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1
說到賽龍舟,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船頭高高隆起,上面端坐一個人,負責擊鼓指揮船員;船尾站一個人,負責掌握方向。船兩側共二十個人,負責劃船。別看它形式簡單,寓意卻不一般。賽龍舟可是古人對于美好生活的希冀呢!不過可惜了,這個風俗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多見了。不過,在我的軟磨硬泡之下,媽媽還是帶我回老家看了一次賽龍舟。雖然那已是去年端午節(jié)的事了,但仿佛昨天剛發(fā)生的一樣歷歷在目。
天很熱,太陽像火爐似的炙烤著大地,隔著太陽帽還把我曬得頭皮生疼。我和父母一起穿過田野向村外的河邊走去。樹葉一動不動,知了聒噪得讓人心煩,村莊卻越發(fā)地顯得寂靜了。
登上河邊的堤壩,眼前豁然開朗,一條寬闊的大河閃著碧波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多像一柄無瑕的翡翠做成的寶劍。∥也挥傻觅潎@道。前面鑼鼓的喧鬧聲打斷了我的思緒。“看來就是這兒了!”爸爸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說道。我看了一眼河邊的“人!保乱庾R地退了一步,不過還是跟著爸爸媽媽擠了進去,第一次看見了真正的龍舟。
十幾條龍舟一字排開,威武的龍頭高高揚起,面向太陽,仿佛不懼怕它的熱量;龍尾微微翹起,似乎下一秒就要拍擊水面;龍身筆直修長,鱗甲鮮明。龍舟上的人們穿著五顏六色的盛裝,凝神貫注,整裝待發(fā)。隨著一聲尖厲的哨音,比賽就開始了。龍舟上的船員隨著船頭的鼓點整齊地劃著船,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沿著河道向前射去。剎那間,鼓聲震天,水花四濺,兩岸觀眾的吶喊聲此起彼伏。
一個抱著孩子的婦人,拼命地揮舞著手中的紅絲帶,大聲叫喊,就連她懷中的小孩子也興奮不已;兩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拄著拐杖,激動得手直哆嗦,露出了滿口假牙;一個大漢更是振臂高呼,汗水流入了眼睛也沒有察覺我們也拼命地喊著加油,忘了炎熱。
比賽在電光火石之間結束了。人們高聲歡笑著,不管是贏的還是輸?shù)亩蓟ハ啾舜俗8V,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應該多學習,多了解一些關于賽龍舟的知識,努力把這個寶貴的風俗傳承下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2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朗的湯圓是圓又圓。要吃湯圓快來買,三塊錢呀來一碗……”每當耳邊響起這首家喻戶曉且動人心弦的旋律時,我就總是想起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時的風俗——賞花燈,猜燈迷,吃元宵。
“正月十五時,家家鬧元宵。”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自記事起,每一年的元宵節(jié),父母就會帶我賞花燈,鬧元宵。元宵節(jié)絢麗的燈火,令我久久難忘。
然而,元宵節(jié)為什么要賞花燈呢?對于這個問題,母親曾經(jīng)對我說:“兒子,元宵節(jié)之所以要賞花燈,是因為漢明帝在位時提倡佛法,心系佛教。而正月十五日,就是眾佛的吉日良辰。為了和弘揚佛法,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贝撕罅鱾髦两,這也就形成了正月十五賞花燈的民風民俗。
回想一下,五歲那年的元宵花燈會,仍然令我記憶猶新。
大約下午三人們就始準備元宵花燈會的“花燈”了。在大約七點時,我則牽著爸爸媽媽的手,興奮地走了元宵花燈會的現(xiàn)場。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只見燈會整個上空都布滿了五彩斑瀾,絢麗無比的花燈。向前跳望,龍鳳呈祥,色如初署的燈籠數(shù)不勝數(shù);扭頭一看,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的'走馬燈燦爛奪日;左邊,五顏六色,五光十色的龍燈精美絕倫;右邊,獨具匠心,色彩斑瀾的禮花燈富麗堂皇?吹搅诉@些精妙絕倫的花燈,我不得不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感到無比自豪!
賞完了花燈,我們又猜了燈迷。猜完燈迷后,我們?nèi)覄t迫不及待地吃起了元宵,同時也欣賞了精彩的歌舞元宵晚會。
通過參加這次的元宵花燈會,我收獲了很多?吹搅诉@些巧奪工天的花燈,我不僅為祖國悠久的節(jié)日風俗而驕傲,也為燈匠們細致用心,勤于探究的制作精神點贊。
如今,我已是一位即將畢業(yè)的小學生,想要升入好的初中,當然也需要付出工匠般的努力。希望我今后可以揚帆起航,乘風破浪,也愿祖國今后更加繁榮富強!
