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讀后感 推薦度:
- 論語讀后感800字 推薦度:
- 最新論語讀后感 推薦度:
- 論語譯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的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的讀后感1
心靈之道。這章講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遺憾后悔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事情,人生難免會有缺憾,沒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沒有挑戰(zhàn)性的是無法激勵人前進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運不發(fā)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種,即使花朵結(jié)不成果實,不遺憾千百次的凋零,因為沒有比腳再長的道路,沒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當一個人失敗后,延其繩索找其導火的源頭,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遙,后悔自己的擦肩而過,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遺憾。后悔無濟于事,天下沒有買后悔藥的。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就如同也許在這回的高考中你因為一分之差沒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但并不意味著人生會永遠停留在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不要只是沉積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對一道選擇題呢,也許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現(xiàn)在抱著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已經(jīng)有缺憾,那就讓自己的努力去填補那個缺憾,不要讓缺憾的漏洞越來越大,直到無法補救。所謂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之后在文中又提到了自信心,一個人的自信心從何而來?它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淡然與坦然。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種特有的力量。對于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與其悲嘆自己的命運,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與其沉寂在后悔之中,不如增強自己的信心,挑戰(zhàn)未來的人生。所謂“老夫聊法少年狂”這難道不是一種自信的表現(xiàn)嗎?
所謂“三省吾身”于丹說:“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不錯,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做錯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之后卻不知悔過,還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與借口來推托,這是懦弱的表現(xiàn)。要做一個勇于承認錯誤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遺憾,勇者即表現(xiàn)為面對錯誤勇于承認的勇氣,體現(xiàn)出的是理性制約下內(nèi)心的自信與鎮(zhèn)定。
我喜歡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話:“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nèi)心的風骨。”不錯,魯迅曾說:“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边@種脊梁背后的風骨之氣,那種形于天的風然之骨。所謂:“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彼^:“富莫富于常知足;貴莫貴于不求人;貧莫貧于無才能;賤莫賤于無骨氣!卑凉遣豢晌,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為君子。我記得一位學者是這么說的:“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近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風骨也許是為中國人所驕傲的資本吧。
其實這章主要講人生多有不順,要如何去彌補不順,自信心,勇敢的勇氣,風骨的氣節(jié)。也許站在不同的角度,結(jié)果也有所不同。
我認為人生不過是一場賭博,你的籌碼就是自信,勇敢等等一切能想出的高潔的名詞,如果你連這些都不具備的話,就是失去了籌碼,連籌碼都沒有的你,又何談去堵上一把呢?
論語的讀后感2
有一段時間于丹《論語》心得特別火,但通常,我對比較火的事物都不太留心,雖然下載在手機里,但是一直沒看。至到最近,工作很是繁忙,人也比較煩燥,晚上在睡前看看此書,確實不錯,甚至感覺到了古圣先賢智慧的光芒,可以讓人很平靜。下面就簡單說說這本書給我的感受。
萬物之理相通。時事因時因事而變,有時重教化,有時重律法,有時重軍事,有時重民政,有時重內(nèi)政,有時重外情,任何一種理論既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更非一勞永逸之良藥。知而行則善,知而不行則恥;不知而不行則庸;不知而行則可怕了。于丹老師講授的《論語》心得別具一格。
在原來的認知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是給研究古詩詞的人去熟讀的,而像我這樣的老百姓是仰望而不可觸及,甚至不知自己是否能耐心把這本書看下去,能不能理解幾千年前人類留下的精神財富。但是當我翻開這本《論語》心得,疑慮便煙消云散了,正如于丹所說的,《論語》的道理是樸素的,溫暖的,她的解說沒有我想象中的高談闊論,而是帶給我一種簡單而貼近心扉的感受?础墩撜Z》心得,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的道理都被于丹娓娓道來,那樣一種從容謙仰的態(tài)度正是儒家所提倡的,所追求的。
這本書中穿插了很多簡短但耐人回味的小故事,令我感觸頗深。老和尚背姑娘過河的故事讓我理解了“仁者不憂”的境界;國王尋找哲學問題答案的故事讓我明白如何做一個仁愛之人;網(wǎng)球明星和女孩買頭花的故事告訴我應該以開闊的心胸去面對生命中的缺憾;茶師為了最有尊嚴的死法求教的故事更讓我看到了心靈勇敢的力量……這樣的小故事于丹還給我們講了很多,有些也許會讓我們受益終身。
以前我在自己受到傷害的時候總是放不下,怨恨一時難以消除。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有很多時候,一個事情本來已經(jīng)過去了,而我們還是老在那兒想,這么可惡的事,我怎么能原諒它呢?然后就在不斷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傷害。”看了這段話,我頓時明白了為什么自己會因為一件很久以前的事情而那么久都不開心,原來是自己放大了傷痛而已。一個“恕”字可以使自己擁有海闊天空,何樂而不為呢?
