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家風伴我成長作文三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風伴我成長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 篇1
對于一個人的品行,相信家風的影響尤為重要,在這個信息發(fā)達的年代,人們崇尚自由,逐漸沒了約束。家風,這個詞語似乎變得遙遠了,但是它一直存在于我們的精神世界里,成為永不磨滅的家族記憶。
我們家是一個大家族,祖祖輩輩都遵循著老祖宗的吩咐,要堅毅,自立地活著。
從小,父母就依照這個吩咐教導著我。當我摔倒時,父母不會心疼地扶起我,相反,他們會用命令的語氣叫我自己爬起來。當我因無理取鬧而哭泣,他們不會順著我的.性子安慰我,他們會丟給我一條毛巾,一杯水,叫我哭個痛快,眼淚流下來了,就用毛巾擦,哭渴了,就喝水。我總是埋怨為什么父母親對我這么苛刻,不如別的家長疼愛孩子。直到現(xiàn)在我才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我觀察到我明顯比別的孩子更能自立些,性子也要硬些,一點不嬌慣。這是祖上的教訓,是我們家族的家風。
高祖父是家鄉(xiāng)著名的銀匠,他白手起家,秉著堅毅的性格,成為家鄉(xiāng)有名的大戶人家。他有七個兒子,他給予了他們良好的教育,不因出身而沾沾自喜,安心地做著少爺,鼓勵他們憑自己的努力和家族的支持闖出一片天地。幾個兒子也沒能讓他失望,大兒子和二兒子遠赴上海學習攝影技術,開設了家鄉(xiāng)的第一家影樓。六兒子遠赴法國謀生,成為了法國華僑協(xié)會的副會長。他們的努力是我們的前車之鑒,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典范。
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就像幾位曾祖父一樣,在高祖父的影響下,成為了有用的人。于是我們后輩都不會忘記高祖父的遺訓,就是要堅毅,自立地活著。自己憑雙手創(chuàng)設的,才叫做成功。這是他教會我的。即使我沒有見過他,但是在我的腦海里,他是一個仁慈而又頑固的老人,是我們家族永遠的驕傲。而他留下的家風,會永遠烙印在每個人的心里,讓他的精神隨著良好的家風而活著。
即使高祖父已逝世多年,但他卻以一種奇妙的形式伴我長大,因為,良好家風伴我成長。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 篇2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良好的家風決定著一個家庭的興志盛衰!
我們家沒有一個具體的明文規(guī)定家風,只記得從小長輩們總是教育我:“做人一定要樂于助人,別人有困難時要伸出援手扶一把!蔽蚁霕酚谥藨摼褪俏覀兊募绎L吧!
說到樂于助人,代表人物自然是奶奶了。有一次我和奶奶坐公交車去官橋走親戚,也不知道過了幾站。這時,一位身材矮小皮膚黝黑的小男孩上了車,正當他準備掏錢放入錢箱時,突然叫到:“我的錢呢?”他將口袋找了個底朝天也沒看見錢的影子。又在地上東張西望還是沒找著錢。小男孩著急了無奈的叫道:“我錢去哪兒了?”司機聽了有些不耐煩生氣的叫到:“沒有錢就下車,不要擋別人的道!”聽了這話,小男孩更加著急了辯解道:“我真的帶錢了,真的是丟了!我還有急事呢!”說完小男孩的眼淚不禁落下來!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呀!是奶奶!奶奶站了起來,穿過人群,從口袋中掏出兩元錢給了那位小男孩說:“來這錢你接著!”小男孩一愣,接過錢,鞠了一躬說了聲謝謝!將錢放入錢箱中找了個位置坐下了。你看奶奶就是個熱心幫助別人的人。平時別人找她借東西,她都十分爽快;樓道太臟,他會主動清掃;鄰居有困難,她會主動幫忙。
除了奶奶,我家那只母老虎媽媽也是熱心腸的人。這天,天氣十分炎熱,驕陽似火,大地都快被烤焦了。媽媽載著我向培訓班出發(fā)。到了十字路時,一位騎電動車的阿姨不知怎的`連人帶車摔在了地上。其他的路人見了好像沒看見似的,繞著從阿姨身旁走過了。而媽媽看見了連忙停下車,不顧自己已經(jīng)身懷六甲,跑了過去。我喊到:“你要干嗎,快遲到了也!”媽媽沒有回答我,走到阿姨身旁,幫助阿姨的電動車站起來,隨后又將那位阿姨扶了起來。阿姨見了十分感激的說:“謝謝你,你可真是個大好人!”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家舉不勝舉。在長輩們的影響下,我也成了一個樂于助人的人。班級里,如果有同學忘記帶筆需要幫助,我二話不說借給他們;路上如果有誰在欺負小同學,我也會上前制止……
小草需要春雨的滋潤才能成長。家風如同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蔽覀冃枰眉绎L的滋養(yǎng),才能茁壯成長!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 篇3
中國自古有著“禮儀之邦”的美稱。在古代,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guī),到現(xiàn)在,可能有很多家庭已經(jīng)沒有了,但我覺得,有好的家風、家訓、家規(guī)會使一個家庭和睦與幸福。
我們家就有家風、家訓、家規(guī)。我們家的家風是“孝”。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家從我姥姥那輩開始就以孝傳承。我姥姥還有一個媽媽,就是我的太姥,已經(jīng)有九十多歲了。姥姥和太姥不在一起生活,相距很遠,但她們的心是在一起的,姥姥一個星期至少打三次電話給太姥。姥姥一年大概只能回去一次。下一輩是我的媽媽。我媽媽也很孝順,我們雖然不能;厝ィF(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都會用電腦、手機聯(lián)系了。媽媽也會經(jīng)常上網(wǎng)給姥姥姥爺她們買東西,再寄過去。
下一個是我們的家訓。我們家的家訓一點都不特別,就是節(jié)電、節(jié)糧、節(jié)水。父母教育我們隨手關燈,每天控制電器的長期使用。吃飯時不能掉飯粒,吃多少盛多少。用完水龍頭及時關上,用淘米的水洗手、用洗菜的水澆花,用洗衣服的'水擦地,等等,我們一家人都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節(jié)約的好習慣。
我們家也有家規(guī):
1、吃飯不能說話、看電視。
2、用完東西歸還到原位不隨手放。
3、對長輩有禮貌,見到長輩主動問好。
4、孩子不干涉大人的事,家長不偷看孩子的日記或信件。
5、有客人來了問好,拿杯子給客人倒水,客人走的時候送客到門口說再見。
6、無論是對長輩還是對其他人,要禮貌用語不罵人和說臟話。
7、大人說話孩子不插嘴。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guī),它會讓我永遠把它記住。并且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