家鄉(xiāng)的風俗3
臺下看戲的老人家,入迷,有戲的地方,就有它們。公期、喬遷、嫁娶,喜慶的事兒,總會有它們的存在。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風俗,少不了瓊劇。
海南自古以來,民間崇尚“神道”,拜公敬神,鄉(xiāng)鎮(zhèn)村落都有各自的“神期”,演戲酬神之風隆盛。凡廟會必演戲!
那一天,村民們得知瓊戲班子來我們這表演瓊劇了。家家戶戶紛紛購買一大袋的糖果,接著用一張大紅紙按照從大到小的輩分寫下自己家里人的姓名,一塊集中放在一個紅色大盤子里。為了預留好座位,村里人還要早早地拿上自家的椅子,放在搭好的戲臺面前,等待瓊劇表演。
吃過晚飯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陸續(xù)趕到公廟,大概7點就要拜八仙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相傳,做海南戲前都給出資的神壇爐主拜八仙,祈求生意興隆,事業(yè)順利。拜八仙后,唱戲的`人會按照紅紙上的名字全念一遍,就從臺上往下撒糖果,觀眾們紛紛起身接糖果。據(jù)說,接到的人,會有好運。小孩接到健康快樂,大人接到升官發(fā)財,老人接到長命百歲。
二胡、嗩吶、花鼓……三十多種樂器同時奏起,瓊劇開始了。后臺里穿著華麗戲服,化著濃妝的演員就位,一一亮相登場。整個演出全是海南話,演員們?nèi)橥度,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大刀闊斧,有的正氣凜然。神態(tài)和表情更是非常傳神且有看頭,村民們不覺沉浸其中,有時還會和身旁的人商討一下劇情,評論一下演員的唱功和演技,不過很快又沉默了,繼續(xù)沉浸在劇情里。
其中,令我最感興趣的是公仔戲,又稱木偶戲。顧名思義木偶戲就是由演員躲在幕后操縱木偶表演的戲劇。那些制作精良的各色木偶人物最是引人入勝了,它們一個個穿著特制的戲服,在木偶師高超操縱技術和委婉深沉的瓊劇唱腔配合之下,時而瞠目結舌,時而嬉笑怒罵。這時臺下的觀眾無不全身心投入進去,因為他們的思緒早就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而跌宕起伏了。
瓊劇是海南人心里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是我對家鄉(xiāng)風俗最深刻的記憶。
家鄉(xiāng)的風俗4
在我的家鄉(xiāng)麗水,每到臘月二十六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腐,這其實是準備年貨的開始,因為豆腐的“腐”與“福、富”諧音,寓意著新的一年幸福與富裕。
如今大多數(shù)人并不會做豆腐,而是把“!弊值官N在門上,雖然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但是在我的家鄉(xiāng),老一輩人依舊保持著這個風俗——手工做豆腐。臘月二十六,外公家準備做豆腐。首先要把黃豆泡在水里一天一夜,泡到它們有2—3倍大才行。再將它們用水沖洗干凈,放進磨子中磨成豆乳,看著白白的豆乳從小孔中流出,我就想到那美味的.豆?jié){了。
我問外公:“什么時候可以吃豆腐啊。”外公說:“不要急,后面還有很多步,要先將豆乳過濾,變成豆?jié){,然后把豆?jié){燒滾,去掉泡沫,加入鹽鹵,將豆?jié){稀釋,浮出豆花,還有把豆花裝進模具中擠壓,才會成為豆腐。其中點豆腐可最考驗手藝了,鹽鹵多了,豆腐就老,鹽鹵少了,豆腐就會不凝固,你還是好好等著吧。”外公的話將我打的暈頭轉(zhuǎn)向,唉,原來現(xiàn)在還是個開頭啊。這時外婆又說:“做豆腐可不能多說話,因為豆腐很‘小氣’它聽不得‘壞話’,要不然它就不成型!彪y道這也是祖輩傳下來的風俗嗎?