讀完這本《論語》心得后,我覺得貫穿全書的思想就是注重自我的心理建設(shè)。那個有抑郁癥的'喜劇演員的故事可能會給我們現(xiàn)代人很大的啟示。在紛繁的社會里,在忙碌的生活中穿梭的人們,在職業(yè)角色的外衣下,我們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心靈呢?為什么在物質(zhì)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我們生活得不夠歡欣,不夠幸福?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同貧富無關(guān),與內(nèi)心相連。
《論語》,2500多年前的經(jīng)典語錄,今天還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chǎn)生觸動嗎?答案是肯定的。于丹游刃有余地將這部《論語》與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讓我們發(fā)現(xiàn)這本語錄竟然可以穿越千年,在過去、現(xiàn)在甚至將來的任何時刻都能引導幫助我們。只要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就適用于我們每個人所經(jīng)歷的每一件事。
論語的讀后感3
《論語》究竟是什么內(nèi)容?為什么他被古人視為經(jīng)典,而后又成為所謂“封建統(tǒng)治者的工具”呢?懷著這些疑問,我漫步于《論語》的花園,嘗試著去感受其中的奧秘。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和《毛主席語錄》沒什么差別?杉毤毱穪恚鬃蛹捌涞茏拥恼嗡枷、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里行間。《論語》里最常見的詞匯,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
中庸卻是《論語》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采取不偏不倚、調(diào)和折衷的態(tài)度”。這種思想體現(xiàn)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fā)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jù)。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xiàn)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么“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nèi)寮覍W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斗”,都體現(xiàn)了君子的優(yōu)良品質(zhì)。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壞人,只是素質(zhì)沒有君子高罷了。《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shù)年U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zhì)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毛澤東說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笨梢娋拥奈镔|(zhì)生活是那么的悲慘!
禮,表現(xiàn)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生活在動蕩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鬃拥亩Y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鬃又铝τ诰S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時,孔子憤怒地說:“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后來發(fā)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克制自己,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叭收邜廴恕,這里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惫粼凇妒袝分姓f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著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fā)現(xiàn)。”
縱然,《論語》經(jīng)歷了兩千個春秋,并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xiàn)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經(jīng)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wù)?傊墩撜Z》是我們必讀之經(jīng)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論語的讀后感4
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每個人都能夠讀到自我想要的東西。作為一個基礎(chǔ)教育工作者,我懂得了:人就應如何度過自我性命中的每一天,作為一個平凡人,就應如何過好自我的人生。其實,這正是咱們最需要傳達給學生的東西。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對政治的關(guān)心和了解,對職業(yè)的鐘愛和投入,與同事的團結(jié)和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對學術(shù)的嚴謹和進取,對自我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形象直接關(guān)聯(lián)到學生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笔沁@個時代的召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教師不朽的追求。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yè),關(guān)愛每一位學生是咱們教師的職責。教師的愛與眾不一樣,它是嚴與愛的有機體現(xiàn),是理智與熱情的巧妙結(jié)合。因此,在這條道路上,我愿將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們一齊肩負起國家和人民賦予咱們的職責,將一只只凝聚著師愛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藍天!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生活中常常能見到讓你不順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會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貧窮,當他走到鄭國的時候,糧食都斷了,他的學生不高興的問他,怎樣君子也會窮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夠安于貧窮,而小人則會正因窮而作亂。這份安于貧窮的心境至為難得,而他之因此能夠安于貧窮,正是正因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夠在貧窮中找到心靈的支點,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態(tài)。孔子并不掩飾對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誠的說:“如果能夠發(fā)財,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钡膊⒉粡娗螅骸叭绻l(fā)不了財,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愛的工作。”達致愉悅的路徑有很多,金錢并非唯一途徑,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心的愉悅。他贊賞他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厥钦嬲芽鬃拥娜松^貫徹到自我的身心之中了,能夠在物質(zhì)的清貧之外,找到自我心靈的安穩(wěn)和愉悅,正因他們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內(nèi)心的安詳與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讓幾個徒弟各述其志,對那些看似遠大的抱負,他置之一笑,而當曾點淡然說出自我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風中與童子嬉戲時,他卻贊許的點
