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1
今年暑假我讀了《二十四孝故事》,對我的內(nèi)心深處有了很大的啟發(fā)。故事中劉恒的親嘗湯藥,子路的百里負米,還有董永的'賣身葬父,每一個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淚下,當我們今后長大成人后,爸爸媽媽也逐漸變老了,我們就要贍養(yǎng)他們,因為每個父母都曾經(jīng)為了撫養(yǎng)子女而嘔心瀝血,日夜操勞。父母是最關(guān)心我們的人,我們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母,也有變老的時候,那時,我們就需要孩子們的照顧,烏鴉尚且反哺,何況是我們?nèi)祟悺?/p>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2
《二十四孝》這本書里的二十四個故事,每個都很精彩,每個都很感人。
像第十七個故事——《哭竹生筍》這個故事,它主要是講了晉朝的孟宗,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將他撫養(yǎng)成人。在母親的督促下,他終于有個成就。孟宗十分孝順。有一年,母親突然病倒了,難以咽下飯菜,只是很想喝竹筍煮的羹湯之類的東西。可當時是冬天,哪兒有新鮮的竹筍呢?孟宗跑到竹林里找啊找,可是找不著,他急得扶著竹子大哭。這時,奇跡發(fā)生了,他淚水飛灑處,都長出了新鮮的竹筍。孟宗很高興,挖了幾棵捧回家,精心做成羹湯,母親喝了湯,病也治愈了。
說是竹筍羹湯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倒不如說是孟宗的孝心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孟宗能力有限,自然會在如此矛盾的情況下手足無措。
但孝心還是感動了天地,使冬天長仙筍。無論這是真的故事還是神話,孟宗的孝心十分難得呀!
總之,《二十四孝》這本書幾乎每個故事都這么引人入勝,令人嘆為觀止。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3
我們自打開始受教育,就知道“孝”是一種好品德,我們要做到孝。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二十四孝故事》,不僅為我們講述了“孝”之天子的孝行,更讓我們進一步去了解“孝”的含義,并深刻的'做到孝。
“孝”有很多種,可以用自身去做孝,做事表達孝,容忍表示孝。假如你做到了“孝”,天必有眼,奇跡出現(xiàn)。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蔽覀兊母改笧槲覀冏隽四敲炊,孝一孝有何難?就算父母對我們不佳,也應孝。這種寬之孝道,定會感動父母,感化他人,孝感動天,不是嗎?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只有珍惜現(xiàn)在,盡之孝道,才不會留下遺憾。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4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guān)系的道德準則,更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抖男⒐适隆吠ㄟ^二十四個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當時社會和儒家的孝道觀。在我們今天看來,許多故事是不可思議的,像戲彩娛親的老萊子,埋兒奉母的郭巨,在我們現(xiàn)代人的`觀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這樣的父親值得學習嗎?這使我剛看《二十四孝故事》,就產(chǎn)生了這樣的疑問。但是,當我耐心把書本讀完后,竟為書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動。“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當前許多老人的新聲,誰又能像劉恒那樣親嘗湯藥,為母擔憂,像王裒那樣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帶地喂湯喂藥,像庾黔婁那樣為父嘗糞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感動于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學習孝經(jīng)人物中的一片真誠孝心,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對于現(xiàn)在不知孝為何物的“小皇帝”,我們更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孝經(jīng)中的故事,學會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5
我看了二十四孝這個故事,里面許多孝子都很有孝心,如舜……等人都很孝順父母,都很有孝心,而現(xiàn)在都是父母疼我們,而不是我們孝父母,以前舜的.弟弟象串通父母要殺了順,可舜仍對父母很孝順,什么事都以父母為天,因為是父母養(yǎng)活了他,他干什么都依著父母,而不依自己。
還有人為了讓父母吃米刮多大的風下多大的雨都不怕,拿著錢去買米。直到排上隊買上米才肯回家。想想以前那些人多么有孝心,多么孝父母啊!我們現(xiàn)在卻不孝父母,而是父母疼我們?磥砦覀円惨獙W他們一樣孝父母,讓父母不吃苦,讓父母過上好生活!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要世代相傳,把孝傳到千秋萬代,讓每個人都有孝心,來孝順父母。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6
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故事》。
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孝感動天的舜;親嘗湯藥的漢文帝劉恒;還有百里負米的`子路……等等一些遠近聞名的孝子。
在他們當中,有百姓;有皇帝;有縣令……不管他們是誰,是什么身份,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那就是孝順父母。
其中,刻木事親的故事令我非常感動。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叫丁蘭的人,父母雙亡,便刻了兩個木像,當做活的父母供奉。一天,丁蘭外出時,張叔來借東西,丁蘭的妻子在向木像問卜后,得到“不借”的答案,便如實回答張叔,張叔大怒,對木像大罵,還打了木像,丁蘭發(fā)現(xiàn)后,去打了張叔,丁蘭被衙門逮捕了,他哭著對木像懺悔,木像竟流下了眼淚,官員向皇上奏明情況,還舉薦丁蘭為孝廉。
這本書讓我明白: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最重要的事都是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吧!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7
中華美德小故事眾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一個值得我們宣揚的對象。
二十四孝——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jīng)常跟著父親到田里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有一只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已的父親。于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于松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離虎口。
主人公楊香在父親遇到危難之時,爆發(fā)了身上的潛力,置老虎于死地。人的`潛能不可低估,愛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生活中父母親處處保護著我們,愛護著我們。為了我們能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寧愿犧牲自已的一切。當父母們遇到困難或老了、生病了、走不動了、行動不方便的時候,難道我們做子女的不應該‘孝’字當頭,挺身而出嗎?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8
最近幾天,我讀了《二十四孝故事》,一個個都吸引著我,但我最喜歡“賣身葬父”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讀完讓我深有感觸。
這個“賣身葬父”的主人公是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人,年紀幼小時母親早亡,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湖北),后來父親也死了,董永為把父親埋葬,吧自己賣給富農(nóng)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與槐蔭下遇一女子,說她無家可歸,二人結(jié)為夫婦。女子以一個月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這《二十四孝故事》每一個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想:“我們應該學習《二十四孝故事》的主人公一樣孝敬父母和長輩,雖然不必像古人一樣,但我們也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報答他們,孝心能感動天地。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二十四孝故事》讀后感05-15
二十四孝讀后感04-29
《二十四孝》讀后感04-29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4-19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4-18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05-31
《名人故事》讀后感06-09
《藝術(shù)的故事》讀后感07-17
黃繼光故事讀后感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