過了一會,外公喊道:“睿睿,來看外公點豆腐。”我飛快地跑過去,只見外公小心翼翼地拿著一碗鹽鹵,用勺子一勺一勺的點進裝著豆?jié){的桶里。他一只手點鹽鹵,一只手拿勺子在桶里攪拌,就像一只機警的貓,每一個動作都極其小心謹慎。漸漸地,豆花漂了上來,那就是豆腐的雛形,白白的表面一觸即破,如果加上醬油和蔥,那就是美味的豆腐腦。外公看著今天的豆腐花說點的很成功“年年富裕”。哦,這又是一個重要的風俗習慣。
外公外婆進進出出忙活了一上午,終于把豆腐做成了,那奶白色的豆腐,加上醬油,簡直是絕配,吃著豆腐,別提多開心了!
溫潤如玉的豆腐,可口美味,做起來的工藝可一點不少,一個環(huán)節(jié)也不能出錯?磥砑亦l(xiāng)的風俗更是長久的經(jīng)驗和精湛的手藝留傳下來的。
過年的風俗還有很多,像掛燈籠,貼對聯(lián),吃團圓飯……但在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做豆腐也是一項傳統(tǒng)風俗,祝愿新的一年更加幸福,更加富裕!
家鄉(xiāng)的風俗5
今年春節(jié),我和姑姑一家來到了表弟的奶奶家。剛到他們家,我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北方,那里的人們都睡炕,我從來沒有見過,原來炕是用水泥砌成的,與灶臺相連通,只要灶臺里生了火,炕上就非常暖和。
北方人不愛吃米飯,他們要么就吃面,要么就吃稀飯和饃,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弟弟聽說要包包子和餃子,都高興得不得了。下午,奶奶把大蒜、肉、韭菜和粉絲加上鹽、油拌均勻,做成包子的餡,再把早就和好的面拿出來,揉成長條,在切成瓶蓋那么大小的塊,壓扁搟成薄薄的皮,搟好以后,就可以包了。奶奶左手拿著包子皮,右手夾了些餡放進去,然后捏著一點包子皮,好像折扇子一樣折出一些小褶皺,讓包子更好看,折好以后再捏緊了一轉(zhuǎn),一個小巧玲瓏的`包子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
我和表弟看了一遍后就照葫蘆畫瓢開始動手做,我放好餡后,就不知道該怎么折了,只好叫爺爺再示范一遍,我照樣子胡亂折了兩三下,再把它捏緊,就算做好了,放在桌上一看,和奶奶做的真是天壤之別!我真羨慕奶奶那雙巧手呀!我就偏不相信我就做不好了,在家里,他們可老是夸的,于是我又開始做第二個,可是腦袋就是轉(zhuǎn)不動,手也不聽使喚,做出來還是老樣子。我看看表弟做的,真是笑得我們前俯后仰,比我做的還糟糕呢,他太小了,做出來的根本不是包子,倒是挺好像一朵花的。
我們把包子皮包完以后,又搟了餃子皮。包餃子可比包包自容易多了,我拿了一張餃子皮,放了點餡,然后把兩邊的皮捏在一起,一個小小的餃子就完工了,雖然說還是比不上爺爺做的餃子,但還是比包出來的包子好多了,表弟包的餃子也不錯,就是餡兒放少了點,做出來的餃子扁扁的。既然包餃子這么容易,我們倆一時來了興趣,一下就包了幾十個,實在是太有趣兒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和包子,心情特別好,雖然包子的形態(tài)各異,但是并不會影響我的心情,因為那天我是我第一次包餃子和包子。我真是太興奮了!在西安過年,感覺就是不一樣呀!