頭?梢娍鬃釉趦(nèi)心并不真的認為君子務(wù)必治國平天下,人生最終的追求,仍然是要歸結(jié)到內(nèi)心的平靜,要能夠體味到平凡生活的愉悅,而這些,其實都取決于心境。
《論語》關(guān)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訴人們就應怎樣去生活才能夠達致愉悅,它是溫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咱們每個人在領(lǐng)悟其它各種知識之前最就應領(lǐng)悟的,也是咱們教師最需要傳達給學生的,正因它關(guān)乎一個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擁有充實的內(nèi)心世界。在這天這個充滿了誘惑和選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咱們?nèi)ビ眯母形颉?/p>
論語的讀后感5
近日拜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后,感觸頗深……
我想《論語》給予我們現(xiàn)代人的意義就在于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之下圓潤地融合成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讓我們每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無愧于自己的一生。
《論語心得》講述了七道,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地人之道”。
天地人之道是《論語心得》中的第一道,讀這一道時,我的感觸也是最大的。
我們現(xiàn)在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隆、事業(yè)成功的'基礎(chǔ)。但人的力量如此強大的原因,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nèi)心,使天地人達到完美結(jié)合的程度,結(jié)成一個整體,所以,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時候,他的強大,無堅不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就是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的共同成長,僅此簡單而已。讀到這里,我想,在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們應該如何為人呢?只要你的胸懷無限大,許多事情就小了,原來如此,就是“忠恕”二字啊!簡單的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拓展一點說,“恕”字就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寬容。但是,真正做到寬容,又談何容易呢?有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而我們還老是在那兒想,這么可惡的事,我怎么能原諒它呢?然后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又一次再受傷害。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了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感。
關(guān)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這么簡單。那么,怎樣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蹦阕约合胍兴鶚淞,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要實現(xiàn)理想馬上也要想到幫助別人實現(xiàn)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叫“仁義”。
讀完這一道,聯(lián)想起生活中的自己,不禁羞愧萬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自私、蠻橫、無理、霸道,這跟書中相差了多遠啊!我仔細的考慮了,我以后一定要做到寬容、關(guān)心愛護他人等。這樣,自己的人生不是才會更完美嗎?
我想圣賢的意義就在于,他以簡約的語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孫或蒙昧地,或自覺地,或痛楚地,或歡欣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以個民族的精神。
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此刻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但我的心靈卻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論語的讀后感6
于丹教授在闡述處事之道時,講了一個哲學寓言,名叫《豪豬的哲學》:
有一群豪豬,身上長滿尖利的刺,大家擠在一起取暖過冬。它們老是不知道大家應該保持一種什么樣的距離才最好,離得稍微遠些,互相借不著熱氣,于是就往一起湊湊;一旦湊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著身體了,就又開始疏離;離得遠了,大家又覺得寒冷……經(jīng)過很多次磨合以后,豪豬們才終于找到了一個最恰如其分的距離,那就是在彼此不傷害的前提下,保持著群體的溫暖。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面對著各種社會人際關(guān)系,如何處理好這些關(guān)系?從豪豬的故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太過親密和太過疏遠都不是最佳距離。
就說夫妻關(guān)系吧,過分“親密”,恨不能把對方綁到自己的腰帶上,容不得對方有半點“私密”空間,因為“愛”而整天疑神疑鬼,這種看似很“在乎”的舉動其實會適得其反的。能夠成為夫妻,本身是一種緣分,夫妻間的信賴、體貼是非常重要的,婚姻是一種責任,是人生旅途中相互攙扶的伴侶,不能因為婚姻而失去了自我,成為彼此的`附屬品,更不能把婚姻變成幸?鞓飞畹牧b絆,這種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是很難的。
當然,過分疏遠冷淡也是不可取的,那樣也許就體現(xiàn)不到婚姻存在的價值了,一個冷漠沒有溫暖的家庭誰人會去珍惜呢?夫妻間保持好一定的距離,既不失溫馨甜蜜,又能距離產(chǎn)生美——尊重彼此的興趣愛好,保留最初的神秘和新鮮,在我看來,這應該是夫妻間比較完美的相處之道吧。
