
芥菜資料11-22
工程開工的資料03-03
荷花的資料介紹11-08
關于魯迅的資料11-28
處暑故事 -資料04-26
洗耳池 -資料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