家鄉(xiāng)的風俗6
我的家鄉(xiāng)在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位于云貴高原。這里的春節(jié)有一個特有的習俗炸龍燈,熱鬧的炸龍燈意味著熱鬧和祥和。
炸龍燈原本是土家族求雨祭祀的活動,延續(xù)至今,已成了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種活動。除夕是小年,元宵是大年,炸龍從元宵開始。
正月十四是炸龍的彩排。在這之前,龍燈的制作者們已經(jīng)緊鑼密鼓地干了很多天。正午,龍出發(fā)了,紅色流滿大街小巷,與之相伴的是鑼鼓喧天。
十五是最精彩的,也是游龍的正日子。因為炸龍燈鞭炮是不可少的,所以在四點前鞭炮煙花已完全脫銷。各家各戶都將晚飯?zhí)崆傲,五點半,鞭炮由四處響起,聲音逐漸變大,此起彼伏,像一支交響樂。全縣的百姓都出來了,越來越集中的鞭炮聲把整個德江似乎都震得地動山搖。鞭炮的火焰閃閃爍爍,紅紅火火,映著人們喜氣洋洋的臉,大街上一片新年景象。
六點半,各路龍燈出發(fā)了。短的有十米,長的有五十米,在龍燈制作老手藝人的打磨下,龍的制作很精細,它代表著德江的'歷史和傳統(tǒng),藝人們說,大意不得。舉龍者皆是二三十歲的男青年,他們戴著頭盔,袒胸露臂,健壯的手臂舞動著龍,整條龍像活了一樣,上躥下跳,舞的我眼花繚亂。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家都準備好鞭炮,準備往舞著的龍和人上炸。我和大伯舉著纏上鞭炮的竹竿,我害怕被炸到,畏畏縮縮的,但又想再對準一點,于是身體向后傾,雙手伸得長長的,那姿勢實在有點怪異。不久,龍成了網(wǎng)狀,大部分的龍鱗都炸掉了,而舞龍的人則顯得龍馬精神,毫無畏懼。
八點多,炸龍達到了高潮,所有街道都是人流、火光流。天神一定看到了彩光流溢的人間街巷,如果從無人機航拍,這時候,整個德江都是流動的彩,閃爍的光?諝庵械教幎汲錆M火藥味,九點過后,炸龍漸漸結束,大部分龍已不能首尾相連,很多只剩幾根骨線。十點后,鞭炮聲漸漸平息,在萬家祥和的期盼中扎龍燈緩緩落幕。
炸龍燈的鞭炮聲雖已漸漸遠去,但家鄉(xiāng)人祈求安康吉祥,幸福美滿的愿望,隨著新時代的鐘聲正大筆繪就燦爛的康樂景象。
家鄉(xiāng)的風俗7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買菜,突然我看見今天理發(fā)店的人似乎異常的多,有些人寧愿排著隊也不愿意離去。我有些奇怪了:“為什么這些人要在今天理發(fā)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嗎”爸爸聽了我的話笑著說:“今天是二月二龍?zhí)ь^,所以都要理龍頭,我一下子好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似的,纏著爸爸問個不停,最后爸爸被我問得實在有些不耐煩了便對我說:“回去以后你問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邊摸著我的頭一邊說:“二月二,可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農(nóng)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房把龍喚醒,然后用草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谷糠從井臺向水缸引一條灰龍,早餐要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圍著院子撒一圈,傳說是為了辟邪!辈恢挥X中奶奶講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問爸爸:“除了關于二月二的風俗,還有沒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說:“關于二月二龍?zhí)ь^的傳說你想不想聽呀”我說道:“我當然想聽了!庇谑前职珠_個繪生繪色的講到:“武則天稱帝的時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龍王實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壓到山底下,山前面還寫了幾個字:要想龍王出,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yōu)榱藞蟠瘕埻醯教帉ふ议_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卻沒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卻沒有扎緊口袋,于是將黃燦燦的玉米掉了一地,人們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開花了嗎于是人們就這樣救出了龍王!
雖然這個風俗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卻代表著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僅了解到了風俗習慣,而且還知道了神話故事,這就是我們的二月二,你愿意來這里感受一下嗎
家鄉(xiāng)的風俗8
又是一陣淡淡的粽葉氣息縈繞在我的心間,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靈上跳舞,裊裊的炊煙慢慢地散開,記憶深處那個粽子包裹著的溫暖,如梔子花般在指尖上綻開了!
在我的記憶里,奶奶是最會包粽子的了誰讓我從小嘴饞呢?有一次看到鄰居小伙伴拿著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著在田中干農(nóng)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時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卻不知道奶奶要到幾里地外的小河灘上摘上好的粽葉,只為滿足孫子這個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邊摘粽葉,這一大片的蘆葦葉中,她只挑不留一絲黑點、沒有一點枯葉,甚至連一個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鮮翠葉放在竹籃中。摘得一籃,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靜悄悄的,只有汗水灑在竹籃上的啪嗒聲。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廚房淘米、洗葉,這時的我坐在灶臺邊上,不耐煩地玩弄著稻草。奶奶就這樣一邊準備餡料,一邊還不忘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沒!我焦急又有些無奈地喊道。好了,快來!我興奮地跑過去,只見奶奶熟練地把一張粽葉卷起來,做成一個小尖錐,放進幾勺糯米,均勻地填滿,又放上幾粒葡萄干,接著用手壓緊,把小尖錐裹成三角狀,最后再用線捆扎起來,就這樣一個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著鬧著也要去做。好,好!奶奶教你做!說罷,奶奶伸出右手,將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蒼老的大手握著一只幼嫩的小手,輕輕地一卷、一放、一壓、一裹整個屋中是如此安靜,一陣微風吹來,輕拂我的'頭發(fā),把屋中的一絲潮濕也帶走了。
粽子在鍋中不知過了多久,連鍋蓋都急得跳了起來。終于,奶奶把冒著熱氣的棕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懷中,吃著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圍著,又仿佛沐浴在陽光中,溫暖擴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帶給我溫暖的不僅是這個粽子,更是奶奶對我的愛!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準備好的粽子。又是那個粽子,又回到那個童年,又是一種溫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裊裊的炊煙,全映照著我那位摯愛的人奶奶!