朋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很多如漆似膠、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卻因過于“親密”,而把自己置于很尷尬的境地。比如,有的朋友把自己的個人隱私告訴了好朋友,后來無意中聽到別人在議論自己的私密話題,于是,便懷疑是自己的好朋友背叛了自己,好朋友間就出現(xiàn)了隔閡;還比如,有時候好朋友家里鬧矛盾,本來出于好意幫自己的“姐妹”出主意,誰知最后人家小兩口和好了,作為朋友的自己卻被對方的丈夫記恨;再比如,出于義氣,借錢給好友,對方卻認為既然是那么鐵的哥們,這錢什么時間還無所謂的,而當你在家人的催促下向朋友催要借款的時候,卻被好友認為不夠義氣,不夠哥們,結(jié)果鬧得不歡而散。凡此種種,生活中屢見不鮮的,究其原因,正是因為沒有把握好朋友間交往的距離和分寸,正所謂“過猶不及”。
人生在世,離不開社會交往。生活中,我們往往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還沒有完全走進一個人時,雙方都會非?蜌猓紩M量把自己最優(yōu)秀的部分展現(xiàn)給對方,這時候的交往是非常美好而令人憧憬期待的,而隨著交往的加深,漸漸的,我們會發(fā)現(xiàn)彼此的很多缺點,從而失去了最初的仰視和憧憬。那么,如果我們彼此保持一種適當?shù)木嚯x呢?也許會魅力永存,永遠充滿期待和憧憬吧。
論語的讀后感7
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是學術(shù)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讀了于丹老師所寫的《論語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這位圣人的樸素、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時時傳遞出的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初讀《論語心得》時,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為書中所說的安貧樂道,現(xiàn)在看來頗有些讓人不思進取的味道,細細讀來,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在努力發(fā)展著自己的事業(yè),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其實,高官厚職的,生活得不一定快樂。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diào)整心態(tài),調(diào)整與他人的關(guān)系,倡導良性競爭而非惡性競爭。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多能干的`人,缺少他人提供的幫助,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于丹教授分析的《論語—心靈之道》,讀過之后,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懊總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蓖瑯右患虑,看待的角度不同,心態(tài)會不同,心情也會不同。就像平時開車,同樣是紅燈前的第一輛車,有的人會想:真倒霉,別人都能趕在紅燈前過,怎么偏偏我過不去,心情就會變得很糟糕;而有的人會想:我真幸運,下次變綠燈時,我能第一個通過,心態(tài)就會很平和。《論語心得》告訴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用積極的心理暗示調(diào)整自己。
感觸較深的還有于丹教授講的《論語—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什么樣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樣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書中說到的“益者三友”和“損者三友”,細細想來,頗耐人尋味。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很多的朋友,特別是那些身世顯赫,家境優(yōu)越的人,周圍更是不乏與其稱兄道弟的人,但是,當他們失去了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或是當他們身處困境時,又會有多少真正站在他們身邊,肯為其兩肋插刀的人?怎樣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論語》也給出了答案。要想交到好朋友,一要有仁愛之心,二要有辨別能力,都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有了一個好的朋友,人生便開啟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夠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過一生,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夢。相信我只要踏踏實實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工作、以誠相待地交友;學會放棄、學會舍得、學會寬容、學會立志,就會讓自己的心靈變得完美、強大,就會享受到生活的美滿與幸福!
論語的讀后感8
趁著寒假的閑暇時間,仔細的誦讀了這一本薄薄的小書——《論語》?鬃犹岢珟熒g應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互相啟發(fā),以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之間互相問對、討論的情況。它是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它是我國一份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也可以說,它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書。
孔子從他的政治、哲學和心理學觀點出發(fā),認為德育的主要內(nèi)容是仁和禮。他所說的“禮”是一種政治秩序,他所說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規(guī)范,當然,這種仁和禮是有上下、尊卑、貴賤、等級之分的'。所以他主張“為政以德”,這反映了當時人的價值的提高和奴隸要求解放的時代特征。
啟發(fā)式教育,現(xiàn)在的老師都不陌生.孔子的啟發(fā)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欲教好,因材施?鬃舆有一個很重要的教育思想,那就是因材施教.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針上主張"有教無類",在招收學生時也做到來者不拒。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自己會學習.學習的主動權(quán)必須交給學生,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使其學會舉一反三。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為內(nèi)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nèi)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寬容.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處世為人,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同樣也要感謝那些嘲諷甚至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為只有他們的嘲諷才更讓人感覺至深,才更讓人覺醒與自強.《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個人,且彼此間要留一點分寸。
交友:"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是對我們的忠實勸告,并提醒我們廣交益友,不交損友,在與人相處的分寸把握上應"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么才是"淡如水",水的純凈與清徹.