家鄉(xiāng)的風俗9
我的家鄉(xiāng)在通?h興蒙鄉(xiāng),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美麗富饒的地方。
興蒙鄉(xiāng)有許多特產(chǎn),而最出名的就要數(shù)甜瓜了?!那一排排白色的瓜棚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種和收獲,無論是風和日麗的春天,夏日炎炎的夏天,金風送爽的秋天,還是小雪紛飛的冬天,在瓜棚里都能見到又圓又大的甜瓜。
一天,舅舅從老家來城里看我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甜瓜,你看那甜瓜,淺白色的身子,披著一身毛茸茸的外衣,顯得特別神氣,嘿,摸上去還帶刺呢!聽舅舅說,甜瓜的品種有許多,有香甜可口的`“紅尊”……
我被舅舅說得口水都流出來了,趕緊拿了一個甜瓜,迫不及待地把它洗好,放在砧板上,用刀把它均勻地切成四瓣。只見甜瓜里的汁兒直往外流,輕輕掰開,露出了晶瑩剔透的果肉,里面還有許多小小的白色的籽,仿佛許多小公主住在水靈靈的搖籃里。
聞一聞,啊,酸中帶甜,甜中還夾雜著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嘗一嘗,哇,真是香甜爽口,清脆多汁,美味極了,吃完后,還回味無窮,令人越吃越愛吃。要是在炎熱的夏天能吃上幾口甜瓜,那可真是甜涼解渴,爽極了!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我知道了:甜瓜屬于葫蘆汁,是蔓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非洲熱帶沙漠地區(qū),大約在北魏時期隨著西瓜一同傳人中國,明朝開始廣泛種植。20xx年,我的家鄉(xiāng)興蒙開始大量種植甜瓜,因為家鄉(xiāng)的土壤,氣候都比較合適甜瓜的生長,F(xiàn)在,甜瓜已成為
了興蒙鄉(xiāng)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給興蒙鄉(xiāng)帶來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
甜瓜全身都是寶。甜瓜的根、莖、葉、花、果實、瓜皮、都可以供藥用。甜瓜的莖能治齆鼻;葉能治頭癬;花能治心痛、毒瘡;皮可以用來治療牙痛,真是用處多多。
甜瓜不僅是治病的好藥材,而且甜瓜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胡蘿卜素、維生素、還有酸、鈣、磷、鐵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素。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都口水直流了吧!如果你們有機會到我的家鄉(xiāng),別忘了一定要品嘗美味的甜瓜哦!
我愛家鄉(xiāng)美味的甜瓜,更愛我的家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風俗10
壺鎮(zhèn)鎮(zhèn)地處麗水、金華、臺州三市的交界處,位于縉云、永康、磐安仙居四縣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稱。傳統(tǒng)飲食以“粥撈飯”為主體,配以五谷雜糧。番蒔、洋芋為主要副食。特色風味食品主要有:土索面、橡涂、千層糕、榛子豆腐、敲肉羹、燒餅、米炮糖……在傳統(tǒng)民間娛樂中有演戲、迎燈、迎案,其中規(guī)模最大是迎案,隊伍多、表演形式五花八門、內(nèi)容豐富。此外,還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富有特色的縉云壺鎮(zhèn)話!
一、壺鎮(zhèn)米炮糖制法:糯谷浸泡于水,數(shù)日后撈起,置飯甑內(nèi)蒸熟、灑干脫殼即成“發(fā)米”,大火將“發(fā)米”炒成“米炮”。冷卻后加入花生米等和食用彩絲,以煎好的麥芽糖攪拌,經(jīng)壓制、芝麻敷面,切片包裝。技師專門加工制作最佳。
二、索面卵:家來客人,或家人生日,以索面卵招待。索面即土制面條。大碗底墊肉片,索面堆成"丘",上封炒肉條,雞蛋餅蓋頂,或置剝殼白蛋一雙。
三、迎燈:大多在元宵節(jié)進行。種類以龍燈為主,有板龍、鞠龍、布龍等,另有獅燈、臺閣、轉(zhuǎn)車以及花樣繁多的花燈。板龍少則數(shù)十洞,多則數(shù)百洞,長達數(shù)百米。迎前由各家自行糊制,迎時點炮拼接,鳴鑼開道,所到之處,鞭炮相迎,外村設飯茶招待,并以糖果,粉干等相贈。其時春苗初秀,龍燈出村,進入麥田,稱"龍?zhí)?,謂日后必定豐收。結束之夜,非鬧個燈破龍斷,精疲力盡,決不罷休,俗稱"掰龍肉"。
四、重陽廟會:每逢重陽節(jié)(今老人節(jié))即農(nóng)歷九月初九,全鎮(zhèn)各村組織“扭秧歌”、“銅錢鞭”、“唱聯(lián)歡”、“羅漢”、“打腰鼓”、“十八狐貍”等民間藝術表演隊到赤巖山“會案”表演,然后到各村游行,沿街演唱,以表達豐收喜悅;顒右话愠掷m(xù)10余天,參加人員不分男女老少。據(jù)記載,這個傳統(tǒng)廟會已沿襲數(shù)百年。
家鄉(xiāng)的風俗11
刨豬湯,是中國西部及重慶地區(qū)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習俗,其意思就是在年前殺年豬,做成滿滿一鍋菜,通常必須包含一個主菜:把豬肉、酸菜煮成一鍋,味道酸辣而不失新鮮。只要有一戶人家殺了年豬,就會做頓刨豬湯,邀請鄰居及親戚前來享用,以達到聯(lián)絡友情,增進聯(lián)系的作用。
不過對于一個普通的孩子而言,聯(lián)絡友情、互通信息可能并不重要,我們對其感興趣,就是看上了這一桌菜的味道。
首次去到鄉(xiāng)下,吃到了這一桌農(nóng)家飯后,我就喜歡上了鄉(xiāng)村。平時很不起眼的小菜,在鄉(xiāng)下的柴火的爆炒下都變得鮮美無比,肉類更是色香味佳,令人眼饞,各種菜肴香的香,辣的辣,再配上一杯冰鎮(zhèn)后的橙汁或可樂,簡直堪稱完美。
由于刨豬湯食材都較為新鮮,所以整頓飯在色、香、味各方面上比普通的農(nóng)家飯更要勝上一籌。
先是菜品:大菜裝在一個大盆里,綴著年終出壇的泡菜,較濃的湯水里若隱若現(xiàn)地浮現(xiàn)肥碩白嫩的肉類;小菜則用白凈的`小碟、盤子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桌上。一桌子美食看上去既豐盛、熱鬧,又不失古樸、雅致。雖然早春的天氣還有些寒冷,但是新鮮的食物曝光在清涼的空氣下冒出的徐徐白煙,給周圍增添了一份溫暖的感覺。
潤滑的血旺湯緩緩入嘴,慢慢入肚,咸辣的口感仿佛讓全身都暖和了起來;咬上一口豬肝,一種厚實卻入口即化的口感在嘴中蔓延開來;夾一塊熏香的臘肉,一年的滿足仿佛都會聚到這頓飯里……
客人們吃飽喝足,提著臨走前主人熱情硬塞的新鮮豬肉,順著崎嶇的山路往回走,主人家的小院又靜下來了,只有墻上掛著的那個豬頭,還在暗示著這里剛舉辦過一場豐盛古老的盛宴。
刨豬湯,一個聽起來再樸素不過的名字,其字行間卻充盈著每個鄉(xiāng)下人家一年的辛苦,這的年前盛宴,就是人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
家鄉(xiāng)的風俗12
我的家鄉(xiāng)是江蘇的淮安市,我的家鄉(xiāng)風俗非常多,如:春節(jié)時吃年夜飯、放鞭炮、中秋節(jié)吃月餅、端午節(jié)吃粽子、廟會,這些都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我想肯定在各個地方都有這些風俗,一年一度,給平凡的日子點燃了一起激情,大家聽說過節(jié),總覺得那天喜慶了好多,而且不光是過年過節(jié)的風俗,平時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風俗,大家也都是特別自覺的遵守,所以我想中國的傳統(tǒng)和風俗就是在人們一輩一輩地遵守中,慢慢地發(fā)展與演變,流傳至今。我記得最深的,在淮安的風俗就是廟會。