通篇讀完發(fā)現(xiàn),書中頻頻出現(xiàn)的一些詞語:坦蕩,溫暖,從容,樸素,和諧......其實,這些就是本書所要告知我們的為人處世的真諦.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學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nèi)心的浮躁,處世、為人、行事以及生活中的凡此種種,給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空間與遐想的余地.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zhuǎn)移較之自內(nèi)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的生活的秘訣那樣,卻需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論語的讀后感9
仔細傾聽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覺曾經(jīng)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jié)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nèi)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贏得民眾的掌聲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論語的教導直接針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講解的心靈之道、處事之道都是幫助人的內(nèi)心需要,這就是當今許多現(xiàn)代中國人的實際需要。人們從于丹的講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論語》中的一些教導,以幫助自己求得心靈的平安,幫助自己為人處事、幫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當今忙忙碌碌、競爭激烈以及精神相對空虛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對內(nèi)心平安的追求,當然孔子不能給當代中國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論語》中的一些內(nèi)容的確能給人某種心靈安慰,也可以讓人從中學到一些處事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她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樣,對于一所學校目標的適切制訂,將會增強教職員工的團隊精神;遠大的理想,將激勵人們戰(zhàn)勝各種困難,勇往直前。
前一段時間于丹教授到日本講授論語心得,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她的'想像。這說明日本對儒家文化的重視超過中國。但現(xiàn)代日本等許多國家的政體和經(jīng)濟發(fā)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現(xiàn)代制度創(chuàng)新與文化繼承兩者并行,不是全面拋棄,也不是全面保留。國家擁有現(xiàn)代政體,同時社會、家庭、個人也保留一些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這兩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制度與文化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論語》等傳統(tǒng)文化能幫助人得到一些內(nèi)心平安以及一些處事之道。于丹論語心得的現(xiàn)象其實是向中國社會啟示如何繼承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并同時建立和維護民主、平等、法制的現(xiàn)代社會制度,可以大力提倡傳統(tǒng)文化中對個人價值觀和修養(yǎng)有益的教導。
于丹的心得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無畏。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lǐng)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心得帶給人的美麗!
論語的讀后感10
生于孔孟之鄉(xiāng),對《論語》總有種特殊的感情。我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接觸《論語》,其中的經(jīng)典論述,大家熟讀于心,印象深刻。以前讀《論語》多是為了考試,如今再讀,卻是為了更好的自己,通過《論語》的學習,啟發(fā)了我的心靈,讓我在紛繁復雜現(xiàn)實生活中,能更好的處理各種關(guān)系,找到人生本該追求的努力方向和人生價值所在。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從前讀《論語》,雖然讀過了多是死記硬背,并不能完全的理解其中的內(nèi)涵意義,今日再讀《論語》還是那個《論語》,卻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感悟。它就好比是一個塔,粗讀一遍是推開塔門踏入了第一層,雖得以感受它的氣魄卻不得窺之全貌。再讀是登高步入第二層,視野得以更寬闊,感受得以更深刻。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想要窮千里目,須得更上一層樓。多讀、精讀必然會帶給我們新的感悟,不只《論語》,所有書籍也同樣適用,我們超聲科每間診室的超聲設(shè)備旁邊都放置了超聲專業(yè)相關(guān)書籍,主任要求我們平時多讀書,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wù)。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從這里,我了解到,知識怎樣學才能記得牢,就需要多積極的思考能做到學以致用,可以舉一反三,我來到超聲科快兩年了,這近兩年的時間里,我見過很多的患者,每個患者的.病情看似相同,卻又千變?nèi)f化,對患者的處理更不能死搬硬套,要學會靈活運用,抓住每個患者病情的重點和要點,才能更好的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