我這個人本來就愛熱鬧,其實淮安人都非常熱情,非常愛熱鬧。在廟會時,表現(xiàn)得就更加積極,更加明顯。我聽我奶奶說舊時,迷信活動中最大的是廟會,在中國傳統(tǒng)中,確實廟會是屬于迷信的,而且次數(shù)頻繁。如農(nóng)歷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四月初八釋迦牟尼誕辰;二月十九南海觀音香期;三月初三幡桃會;四月廿眼光菩薩香期;五月十七都天廟香期……每次大的`廟會,城市各家都掛燈結彩,廟會上結扎的彩轎、彩亭等等,大家都積極的去過這些節(jié)日,在這一天中置辦熱鬧的裝飾品,來營造這些熱鬧的氛圍。除此之外,在船上習俗也比較多,我們家以前有一條船,多數(shù)的時候,爸媽都是在船上工作著,一年中以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最為講究,除要供祭公雞、鯉魚、豬頭外,還要燒香磕頭,并要用公雞血從船頭擋浪板上往下流,稱為“掛紅”。過年節(jié)時,上桌的菜肴,哪一樣都不能吃光,意謂要“有余”。有時我也跟爸媽在船上過節(jié),所以我媽從小對我在這些細節(jié)方面要求特別嚴格,我懂得這些都是比較嚴肅的事情。
雖然現(xiàn)在覺得這些都是迷信,可是每次遇到這樣需要禁忌的細節(jié)的時候,我還是會遵守,因為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風俗的存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它不是迷信,而且人們的一種信仰,一種約定。
家鄉(xiāng)的風俗13
我的家鄉(xiāng)是福建,向海而生,四處討生活的福建人在哪里都有自己的食物家園。走南闖北,涉足海外,依然不改的家鄉(xiāng)風俗就是那一碗熱騰騰的餛飩。
大街小巷里,放眼望去,有各種各樣的小吃店,小挑餛飩的名稱隨著時代的變遷也變得有些名不副實,由走街串巷一根挑子到別具風味的小店。慢慢地美食街上的餛飩店都成為了特色小吃店,但店里的吆喝聲依然不改曾經(jīng)的經(jīng)典。每次回家鄉(xiāng),只要能吃到餛飩,聽到那地道的家鄉(xiāng)吆喝聲我就心滿意足了。
餛飩是一種湯食,湯食中的餡兒滿足了口感和味覺的需求,而湯流進了我們的胃里,溫暖了我們的整個身體。人們常說,福建的餛飩就有那一種鮮美味,在不知不覺間,這也成了我們的地理標簽,于是,回家的人,要吃一碗家鄉(xiāng)的餛飩也就演化成了家鄉(xiāng)的習俗。
記得我第一次吃餛飩還是幾年前跟爸爸回家鄉(xiāng),一路上風塵仆仆,回到老家已經(jīng)是黃昏了,可我們一家人還沒吃晚飯,早已是饑腸咕嚕了。于是爸爸就帶著我們到了一個餛飩店,他說他小時候經(jīng)常在這吃呢!不知道老店還在不在。但讓父親眼前一亮的是,幾十年的老店不僅還在,門簾也越發(fā)的威武了。爸爸點了幾碗餛飩,幾分鐘后,餛飩終于上來了,看著冒著熱氣同時又散發(fā)著香氣的.餛飩,我想起來父親多次給我形容的家鄉(xiāng)美味,就有點期待。
只見餛飩有透明感,似乎古代形容美人的臉,吹彈得破。而且每個都包成精致的蝴蝶狀,這就有了一種體型美。我把它吹了幾下,放入口中,它滑溜溜的,好像在我的嘴巴里跳舞。當一口咬下,那一口餛飩,一股肉香頓時彌漫了整個口腔,它的餡肉質(zhì)鮮嫩,口感爽嫩。而餛飩湯是原本單調(diào)的面湯,加上配菜和配料,烹煮后,湯和配菜、配料融入到一起,湯就變得更加有味了。滋滋有味吃了個底朝天,那味道,簡直幸福感爆棚!在那次之后,我就開始喜歡上了餛飩。
走過很多地方的路,品過很多鮮美的食物,唯獨帶著家鄉(xiāng)味的餛飩,讓我回味悠長,長大后慢慢明白,那餛飩里包的不僅是美味,還有家鄉(xiāng)的風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14
元宵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至今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神鳥降落在人間,被人們誤殺,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燒人間,人們想出個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每戶人家在門前掛起紅燈,從而騙過天帝,保住了自己的財產(chǎn)和生命。從此元宵節(jié)鬧花燈,便成為了一個風俗,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
往年正月十五這天晚上我們一家人都會來到大街上觀賞花燈。美麗的花燈可真多啊,使人眼花繚亂!那漂亮的金魚燈,全身金色,還吐出珍珠大的小燈泡,各式各樣的小崽,燈來裝飾整個魚,真是既簡單又漂亮。還有那奪目的五角星,美麗的小兔子燈全身粉色。它們都發(fā)出光亮,仿佛在跟大家說:“祝你們元宵節(jié)快樂!
各式各樣的花燈很多,看花燈的人也很多,大街上人山人海。連馬路上也擠滿了人,一眼望去,看不到人流的末尾。
終于到了猜燈謎的時間,我迫不及待,想大展身手了。心想:去年一個也沒猜出來,今年我可是練過呢,我肯定會比爸爸媽媽猜的還多。開始了!開始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過去,等我擠出來的時候手上拿滿了燈謎紙。我找到一個地方,把燈謎紙一個一個鋪在地上,開始思考答案。第一個,很簡單:“多一半!笨隙ㄊ窍。因為多的一半嗎。就這樣,我一個一個地猜出了謎底?墒堑搅俗詈笠粋,我實在想不出來了:“無尺土之封!蔽倚南耄汉秒y啊,要去問爸爸。我跑到爸爸跟前:“爸爸,無尺土之封的謎底是什么呀?”爸爸思考了一下說:“是一”“為什么是一?”爸爸裝作一副很有學問的樣子說:“天機不可泄露!甭牭竭@句話,我笑出了聲。不過知道答案就行了,我還要去兌換獎品。我的'獎品是一支筆和一本筆記本。我正準備去問爸爸最后一題為什么是一呢?可是等我拿著獎品去找爸爸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只烤雞,我一下子就把問題拋到了九霄云外。到現(xiàn)在我還是沒有問。
夜深了,在賞花燈的人,倒是越來越多,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家鄉(xiāng)的風俗15
我的故鄉(xiāng)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格外熱鬧,因為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端午節(jié)。
最終等到了五月初五這一天。
早上,太陽還沒有鉆出被窩,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忙碌了。瞧!東家的孩子起了個大早,跑進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們則在屋里屋外一向忙活著。猜猜看,他們在干嘛?他們正忙著做端午節(jié)的特色食品——粽子。那里的粽子可謂一絕:白色的糯米摻著幾粒紅豆,顯得格外調(diào)皮;有的粽子包裹著豬肉,吃起來噴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著蜜棗,包你吃了甜甜蜜蜜……并且,形狀也不一樣,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錐形的;有枕頭形,也有小寶塔形的;有圓棒形的,還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氣中彌漫著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華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東西的,拉家常的人,隨處可見。最熱鬧的要數(shù)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層,外三層的人圍成了一個偌大的圓。人們期待著舞獅的隊伍快點登場。在一陣鑼鼓聲中,兩只漂亮的獅子登場了。他們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蓯蹣O了!
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轉(zhuǎn)眼間,一點多了。人們排著長隊,又一次走出了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年輕的小伙子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從街道中穿梭而過,到鎮(zhèn)上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此時,鎮(zhèn)上那條不知名的河變得可熱鬧了。
午時三點,比賽開始了。河中的那一只只龍舟一字排開,像一批威武的戰(zhàn)士。龍舟上隊員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緊緊地握住劃槳,整裝待發(fā)。鼓手們也擺出了各自的架勢,好象在說:“今日的比賽必須是我贏”。三點十五分,不知從哪里傳來了一聲鏗鏘有力的哨聲,龍舟仿佛是一條真龍在碧波上劃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紋。鼓聲、吶喊聲交織成一支動聽的樂曲……
夕陽西下,夜晚的靜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飯后,人們集中坐在空曠的平地上,樹陰下,打個火堆,圍著火堆盡情地跳著,唱著,饒有興趣地聊著午時的比賽。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繁忙中帶著幾分悠閑。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異常激動。因為,這也是孩子們的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風俗】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俗07-16
家鄉(xiāng)的風俗07-26
家鄉(xiāng)的風俗08-02
家鄉(xiāng)的風俗11-03
家鄉(xiāng)風俗10-15
家鄉(xiāng)的風俗10-10
家鄉(xiāng)的風俗02-25
家鄉(xiāng)的風俗優(yōu)秀作文家鄉(xiāng)的風俗福建05-15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