《論語》強調(diào)"仁、義、禮、智、信",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否則就有失于君子的標準,學習《論語》讓我們有了精神的依靠和寄托,有了信仰有了為人處世的準則,當碰到問題時,不至于迷茫,身為一名醫(yī)務(wù)工作者,胸中常縈繞著一種職業(yè)榮譽感,這種榮譽感來自于身上的白大褂,來自于身處科室的團結(jié)友愛,來自于身后醫(yī)院各個科室的默契協(xié)作,還有我們醫(yī)院為立文化的指引。我們醫(yī)院是一個整體,而我們每個人都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而努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千百年前孔老夫子的話說就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我們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共同努力前進,與大家同心同行,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再讀《論語》就好像是與孔夫子進行了一場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我不再是燈下苦讀千年前文章的一個后人,而是孔夫子席前相距不過丈遠的學生,感受著古人的容智與仁愛,并成為一粒種子,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把我們的傳統(tǒng)精髓發(fā)揚傳播。
論語的讀后感11
剛進高中,對各種新奇的選修課程充滿了好奇,看到國學一門科,卻絲毫不知這教的是什么,直到發(fā)下一本《學庸論語》,才恍然大悟,原來教的是中國古代經(jīng)典。
其實,很早就接觸過《論語》這本書。小時候,媽媽聽說讀《論語》很有好處,就買來一本讀。那時候全然不知讀的是什么意思,只管往下讀,只覺得順口。每天半小時,讀著讀著,就變得滾瓜爛熟。再讀《論語》,感悟頗深,便寫下了這篇作文。
常常在生活中遇到許多困惑,感覺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愿,太多的煩惱。也許是因為我們總是看不清事物的本質(zhì),心胸不夠開闊吧?而《論語》卻能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看懂生活,看透一切,不再為生活小事而煩惱。
儒家思想在歷史上曾那樣興盛過,漢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使它成為了當時的正統(tǒng)思想。但在新文化運動時,卻有人喊起了“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而今,我們又拿起了《論語》,因為在追求物質(zhì)的現(xiàn)代,保持一顆寧靜深遠的心,一顆高潔的心,一顆不因外物而變得浮躁的心,實在太重要了;我們又拿起了《論語》,因為它對人生的解析、對道的解析,那樣精美絕倫,深深吸引了我們。
《論語》告訴我們的知識,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坦然地對待一切,怎樣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也許我們一下子感受不到《論語》帶給我們的進步,卻可以得到心靈的平靜,那就足夠了,《論語》的作用是不會立刻發(fā)揮出來的,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還有什么比心靈的平靜更重要的呢?心靜下來了,才能做出理智的判斷、正確的選擇。
既然作為學生,自然最關(guān)注學習,不妨就來談一談《論語》中講學習的部分吧!我最喜歡的'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幾句。詞句間,透著多么謙虛、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W習的愛、尊重、敬畏早已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讀后感。我不禁感嘆古時候人們對學習的那種認真的態(tài)度。在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有熱愛學習的人,才能學得更深入;只有敬畏學習的人,才能學得更仔細認真,更一絲不茍。而只有當我們以最謙卑、最認真的心去對待學習的時候,學習才會回報我們,讓我們掌握知識,沉浸于學習的快樂之中。
《論語》帶給我們的感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完的,不是普通的詞句所能表達的。那一點一滴深厚的人生哲理,早已滲透入我們的心。抽出一些時間,在明媚的陽光下,細細品讀《論語》,品讀那人生的味道。
論語的讀后感12
假日里,一本《論語》捧在手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溫暖與樸素,感受到了她的博大與厚重。這里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她永遠都沒有失去腳下那樸素的起點。
她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告訴我修養(yǎng)身心的道路,并且還會給我指明一條腳下的路,讓我不斷前進,直到抵達自己的理想目標,而且她還讓我明白了許多……
《論語》讓我明白了學習要做到揚長避短,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孔子說,如果一個人,他“誦詩三百”,《詩經(jīng)》倒背如流、爛熟于心,但你讓他去做一件事情,他卻磕磕絆絆完不成,讓他去辦個外交事物,他卻不能順利地跟人家談判,那么就算他書讀得再多,甚至都背會了,也沒有任何實際用處。
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經(jīng)常遇到。記得我們小的時候經(jīng)常問大人的一個問題“我們是從哪里來的?”,許多家長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當我成為一名初中生后,生物課上《人的繁殖》不僅讓我知道了人是怎樣來的,還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新的認識。當我遇到再有小孩子問大人這樣問題時,我就會用我學到的知識告訴他們,這不是什么不能說的'秘密,這是很普通的常識。我相信我以后還會有更多的機會學以致用。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做到揚長避短,發(fā)揮自己善于表達的長處。
在《論語》中,我明白了人要孝敬父母,凡是以孝為先。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問老師什么是孝,孔子說,做子女的要盡到孝道,光讓父母有吃有喝還不夠,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讓我們看看今天的所謂孝道,在物質(zhì)條件已經(jīng)很豐富的年代,讓長輩有吃有喝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又有幾個讓能真正做到對父母和顏悅色呢?
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快樂,可是一旦走向社會,卻為什么要到最后才能想到要對父母盡孝呢?這就是“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作為一名中學生對父母的孝道可能就是在生活上和學業(yè)上不讓父母操心,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優(yōu)秀,讓他們?nèi)蓊佊泄猓蚁脒@也算是盡孝了吧!
我還從《論語》中明白了仁愛的意義。我們經(jīng)常說,關(guān)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的英雄,他平時一定是有儲備的。英雄的行為有時候只在一個瞬間,但是考驗的卻是他平時的人格。仁愛就是這樣一種日常的涵養(yǎng),在生死危難關(guān)頭,使人可以有如此無謂的表現(xiàn)。
《論語》里始終貫穿的“仁、義、禮、智、信”讓我明白了做人的基本道理、讓我明白了做事的基本原則、讓我明白了大愛、小愛、博愛、讓我明白了……
兩千多年來,《論語》因為她的博大精深,她的深刻內(nèi)涵,一直被人們所敬仰,而我卻只能了解其皮毛,我想我將窮畢生之精力去解讀她、感悟她,我相信她一定還會讓我們明白更多……
論語的讀后感13
近日,一口氣買下了宋代大儒朱熹之《四書集注》、錢穆老先生的《論語新解》和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準備要好好的讀讀《論語》。不是為了其他的,以前南懷瑾老先生的《論語別裁》和于丹大姐《論語心得》也都讀過,只是想了解得更深入、更系統(tǒng)些。
記得梁啟超老先生在講到讀國史典籍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做學案,學案的淺層次就是讀書筆記,所以便欣然從之,既算是對學問的一種自我領(lǐng)悟,也是對堅持的一種自我歷練。我人生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筆記正式開始(頗有些感嘆為時已晚,自愧啊)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上學以來,我們就一直朗誦著,但是我們很多同學往往只記住了前兩句,而把最精髓的一句給落下了,這句就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可以說,此段既有學習方法的.闡述,又有學習態(tài)度的思考,更有學術(shù)境界的提煉,切不可膚淺析之。
從學習方法言,學習必須時習,即當日復日,時復時,年復年,反復不已,老而不倦,特別是此中之習,不能簡單理解為溫習,其還有演習之意,因為孔子特別要求所學必須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結(jié)合,即學習必須與實踐相結(jié)合,不能是空洞的理論、說教。
從學習態(tài)度言,一為說樂,即必須對學習感興趣,學為樂,在學習中感覺到快樂,把學習讀書當做是一件快樂之事,有興趣才能有所成,有所成才能有朋自遠方來,錢穆老先生就說:學者惟當牢守學而時習之初境,斯可有遠方朋友來之樂。二為不慍,即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什么,不是為了揚名天下,讓人知,不是為了追求功利,成為謀生手段,而是為了成為君子,何為君子,乃成德之名。
從學習重要性言,朱熹老夫子在其《四書集注》中有云:此為書之首篇,故所記多務(wù)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wù)也。而首篇之第一段,也是全書的第一段就將學習之要,由此可見學習對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鬃右簧亟,孔子之教又重在學,孔子教人以學,又重在學為人之道。列此為篇首,實有深義。
從學習境界言,在此余頗同錢穆老先生言,其曰:學而時習,乃初學事;有朋遠來,則中年成學后事;不知而不慍,達于最高境界。解之,朋之義,不僅僅是指朋友,更多所指求學者或弟子不知之義,乃指學日進,道行越深,至于別人已不能領(lǐng)會,就像孔子自己所言:知我者其天乎。此段實乃敘述一理想學者之畢生經(jīng)歷,實亦孔子畢生為學之自述。
由此所感,《論語》的確博大精神,半部《論語》治天下在此就可見一斑。
【論語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論語》伴我成長04-30
論語分章讀后感06-16
有關(guān)論語讀后感08-09
論語讀后感范文05-16
關(guān)于論語的讀后感09-08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10-17
論語的讀后感15篇05-12
論語讀后感(通用44篇)01-09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